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段超 《实践》2004,(3):19-21
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文化生态是由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信仰崇拜等文化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有机组合,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西部大开发中,有效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意义十分重大.   ……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建设是21世纪大学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内容,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在生态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新范式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文化成为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并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努力提升校园文化的生态感染力,以承担起营造生态文化,创建生态大学,培养生态人格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于静 《党史文苑》2009,(8):49-50
生态意识是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文化演变的测度指标.它将诱发产生一种全新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的发展最终必将形成全新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的自我反思与价值追求,生态文明现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与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化渊源及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按生态规律运行的人类生存方式.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范畴,生态文化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文化现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的合理继承与超越,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思想的坚持与发展,具体表现为崇俭抑奢、需求引导供给的物质生态文化,以人为本、自由发展的制度生态文化,天人合一、尊崇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5.
康骞 《探索》2008,23(1):70-74
城市行政生态位现象是城市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它是行政经济生态位、政治生态位与文化生态位相互交织的复杂系统,它本身又是不断变化的.在城市行政管理中,应定位好本城市的生态位置,搞好经济生态位、政治生态位与文化生态位建设,科学统筹城乡规划和治理.  相似文献   

6.
当前,由于信息崇拜的负效应、网络生态的复杂性等因素,网络文化建设呈现出信息资源结构失衡、网络文化安全隐现、信息污染沉渣泛起等潜在危机,若不有效加以分析和应对,就可能重蹈工业革命前期生态失衡的覆辙.从人类世界发展的规律、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与网络文化建设都具有目标指向的一致性,彰显生态文明理应是网络文化建设的必然之态和应然之势.为此,我们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网络文化建设理念,大力实施网络文化内容建设生态工程,进一步健全网络文化生态发展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网络文化生态保障队伍体系,全面推进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瓜州县提出“生态立县”战略,把建设城市生态文化创新区作为全县的“重点工程”,贯彻落实了生态发展理念,全面开启了城市生态文化创新区建设新的征程. 建设城市生态文化创新区的重要意义 城市生态文化创新区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瓜州县提出打造“外林内水、城在林中、房在湖边、人在景中”、唐风汉韵浓郁的生态文明新城目标,新建玄奘大道,拓宽迎宾大道,改造瓜州大道,以北部片区为重点打造城市生态文化创新区,对加快瓜州城乡一体化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委、省政府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鄱阳湖生态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全省文化战线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主动地服务全省工作大局,切实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9.
杜凡 《实践》2009,(9):53-54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顺应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林业建设的新要求,对林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生态文化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不同的地域产生不同的生态文化,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参与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为社区重新介入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社区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着手应对环境治理中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是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行动路径.生态文化建设的社区参与机制主要内容包括:构建宣传、教育机制,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构建网络、组织机制,建立生态建设参与渠道;构建制度体系,保证生态建设参与权力;构建激励机制,激发生态建设参与积极性.最后还需要注意和防止"参与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