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提高农民素质 培育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农民要依托我县产业发展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大批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已经快两年了,政府、学者等局外人士已经深入参与到这场建设农村的运动当中,政策和文章源源不断的出现。然而,中国9亿农民——政策设计的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却出现了集体失语的尴尬现状,农民主体成了一句空话。本文认为让农民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做到的,农民、政府和制度三个层面都有不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目前,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才能真正的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江西生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新农村是一种崭新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是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江西生态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强化生态意识;制定科学规划;加强建设生态新农村管理的执行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尊重农民的意愿,调动农民参与生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走经营农村的路子;要因地、因人、因资源、因产业、因产品制宜,选择发展生态经济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建构"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得实惠"的乡村治理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勇 《理论学刊》2007,(4):85-8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九亿农村人口的民心工程。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大目标,还需要建构相应的乡村治理机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本文认为,这一机制体现着“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得实惠”的理念,主要包涵三方面内容:推进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强化以农民为主体的意识和制度安排,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立以农民为主体基础上的政府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新农村,经济发展是根本,和谐文化建设是关键。加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单纯地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农村文化活动,而是要提高农民思想水平和增强农民参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成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这不仅是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更是方向问题。农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农民。只有通过了解农民对文化精神需求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加强指导和扶持力度,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才能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我们农村的和谐文化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加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目标才会不折不扣地实现。  相似文献   

6.
张兰泉 《世纪桥》2008,(1):30-31
作为农村主人的农民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村民自治的完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途径,它的成功与否及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针对当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该对如何完善以“四个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做出积极的探索,从而把新农村的各项建设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战略任务,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笔者以为,可从激发农民主体的积极性、进行农村制度创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着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栾川县对农村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帮助群众办实事情况实行“记功制”,充分调动了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重视并发挥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新浩 《学习论坛》2006,22(12):54-56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农民工的特殊地位和社会属性决定了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因为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力量、现实力量和持久力量。要重视并发挥农民工的作用,就要激发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开发利用好回流到农村的财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打造优良环境,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要建立健全农村培训体系,发挥农民工的示范效应。只要宣传到位,政策对路,措施得力,农民工一定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需要立足区情,进一步理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一要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合理制定规划;二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健全工作机制;三要坚持社会参与,全民发动,形成共建合力。其次,应统筹兼顾,进一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增强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社会各项事项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60年,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也走过60个春秋。在此期间,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实施经过了两个时期、四个阶段,即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两个时期;四个阶段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酝酿、确立和创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一次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思想,不仅指明了党的建设的政治方向,而且为新的伟大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前进动力。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则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国情,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保障发展趋势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借助于法律的手段建立覆盖全国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实现社会保障的“全民化”。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农村群众的积极努力,更需要有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农村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只有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才能正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探索已持续了半个世纪,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当前,重温和梳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历程,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其实质是一个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要实现农村现代化,首先得实现农民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必须实现农民观念的现代化。因为观念是行动变革的先导,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因此,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农村政治文明,还要注意转变农民的观念,让农民在观念上树立现代意识,从而建设好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历史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理论研究,应特别重视“二元结构”、“剪刀差”、“费税改革”等基本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社区党建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加强社区党建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其一,加强社区党建动力机制建设,增强其主体的党建动力;其二,加强社区党建的全覆盖工作,克服只重形式不重内涵的现象;其三,加强社区党建的群众基础,切实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高新民 《理论学刊》2007,1(10):23-28
党内和谐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新课题。党内和谐基本含义与精神实质应在探寻政党构成要素及其和谐、执政与党内和谐、和谐与党的团结统一、党内和谐与党内矛盾、党内和谐基本特征等问题中厘清。构建党内和谐,要在形成党内基本价值认同、培育党内和谐的制度环境、发展以体现党内权利主体地位为导向的党内民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下大气力。  相似文献   

19.
乡镇是最基层的政府机关,其在国家行政体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当前进行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求,是巩固党在广大农村执政基础的需要,是全面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要关注农村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残疾人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应关注的特殊群体,其生存与发展状况直接折射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得失,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和谐状况及社会发展水平。因此,研究与探讨农村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要重视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