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发表于美刊《哲学杂志》1983年第7期(总第80卷)。艾伦·布坎南(Allen E.Buchanan),现为美国杜克大学特聘哲学教授,著有《人权、合法性与暴力的使用》(2009)、《正义、合法性与自决--国际法的道德基础》(2003)、《伦理学、效率与市场》(1985)、《马克思与正义--对自由主义的激进批判》(1982)等深具影响的学术著作,是一位在政治哲学、伦理学、国际法、市场理论和马克思哲学等领域都富有建树的哲学家。他在这篇书评中继续阐述了他在《马克思与正义》一书中所阐释的思想,透过这篇书评,我们能够看到布坎南对伍德在捍卫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阐释马克思对法权概念的批判以及阐释马克思的辩证法方面的赞赏,但布坎南又不满意于伍德  相似文献   

2.
王聚强  郭宁 《工会博览》2009,(11):94-95
马克思在《不列颊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中通过分析英国在印度殖民的统治这一现实问题对历史现象和未来历史发展作出了深刻的论述。文章中详细的解释了,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是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今后印度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文化的独立等是为必然的历史发展。其唯物史观在这两篇文章中有集中的体现。对我们研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其历史和逻辑的研究方法也同样对我们学-'7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国际资产阶级在人权问题上一直大肆鼓噪,处处以"人权卫士"自居,好象只有他们才是最讲人权、最尊重人权的。然而,历史的裁决却是无情的。你只要拜读一下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就能从资产阶级国家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内外政策的实践中,清楚地看到资产阶级国家在所谓"秩序、正义和文明"这些漂亮动听的语句下所  相似文献   

4.
在人权之外     
本期《文化理论》要介绍的是当代意大利著名左翼学者乔治·阿甘本(GiorgioAgam ben)。阿甘本继续了福柯关于生命政治的理论,和福柯不同的是,阿甘本关注民族国家的主权形式和司法制度对人的主体性的影响,在这样一个框架中探讨生命政治即少数人的政治的可能性。我们这里选登了两篇文章,以飨读者。《在人权之外》①从移民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人权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访谈《生命政治与主体性》则体现了阿甘本在抵抗政治的主体、手段等方面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中的“人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的50年中,中国对人权问题的认识及在外交中的实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对人权问题进行重大外交战略调整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90年代初开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权领域的活动,并为丰富国际人权思想、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历史回顾 回顾建国50年的历史,中国对人权问题的国际实践是一个逐步参与国际人权机制的过程。在50、60年代,中国基本上是被隔离于这个机制之外的。70年代末,中国开始进入这一机制。8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进入90  相似文献   

6.
主权和人权这两个概念都是在西方产生的。在很长的时期内,这两个概念都是平行发展的。人权思想和主权思想获得重大发展的时间段基本上是重合的。在这两个概念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内容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交叉和重合的部分。矛盾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原始意义上的人权主要是为了保护个人免受国家权力的侵害,二是现代意义上的国际人权保护对国家主权造成了很大冲击。交叉的部分主要体现在17、18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以人权学说为武器,进行夺取国家主权的斗争。重合的部分主要指二战后主权与人权的内涵在某些方面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致科勒特·多布森·科勒特书信译文马克思致科勒特·多布森·科勒特亲爱的先生:如果您能让我借阅《自由新闻》(或《外交评论》)上抨击布赫尔先生的那篇文章,就帮了我一个大忙。必要时,小伊迪丝或许可以帮我复制该文。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重新发表马克思的著作和编辑《资本论》的原则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觉得不言而喻的是,他要利用生命最后12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来重新发表他和马克思共同撰写或马克思撰写的著作,先从《共产党宣言》开始,并发表《资本论》未完成的第二卷和第三卷。这方面的工  相似文献   

9.
让女性主义回到唯物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刊《科学与社会》2005年1月号刊登了一组关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专题文章,这些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对当代女性主义思想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论述。我们从中选取了《让女性主义回到唯物主义》与《资本主义与妇女压迫:回到马克思》两篇文章介绍给读者,希望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视野来观察当代女性主义思想,也有助于我们从女性主义的维度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自由主义的性质和前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2006年第2期出版了关于新自由主义的专刊,它的首篇文章是《什么是新自由主义?》,它就新自由主义的性质,新自由主义同全球化、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关系,新自由主义秩序的特点和矛盾,是否存在超越新自由主义的可能性等问题与萨米尔·阿明、乔万尼·阿瑞吉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在东海能源问题上的分歧早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外间舆论也益发关注两国海上权利的维护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力量对比。本文作者理查德·费舍尔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的这篇文章于2005年11月22日发表于美国《国际评估和战略中心》。本刊刊载此文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在他的巨著《资本论》中却提到了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13.
陈统奎 《南风窗》2011,(4):46-47,50
我们在本期以两篇文章来介绍台湾司法改革。第一篇,是台湾前任"法务部长"施茂林的专访,他以司法界内部观点阐述台湾司法改革的历程。施茂林拥有法院庭长和检察长的完整资历,并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民众介绍法律常识。在本专访中,他分享台湾司法改革的历程,剖析如何从组织内部进行革新,进步的法律概念又怎么落实和贯彻成为法律体系,精彩可读。第二篇文章《苏建和冤狱案和台湾司法改革》恰好是对比,是从社会外部力量来推动台湾司法改革。苏建和冤狱案,历经20载,包括施茂林等历任"法务部长",都未执行死刑,此案已成为司法改革团体推动司改最重要的指标案件,同时掀动人权团体、教育团体、艺文界、媒体界等声援,让台湾社会能聚焦关注司改议题,凝聚司法改革共识。台湾司法改革不仅来自司法界内部的自省和革新能量,更同时来自社会外部力量的关注与推动。我们期待透过两篇文章的对比与互补,来呈现台湾司法改革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哈里.克里弗撰写的导论阐述了《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一书在主体性方面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重新解读。内格里认为,资本与劳动这两个被一方统治另一方的力量锁在一起的主体,从来都不是无足轻重的两个历史主体,每一方都有行动的力量,都有可能在阶级斗争中掌握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摘译自D.希尔主编的《人权与外交政策》(1989年)一书。作者在本文中论述了人权与缓和、人权与东西方关系、人权与经济援助等重要问题。其中涉及到美国与前苏联的不同观点、美国70—80年代历届政府在有关政策上的演变,美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同观点等。  相似文献   

16.
在学界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1877年写的《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被赋予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意义。但是,迄今为止,学界在对该信的理解上,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准确之处。主要表现在这样四个方面:其一,米海洛夫斯基究竟因何、如何误解了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有关思想;其二,马克思在信中对被米海洛夫斯基误解了的问题究竟作了怎样的澄清;其三,马克思是否明确表示赞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观点;其四,马克思是否明确作出了俄国应该避免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结论。本文严格遵循文本语境对所列问题展开探究,以深化对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尤其是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正特雷尔·卡弗是国际知名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专家,国外"马克思学"的代表人物。他于1974年获得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此后先后任教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并于1995年起担任布里斯托大学政治理论教授。卡弗研究成果丰硕,代表作有《马克思的社会理论》(198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1983)、《马克思的〈大纲〉和黑格尔的〈逻辑学〉》(1988)、《恩格斯的生平与思想》  相似文献   

18.
伊朗问题已经越来越复杂和难以解决。内贾德上台后的一系列让人吃惊的言论,核问题久拖不决,最近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这一切似乎都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感受到了现实的威胁。本文原作者为美国华盛顿《国民杂志》资深军事问题专家,美国在伊朗问题上的矛盾和自负在他的这篇文章中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19.
马克·波斯特在让·鲍德里亚的著作《生产之镜》①的英文版译者前言中简明扼要地描述了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鲍德里亚指出,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作为他的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实际上是在制造一种劳动作为人的本质的幻觉。当劳动被视为一种人的道德时,当生产被视为资本主义的决定性因素时,马克思不过是在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把人的问题突出出来,并没有认识到其中的形而上学的非历史性。同时,马克思没有意识到在生产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即符号的意义问题。波斯特认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态度存在深刻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著名学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委会主席格奥尔基.巴加图里亚教授在提交给2005年10月在武汉召开的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文章《恩格斯对马克思学说的贡献。论纲》中,扼要地总结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并结合当代现实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内容如下。由于这篇文章篇幅的限制,我只能尝试着简明地论述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1.关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起的作用,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认为他们两人是完全一致的,另一种认为他们两人相互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