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秀林 《青年论坛》2008,(2):144-146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一部重要的志人小说,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的生活和思想习俗,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魏晋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追求自由,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追求平等,敢于打破男权一统的局面。无论在才智上、胆识上,还是在人格上、思想上,她们都体现出了人性的觉醒,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先秦后思想勃发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哲学、文学、艺术等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玄学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潮流。玄学的流变、玄学相关代表人物及其诗歌创作,以及玄学向诗歌的渗透与影响,玄言诗等创作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群英作为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女权运动领袖,其“天下兴亡人,皆有责”的思想,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女性追求人格平等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诉求.“天下兴亡,人皆有责”作为唐群英一生坚守的信念,至今仍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李盼  高原 《传承》2013,(10):134-135
《简·爱》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追求人格自由独立,反抗权势压迫;追求平等的爱情,捍卫感情尊严;追求经济独立,实现人生价值。简·爱这一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成为十九世纪女性意识觉醒的典型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5.
人格是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国民心理和行为方式上的凝集及其体现。东方文化决定了中国传统人格的是本特征,也对现代人格的转型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人亟须对自我人格和传统文化作出富有创新精神的调整,使其包括人类现代理性和多元人的行为方式、以全人类发展为已任的角色认知和需求取向。具有面向未来、创造未来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代是思想偏离儒家思想轨道的时期,它的思想主流是以道学为主体的玄学。魏晋玄学是一个具有完整、严密体系的学说,玄学一出现就作为统治思想而登上政治舞台,玄学形成以后对魏晋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公元三世纪的中西方思想界,随着玄学与基督教的兴起,出现了一股解经热潮。中国以王弼等玄学家为代表,提出"得意忘言"的方法来解读典籍,融合儒道思想;西方则以奥利金等教父的释经最为活跃,主张对圣经采用"寓意解经法",会通两希文化。从文化会通的视角来看,两者在背景、语言观、思路和影响等方面都有共性;解经文本的语言也因思想会通而体现出张力性与对话性。通过比较互参,有助于深入认识两种思想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8.
人鬼恋是鬼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母题,《搜神记》卷十六中集中记载了几个人鬼恋故事,故事里为爱情、为生存执著的鬼魅形象,超越了文人对鬼神惧怕和耻笑的态度,而投射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意识或幻想。体现出魏晋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环境下对生存的思索和个体意识的觉醒,其形象具有丰富的人生内涵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余其彦 《理论月刊》2002,1(4):28-29
陈染小说中对新时期女性人格的建构包含三个层面:以孤独作为自我保护策略;对男性权威既反抗又向往的矛盾价值取向;将婴儿状态作为理想归宿。陈染所建构的女性人格特质是女性生存困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顾凯 《求索》2012,(9):78-80,56
东晋时期士族玄谈盛行,名僧与士族谈玄论佛也成为一种风尚。但这种玄佛合流的文化现象只是文化层面上的问题,名僧与士族交游唱和中的文化认同并不能等同他们的价值观完全一致。就名僧与庾亮的交游活动来看,佛家生活观念与玄学越名教尚自然的融通,仅体现出佛教传播诉求下名僧对士族社会地位的依附;名僧与士族在文化认同上的差异,也只是学理范畴的分歧,但这种分歧却折射出两者社会价值判断上的差异。佛教与玄学的融通为佛教在文化群体中的传播开辟了道路,而两者的独立性却勾勒出两者泾渭分明的命脉。  相似文献   

11.
高春燕 《求索》2011,(5):185-187
陶渊明所创造的诗歌意象,不仅与其人生轨迹"同构",亦与其内在的人格精神"同构"。陶诗意象具有独特的情感指向性与象征意义,究其实质乃是魏晋士人玄学人格的生动体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色,对后代文士的精神世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无疑是贯穿魏晋玄学的一条主线。但必须指出的是,它包含有关于社会组织的政治哲学和关于人格建构的人生哲学这么两个方面的内容。随着魏晋社会条件的变化,竹林时期玄学的主题已经由对自然之道与社会关系的探讨转换成对人格结构中情与礼关系的考察。学术界已有人注意到由社会向内心这种玄学方向的改变是由嵇康、阮籍完成并通过他们而体现出来,但是对于他们二人在寻求安身立命之道时所建立的人生哲学进行深入比照分析的文章似乎还不多见。  相似文献   

13.
陈睿瑜  李卫京 《求索》2012,(4):205-206,65
屈原上下求索的人生体现了一种光耀千古的高峻人格。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心理特点来分析,屈原的高峻人格体现在智慧、情操、意志和行为等方面。这种高峻人格既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又鲜活地表达和反映着时代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福州市保姆个案为例,从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角度研究保姆务工的动因发现:保姆务工的行为是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保姆自我意识增强、勇于追求人格平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反映了当代妇女思想的解放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谢荣征 《传承》2008,(12):66-67
壮族的"吃老型故事"蕴含独特的文化价值,可以说是其他地区"弃老型故事"的最初形态,它们侧重于体现人性的复苏和道德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壮族"弃老型故事"强调用斗争的方式去争取自身的权利,捍卫人格的尊严。  相似文献   

16.
壮族的"吃老型故事"蕴含独特的文化价值,可以说是其他地区"弃老型故事"的最初形态,它们侧重于体现人性的复苏和道德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壮族"弃老型故事"强调用斗争的方式去争取自身的权利,捍卫人格的尊严.  相似文献   

17.
公民人格便是公民在某一政治社会中体现社会价值规定的特定生存状态。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公民的独立人格不仅没有在全社会普遍形成,而且其人格现状还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但“这种”危机“也可以转变为酿成”转机“和”生机“的新”契机“。要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中国公民的人格设计的质量,这又涉及公民人格设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袁浩 《前进》2011,(8):56-56
做人要讲"人格",在党内要讲"党格"。"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行、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党格"则是共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共产党员理想理念、道德修养、价值追求、立场气节的综合体现。共产党员讲不讲"党格",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威信和尊严。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潮流中去,必须具有优秀的"党格"。  相似文献   

19.
梁文宏  罗文宁 《传承》2012,(11):58-59,85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保障民众生存的政治诉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道德自由,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以“善恶之辩”论人性,“以艺养德”铸人格,强调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探寻理想人格形态,坚持对君子理想人格的追求。先秦儒家人文思想体现了中国“轴心时代”文明的高度,对儒家人文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吸收其思想的合理内核,对加强和改进人文关怀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郭璞游仙诗“以仙姿而游于方内”的审美心态以及对两晋之际动荡的政治生活的深刻透视,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现实思想内涵,表现出处在动乱时代中的有识之士对国家命运、现实政治以及个人前途虽自觉无望但仍热切关注的复杂微妙心理;而其艺术精神则深契于魏晋玄学之士任情达性、恢弘自由的自然主义思想,他所描述的仙境建构在山林隐居之士和羽化仙子之间,他把山林泽薮与追求人格精神自由联系在一起,和文人士子不得志于时联系在一起,这在游仙诗创作的发展演进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