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明朝重建北京城的时候,铺设了石子马路,城内还修建了大大小小的沟渠,用于排水,也排污。但是,清军入关,当了北京城的家,逐渐地,石子路完蛋了,沟渠也塞了。他们不是不懂沟渠需要随时疏浚,而是没这个心思,也没这个习惯。于是,每年用于疏浚的费用,都进了负责此事的大小官员的口袋,隔三年,通一通最大的那条臭沟,应付一下了事。正好,这个时间跟举人进京考试之时重叠。所以,时人有谣谚曰:"举子来,臭沟开;闱墨出,臭沟塞。"就是说,举子来考试的时候,臭沟在开挖,等到考完  相似文献   

2.
张鸣 《廉政瞭望》2015,(10):44-44
袁世凯倒台之后,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各个衙门就开始闹穷。因为大小军头,开始割据,各个省都不往北京交钱。而这些嚷嚷着要和中央政府脱离关系的割据军头,也是由中央任命。所以他们和中央的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但就是不给中央交钱。  相似文献   

3.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色。但是,一个时期以来,艰苦奋斗的传统,在有些人们的思想上,观念上逐渐淡薄了,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却悄然抬头,于是,人们看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现象:在杭州,有两个“大款”为了斗富,竞众目暌暌之下比赛烧钞票,每人烧掉两千多元人民币而面不改色。在长春,一家卡拉OK舞厅有位富翁宣布:包下当晚所有的“点歌费”;另一个大亨则立即声明:买下全市当天所有的鲜花,你不让我点歌,你也别想献花!一位北京“大款”用两万元一的桌宴席招待广东“大款”竟遭到奚落,随后广东“大款…  相似文献   

4.
《奋斗》2008,(3):52-52
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要作当年的国家预算报告。什么叫国家预算呢?国家预算.就是由国家编制的全年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国家有国家预算.各地方政府有没有自己的地方政府预算呢?当然也是有的。所以,要把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加起来,形成一个总预算,这个总预算才叫做国家预算。  相似文献   

5.
竹、木筷     
《学习导报》2010,(9):47-48
毛泽东一生只用竹筷、木筷吃饭,从不用高档的金银筷或象牙筷。刚进北京时,毛泽东经常在中南海的家里招待来访的客人。有一次,他要在家里招待几位国民党起义将领,嘱咐工作人员准备一下。负责准备工作的是卫士李家骥,因为毛泽东家的餐具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几双竹筷子霉变后黑乎乎的,怎么洗也洗不干净,他就从招待科借了一套餐具,其中包括几双象牙筷。开饭前,毛泽东来到餐厅,见到了餐桌上的象牙筷,顿时脸色一沉,大声说:“谁让你们摆的?!赶快撤下去!”  相似文献   

6.
竹、木筷     
《新湘评论》2010,(9):47-48
毛泽东一生只用竹筷、木筷吃饭,从不用高档的金银筷或象牙筷。刚进北京时,毛泽东经常在中南海的家里招待来访的客人。有一次,他要在家里招待几位国民党起义将领,嘱咐工作人员准备一下。负责准备工作的是卫士李家骥,因为毛泽东家的餐具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几双竹筷子霉变后黑乎乎的,怎么洗也洗不干净,他就从招待科借了一套餐具,其中包括几双象牙筷。开饭前,毛泽东来到餐厅,见到了餐桌上的象牙筷,顿时脸色一沉,大声说:“谁让你们摆的?!赶快撤下去!”  相似文献   

7.
《思考与运用》2007,(1):46-51
作为一个做新闻的人,现在有一个新的兴奋点,就是手机。手机作为媒体,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未来的空间。手机媒体现在叫做第五媒体。第一媒体是报纸,第二媒体是电视台,第三媒体是电台,第四媒体是互联网,那第五媒体应该就是手机。媒体的威力,我在北京就深有所触:现在许多北京人都接到一条短信,内容是说北京现在的猪肉有一种叫做化脓性脑炎,医院已经开了会,然后马上要怎么样,宁信其有,叫大家不要吃猪肉。该事传播了几天,市政府发现不对头了,卫生局、农业部纷纷出来澄清。可以说这个事情闹得整个北京沸沸扬扬。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关注,后来新华社发了很长的评论,就是因为手机短信——它的传播威力。在北京这个地方,一份报纸的读者可能几十万;一个电视频道、一个节目,在北京的观众估计是几十万、百万:但是一条手机短信几乎传遍了所有的人群,这就是第五媒体的威力。  相似文献   

8.
闻禹 《发展论坛》2003,(11):69-69
树也是文化一位造绿专家出国归来曾有这样一番感慨:无论是维也纳还是罗马,抑或是柏林、巴黎;也不管是街道还是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名胜古迹,这些城市文化底蕴最深刻最强烈的有三种参照物:一是建筑,二是雕塑,三就是树木。那些几个人才能抱过来的大树,以自身生命的真实叙述着这个城市的悠久历史,讴歌着这个国家的人民爱护自然的文明行为。所以,城市的树木是城市文化的象征之一。城市造绿不仅有环境价值、经济价值,而且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此言有理,外国是这样,在我国也是如此。北京颐和园的古树、南京中山门外的密林、杭州西湖畔的植被,无不给人留…  相似文献   

9.
谈慎始     
正所谓慎始,就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在思想上筑起第一道防线,一经发现不良思想苗头,就坚决将其消灭,不开败事之端。明代有两则真实的故事颇有意思。一则是"白袍点墨",说的是明朝有一位叫山云的将军,被朝廷派到广西当总兵。他听说广西这个地方送礼行贿之风盛行,便问衙门里的老吏郑牢:"我是不是该入乡随俗呢?"郑牢说:"你到广西做官就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入乡随俗。不然,‘白袍点墨’,就永远也洗不干净了。"山云又问:"如果不收礼,当地人不高兴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小康社会的标准恐怕不是一个指标,而是多种指标,还包括像技术进步这个指标,就是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提出来的叫技术成就指标。另外还有一些像可持续发展指标,这也是世界银行提出来的。所以说,它是多种多样的一些指标。今后20年,既然是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它的难点不在于北京、上海,主要的难点还是在于中西部地区。难点也不在于城市,而是主要在农村。难点也不在于汉族人口,主要是在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人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后要实现翻两番这个目标只是手段而己,它最终还是要使老百姓富裕起来。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共同…  相似文献   

11.
官癖     
吴昊 《廉政瞭望》2007,(11):58-58
明朝时候,一太守死在任上,阴魂不散,每日黎明,衙门点卯,他必乌纱束带,打扮整齐,坐在堂上,吏役叩头,微笑点头,接受礼拜。太阳一出,就消失了。到了雍正年间,一位姓乔的太守来此上任,衙门里的人将此事告诉他,乔太守说:"此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在福州召开“纪念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座谈会”。开这样一个座谈会,是经中央批准的,本来应该在北京开,那么为什么没有在北京开,而在福州开呢?这是因为我们正好这个时候在福州召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第二次编委会,因此就确定在这里接着开纪念座谈会了。我同意陈丕显同志说的,这个座谈会在福州开是可以的,而且是恰当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一共十五块根据地,福建有五  相似文献   

13.
提起朱元璋,人们往往会想起这位大明朝开国皇帝要饭当和尚、诛功臣、兴文字狱、豢养锦衣卫等等不光彩之事来。其实,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且不论他自蓬蒿间起兵造反,削张士诚,除陈友谅,征方国珍,荡平群雄,励精图治,创建大明朝,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推上顶峰,单说他察古今之吏治,以帝王之身廉洁自律,雷厉风行,铁腕肃贪,就足令今人感叹不已。严律己,一生拒奢华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小养成吃苦的习惯,虽坐了皇位,但深知奢侈之风不可开,故对自己要求一直很严格。他一生谨言慎行,很少接近娱乐歌舞,不看戏听曲,更无酣酒夜饮的习惯,唯一的嗜好就是下棋,以此调节过重的脑力劳动。他不款待群臣,也不设宴席,就是设宴席也极其简朴。1368年,经过17年征战,终于登上皇帝宝座后,他设宴款待开国元勋。就是这么高规格的酒宴,每人  相似文献   

14.
子弘 《正气》2000,(12)
明朝嘉靖中期,有一个大奸臣严嵩,盘踞要津,秉政 20余年,害得明朝元气损削殆尽,几乎亡国,故《明史》将之列入《奸臣传》。   弘治十八年,严嵩举进士,明世宗嘉靖年间任谨身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严嵩一生受嘉靖皇帝宠信,权倾内外,可是在晚年时,由于过于跋扈,引起群臣怨愤,终于连皇帝也对他不满了。嘉靖四十一年 (1562年 ),他被皇帝致休 (强迫退休 ),他的儿子严世蕃也被捕入狱,不久又被抄家。尽管严嵩已将部分财产转移,抄家时仍抄出黄金 3万两,白银 200万两,土地、房产难计其数。仅北京附近即有庄田 150余所,南京、扬州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里,有一条颇富诗情画意的胡同——百花深处。据《北京琐闻录》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有对张氏夫妇在新街口南边的一块土地上,种植牡丹、芍药、荷藕等,文人墨客纷纷来赏花、赋诗,于是有了"百花深处"这个美名。  相似文献   

16.
沈崇走了2014年12月11日晚,著名漫画家丁聪的夫人、从事外文出版工作的沈竣在北京病逝,享年87岁。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她就是1946年12月24日夜在北平被美军强奸的女大学生沈崇。当年,这个事件引发了全国学生声势浩大的抗议美军暴行的群众运动,又称"沈崇事件"。当时任中共南京局青年组组长职务的朱语今,在1947年1月15日写了一份《反美爱国运动》报告(现存共青团中央档案室),是用32开练习本写的,有16页。主要内容是关于上海和南  相似文献   

17.
朱棣与北京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初封燕王,夺位后又迁都北京,他的许多文治武功,都与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在南京建立明朝,并派右丞相徐达率师攻占元大都,改大都为北平。  相似文献   

18.
到六朝古都南京,朋友说,有一新景观不可不看。于是登上长江边的狮子山,但见一座巍峨壮观的仿古建筑立于山巅,名曰:阅江楼。好不气派!而且,一篇《阅江楼记》,更是洋洋洒洒,古风宏论,文辞斑斓,作者竟是明朝大儒。楼是新建的,记却是六百多年前写的,岂不怪哉?这阅江楼,说起来该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遗愿”了。朱元璋平定天下,建都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觉得功高盖世,得搞一个纪念碑式的“形象工程”,传之后世。一座岳阳楼,一篇《岳阳楼记》,名传千古。这很让朱元璋动心,于是他打算建一座阅江楼,地址就选在狮子山上。他想,登斯楼也,望浩浩荡荡长江…  相似文献   

19.
晚清的总理衙门,是个奇怪的机构。从编制上讲,它是个临时机构,但自成立以来,管的事却越来越多。六部的所有事务,只要跟洋人、洋物沾边,它就得管。所以,作为行政中枢的军机大臣,要是不兼总理衙门大臣,就等于被架空了一样。自然,这个衙门管事的也多,总理衙门大臣少说也有六七个,多的时候,能有十好几个。跟军机处一样,一般都  相似文献   

20.
正风骨·气节·道义凡研究福建和漳州文化,有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谁也绕不过去,如果没有他的明朝,就如没有屈原的春秋战国。他就是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理学家、民族英雄黄道周。1644年,明末的历史天空,阴云密布,残阳如血。这一年,闯王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即景山),不久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