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中国律师》,源于我的职业,走近《中国律师》,则是被她那充满着活力,洋溢着激情的朝气所吸引。每当打开带着浓浓墨香的扉页,总会被她的标题所震撼:“律师,一个遗憾的职业”,似乎道出了我的心声;“轻轻地,我走近你”,短短的话语,亦是我发自内心的同感;“因为我们正年轻”,则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年轻的《中国律师》,正用年轻的心和年轻的力,意气风发地走向新时代。……借着柔柔的灯光,静静地走进《中国律师》为我展开的世界,那一份愉悦,只有细细地品味;那一份满足,只能慢慢地享受。我喜欢改版后的第一版块,“主题与中…  相似文献   

2.
笑话四则     
囧事 在拥挤、嘈杂的公交车上。 一年轻女子说:“你看你,踩到我的脚连个屁都不放。” 一男子缓缓地说:“踩到你的脚已经很对不起你了,如果再冲你放个屁,我还是人吗!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这是雷锋日记里的一段话,平凡朴实却又耐人寻味。它告诉我们:无论你身处社会的哪个阶层,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你的心中都应当有一颗螺丝钉的形象。我,愿意忠于我的岗位,做公证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相似文献   

4.
涂丁 《行政法制》2005,(2):64-64
鄙人从政府督查室调到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以后,过去的一位同事见到我故作深沉地问道:“你现在搞法制工作了,知道我们国家最大的法是什么吗?”因为这是一个路人皆知的常识问题,太简单了,我便不屑一顾地反问道:“你是故意地考问我,还是调戏我?”同事满腔严肃地说:“我是真诚地考问你。”于是,我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宪法!”同事抚掌大笑道:“大错特错。”见我目瞪口呆,同事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国家最大的“法”是领导的“看法”。你想想,你为什么会从督查室到法制办?真是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顿时,我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5.
“铁面”审计长李金华曾经说过:“如果你去审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明明有重大的违法违规问题,甚至经济犯罪问题,但却在你眼皮底下溜过去了,我觉得这就是对人民的一种犯罪……我最担心的是有事,却发现不了。”  相似文献   

6.
王健民 《政府法制》2014,(21):49-49
1986年,钱学森与在身边工作的专家汪成为谈起软件问题,聊着聊着,钱学森对汪成为说:“你说得很好,要不你先动笔把自己的想法写一写.”于是汪成为写了一篇文章交给钱学森.第二天,汪成为找到钱学森:“钱老,稿子您看了吗?”钱学森微微一笑,说:“我送你一首诗吧.”就在汪成为纳闷的时候,钱学森念起来:“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相似文献   

7.
最好的回答果戈理是19世纪俄国的大作家。有一次他正在津津有味地向诗人茹科夫斯基朗读一个剧本。读者读着,忽然发现诗人已经发出轻微的鼾声。他立即停止了朗诵。诗人被惊醒过来,感到十分抱歉。可是,果戈理却真诚地对诗人说:“我希望听到您的开诚布公的批评,而您的瞌睡就是最好的回答。”说完,立即把手稿投入熊熊的火炉之中。写作果戈理总是天刚亮就起床,稍活动一下,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一次,一个朋友问他:“你天天都写吗?”果戈理肯定地说:“必须每天写作。”“如果有一天没有写呢?”朋友问。“如果有一天没有写,怎么办?没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华大地,各个民族的精英们个个粉墨登场,乱世中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多少位英雄。冯道,便是见证五代史的唯一奇人。有人称他是“十朝元老”,官场上的不倒翁;有人说他是软脊梁,  相似文献   

9.
谢芳 《政府法制》2008,(11):49-49
我刚到美国时,朋友就告诉我:“对不起”(sorry)这个词,在纽约不能随便说。你遇到麻烦时,首先要分清责任,如果责任在你,你可以说“对不起”;如果责任不在你,你却说了“对不起”,就意味着你承认自己有责任。如果你遇到了涉及经济赔偿的绊纷(如车祸等),你的一句“对不起”很可能成为法庭上的证据,证明你有“错”并使你破财。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他爱伺花弄草,尤喜摆弄兰花。工作上,他年轻、有朝气,是个实干家。浏览他的成长过程,你会发现他的青春轨迹是激昂和灿烂的:20岁参加工作,31岁被任命为反贪污贿赂局副局长,36岁成为职务犯罪侦查局局长;而伴随他成长的是“先进团员”、“先进团干部”、“先进工作者”、“全市十佳侦查员”、“全国优秀侦查员”……  相似文献   

11.
曹斌 《中国律师》2002,(9):37-39
走上法庭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的著名诗人汪国真愤怒了,因为有件事出乎他的意料:拥有诗人、书法家两顶桂冠、小日子过得挺惬意的汪国真竟然被谣言说成“开(火锅)店失败、卖字为生、穷困潦倒、人不敷出”。 2002年4月26日,汪国真将两份诉状送到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分别起诉爆“猛料”的女记者杨翘楚和《四川日报》、《江南时报》,要求索赔20万元,且要求三被告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3月19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的《天府早报》和《江南时报》刊发杨翘楚的文章《昔日辉煌成过眼云烟 大诗人汪国真为钱所困》。  相似文献   

12.
名刊     
《检察风云》2010,(1):72-72
奥巴马的战争 奥巴马在宣布向阿富汗增兵3万的决定时说:“如果不是考虑到美国和美国人民的安全,我将很高兴地让我们的每一名士兵明天就回家。”他的演说看似动人却太不着边际,“我们不应该忘记:在这场战争开始时,我们是因为对恐怖袭击记忆犹新而团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女友曾经发给我一条短信:“如果你不相信爱情了,那么去看看夏加尔的画吧。”马克·夏加尔是白俄罗斯裔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他的油画,色彩鲜艳,别具一格,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一鹤  京华 《法庭内外》2007,(3):14-19
在讲述张恩照的故事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叫“勿忘在莒”。 这个成语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次齐桓公和宰相管仲、大夫鲍叔牙、宁戚四人—起喝酒,喝到高兴时,齐桓公对鲍叔牙说:“为什么不给我祝酒?”鲍叔牙听了,就双手捧着杯站起来说:“希望您不要忘记流亡在莒国的时候;希望管仲不要忘记在鲁国成为阶下囚的日子;希望宁戚不要忘记在齐都城外放牛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能够认识你,真好律师像一盏灯,为您照亮昏暗困惑的交叉路口;律师似一只船,载您驶向无忧无虑轻松的彼岸;律师如一本书,问您讲述风云变幻的大千世界;律师若一段情,伴您共创幸福平安的家业。这是一位作家曾经在报刊上对律师的赞誉,尽管在眼下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但这毕竟表达了社会对律师的赞美和向往。今年春意萌动时节,记者在湖南采访“全国十佳律师”秦希燕时,脑海中不时签绕的就是这段“律帅的颂歌”作为一个年轻的律师,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在法律顾问单位赢得广“大救星”的称号:作为一个年轻的高级律师,他以自己的学…  相似文献   

16.
给妻子的信     
爱荣:我已决定通过《检察风云》杂志社向你诉说心曲,我认为这是我向你表白的最好方式。因为它不仅是我们最信赖的老师和朋友,同时对我们今后如何协调情与法之间的关系,肯定有所帮助,你不会怪我公开武断行“书”吧!我没有忘记,我们的老家地处山区,那里交通闭塞,经济贫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并不富裕。曾几何时,自从我有幸进入法院工作后,虽然你因此而感到自豪,但暗地里却没少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告诫我:珍惜机遇,好好工作。我深深知道,这是你今生的企盼,因为天下所有的妻子,没有一位希望自己的丈夫“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呀!  相似文献   

17.
妻为我宽心     
现在这世界可真是变了,昔日你才高八斗,连中“三元”,人称有出息;你今日埋头写字台,笔走天下事,谓你没本事。昔日你轻看“孔方兄”,人赞学者风范;今日囊中羞涩,人称酸气太浓。此时你感受如何?愤懑、怨恨已撑他了肚皮,若回到家再遭妻子的奚落:“人家XX都升官了,老婆孩子都进了县委大院,谁像你这样没用!”这就惨到家了。我认识位老兄,已过天命之年,只因受不了妻的埋怨,毅然离婚。我虽挣钱无路,当官无门。却能得到妻的理解和宽慰。我做不了官,妻说:咱不操那份闲心,像XX为捞个副科级,叫老婆夜间打外交,啥出息;我发…  相似文献   

18.
惠特曼在《草叶集》结尾的《再见》中说:“这不是书本,谁接触它就是接触一个人。”从诗人的创作经历和作品内容来看,接触这“一个人”便是接触了诗人的两个“自我”:一个是具体的现实的真实的诗人惠特曼;另一个是抽象的理想的虚构的诗歌主人公惠特曼,即诗人的“创造性自我”。两个“自我”的对话和融合,既唱出了诗人之声,时代、民族之声,又唱出了超时代、超民族之声  相似文献   

19.
在“考友”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叫他去司考,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叫他去司考,因为那里是地狱。当然了,这是对司考经历调侃式的表述,但是从话语中却流露出司考经历的艰辛与获得成功的快乐。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也曾是一名“司考人”,同样经历了一个痛并快乐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双休日,我和妻正在家看报,忽听有人敲门,进来的是一位在乡下工作的年轻办事员。给他泡上茶,寒暄几句后,我便直奔主题,问小伙子有什么事。他哼唧了一下,说:“你知道,我在乡下已经摸爬滚打了五年,最近有人给我介绍了个对象,家在城里……”我一听,立刻明白他的来意了,就说:“组织上会考虑你的工作调动问题的。这样吧,你回去后写张申请给我。”小伙子说:“申请我已写好带来了。”我说:“行,你就交给我,我会尽力的。”小伙子很知趣,说了几句“拜托”“谢谢”的话,就起身告辞了。客人走后,妻在客厅发现了问题:原来茶几上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