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邓泽全 《传承》2013,(8):96-98
在当代中国,如何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树立适合时代发展和国情特点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以达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意义重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最科学的信仰,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基石和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把这种信仰真正内化为人的自觉行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  相似文献   

2.
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是影响当代青年思想信仰的主要社会思潮.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当代青年的信仰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加强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是抵御社会思潮对当代青年发展消极影响的根本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进行思想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要贴近社会实际与生活现实,必须注重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激发当代青年的信仰需要,提高青年大学生进行信仰选择的能力,从而抵御社会思潮对青年发展的消极影响,确保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魏庆东 《前沿》2012,(21):36-39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情况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中国的未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中国的种种遭遇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挖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当代价值,重塑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大众化,大众化的出路是我们高校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出路,是摆在我们面前严峻而紧迫的重大课题,具有理论和现实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必然培育出中国的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成为中国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形态。中国五千年文化积淀而成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丰富发展下获得了新生,正在形成中国共产主义信仰的精神形态。当代中国共产主义信仰,应当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融合。具体说来,当代中国共产主义信仰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我们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成一种孤立的或完整的“信仰”,而应把它置放于共产…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加强其经济基础、国体基础、信仰基础和原则基础,即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坚持民主集中制。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六所高校1000份调查问卷的调查和分析,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探讨了影响当代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的三大障碍:大学生自身的思维障碍、信仰教育机制障碍和社会环境障碍。  相似文献   

7.
7问为何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彩语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热点回应:近年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山西黑砖窑案、河北三鹿奶粉案等等,媒体在追究故事细节时不愿将其归结于精神信仰的缺  相似文献   

8.
朱玛 《观察与思考》2001,(10):34-35
<正> 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诸多困难中,笔者认为最深层的、最实质的原因是法律不被信仰。而“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当法律形同虚设时,法治必然会被人治所替代,从而难以完成党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使命。本文就法律信仰与中国法治化的关系做一探讨。一、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观念基础无论何种形态的社会,人们都有一种精神上的信仰对象。如原始社会的图腾信仰,奴隶社会的神灵信仰,封建社会的君主信仰或权力信仰,近现代社会的领袖信仰或法律信仰。人们对信仰对象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信仰困境表现为同一主体的多重信仰、有神论信仰向无神论信仰的消极转变、马克思主义信仰与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冲突以及民间信仰的选择混乱。引发信仰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重建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体系是摆脱信仰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0.
李红霞 《人民论坛》2011,(10):50-51
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信仰困境表现为同一主体的多重信仰、有神论信仰向无神论信仰的消极转变、马克思主义信仰与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冲突以及民间信仰的选择混乱。引发信仰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重建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体系是摆脱信仰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两大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凡明 《传承》2011,(17):40-41
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对此,应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社会思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加强和完善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当代青年干部只有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由知到信,并升华为信仰,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才能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唯一的科学理论。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肩负着党的重托和人民的希望,他们对邓小平理论的认知、信仰和实践程度,决...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艳妮  贺争平 《传承》2011,(2):32-33,47
目前,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困惑,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出现危机。通过剖析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5.
芦曦 《重庆行政》2015,15(2):95-96
信仰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是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进而决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当代青年要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永久传承. 在理论武装中筑牢信仰之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加强理论学习,有助于当代青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艰苦奋斗、反腐倡廉的表率.加强理论学习,有助于提高当代青年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关键时刻区分大是大非问题,不迷失方向.能够通过理论学习武装头脑,形成对理想蓝图的向往、崇拜与追求,筑牢坚定信仰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新生 《前沿》2009,(7):157-160
多元化背景下迫切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从而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17.
各高校应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教育,从而坚定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8.
信仰研究是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热点。信仰可分为科学信仰和非科学信仰两大类型。本文从维系社会群体、确立人生目标、激励政治活动、慰藉人们心灵以及科学探索等方面论述了科学信仰的社会凝聚功能、人生导向功能、政治激励功能、心理慰藉功能以及科学创造功能,批驳了社会上那种不要信仰、视信仰为无用的玩世不恭、游戏人间的人生态度。在当前,高扬科学的理想信念,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铸造全民族的精神支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度下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动摇、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不积极的趋势。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任重而道远,其中党和政府对社会环境的优化是外部保障,媒体对舆论环境的优化是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  相似文献   

20.
哲学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哲学视角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本质上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具有同一性;在价值意识构成上是价值信仰、价值理想、价值观念、价值规范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