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明确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分期的崭新判断,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新贡献。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4年开始,先后在《经济学手稿》、《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的思想。在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则明确地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社会的发展可分成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从当时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掀起这个时代特征出发,认为对未来社会的划分不能提任何适应一切条件的一劳永逸的方案,半文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和文明国家不一样,不会是简单的“三大段”,而是有一个  相似文献   

2.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深刻的再认识过程,其基本内容大体上包括如下一些问题。关于过渡时期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过渡时期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但是,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经常作为同一概念使用的。因此,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过渡,还是指向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过渡,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列宁对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作了完整准确的解释。他在《国家与革命》这部名著中,把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术理论界不少人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讲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理解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这种理解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论述的系统考察和分析,说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的本来含义,并阐明正确理解其本来含义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叉。  相似文献   

4.
一、党中央作出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党中央关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论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往在很长时间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直存在急于建成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现在能够明确认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思想认识上很大的转变和提高。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针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把未来社会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后来通称的社会主义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五年第十四期《理论信息报》发表了诸仲欣在一九八五年首次社会主义思想史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诸文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向设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无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马克思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原则,那是后来列宁提出来的。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认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6.
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3页)列宁也指出,“马克  相似文献   

7.
当然,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究竟是什么经济?商品经济是否必然消亡,如何消亡?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是留待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们自己去解决为好。但是,问题既然提出来了,作为学术探讨,有几个问题,还需要向同志们请教。马克思和恩格斯究竟在什么著作里明确提出过计划经济这个概念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是“计划经济”?我至今还没有看到。列宁提出过“计划经济”,但他不是作为商品经济形态的对立物提出的新的经济形态;而是作为无政府市场经济制度的对立  相似文献   

8.
徐久刚 《理论探索》2007,4(6):70-72
不久前,有人公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是"乌托邦".并提出了自己的"根据",而这些"根据"都是站不住脚的.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可以看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共产主义学说时从空想社会主义中汲取有价值的因素;另一方面,则又使自己的学说同空想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不制造任何形式的"乌托邦".共产主义的实践运动也在不断证明着共产主义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提出“计划经济”这个概念,而他们提出的未来社会应当实行“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生产”的实现条件是共产主义社会。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中曾经实行的“计划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实质上是“行政经济”、“集权经济”的代名词。“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最高阶段即充分自由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中,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看作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直接对立物和代替物,并把未来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称之为一个“联合体”。这个“联合体”被看作是联合起来的个人的集合,是首先实现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并在此条件下能够使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成为现实的自由人联合体。    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这样一个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建立在如下一些理论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1)过去的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命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等著作中都作了原则的、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要求无产阶级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在推翻封建统治之后,继续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命革,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最后争取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否划分为若干阶段?倒底区分为哪些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研究应当着重探讨的现实课题。(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只是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并未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早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有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依次发展的两个阶段的思想萌芽。后在《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中,则全面地阐述了这一思想。他们明确地指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至于从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还要经历哪些阶段,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对此没有也不可能作出明确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相当多的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后思想发展中、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变迁中得到了拓展、深化、变革和修正。其中几个重要的思想的演变包括:“意识形态”内涵变迁;社会结构的整体把握;资本批判与“共产主义”建构。对照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思考来反思目前中国与世界的状况,将使我们大受裨益、深获启迪。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一词,是近代十九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由法、英两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带头使用并流行起来的。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马克思最早使用这个词,是在一八四二年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相区别,在“社会主义”前面冠以“科学”两字,科学社会主义一词即由此而来。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西欧,当社会主义流行的时候,它和共产主义是不同的。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八八八年英文版序宫中曾指出,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有区别的,因而在改组正义者同盟时,采用了“共产主义者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批判的社会主义”。恩格斯讲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条件时指出:“只有英国和法国所造成的经济和政治的情况受到德国辩证法的批判以后,才能产生真正的结果。”恩格斯和马克思一道正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批判资本主义,阐发社会主义理论的。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共产主义原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就是这种批判研究的伟大成果。学习恩格斯这一研究方法,对我们今天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本刊评论员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已经150年了。它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对抗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第一个历史...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中,社会主义指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即社会形态,而不是一种国家形态。他们认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已经消亡,部分国家职能转变为社会职能。无产阶级革命专政国家是人类社会从有国家到无国家的过渡,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种国家类型。而现实情况是,在"过渡时期"以后,国家都没有"自行消亡",社会主义需要建立国家、国家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8.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历史演变的考察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作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他们的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的时期,即1853年以前的时期、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发表以后的时期,涵义并不完全相同。本对1853年以前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作了考察,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把“亚细亚生产方式”实际上是看作一种与欧洲社会完全不同的、独立的地域性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9.
布热津斯基的书《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诞生和复灭》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能对它保持沉默。书中提出的许多问题正等待着答复。可以“从里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研究的主题。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布热津斯基的书的基本思想是,“共产主义的失败”、俄国和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试验”是由于马克思的社会、经济理论的乌托邦主义造成的。从这个时候起他的理论向各国和  相似文献   

20.
科学社会主义是革命的发展的科学。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大飞跃。我们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也有三次大飞跃:第一次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第二次大飞跃,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前要有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第三次大飞跃,是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到够格的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性质社会——过渡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