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父有所好     
1997年9月,我到市纪委、监察局上班的第一天,正好收到当月的《中国监察》,我看着看着,不觉到了下班的时间,就把杂志带回了家。晚饭后,我正要接着看,却见父亲戴着老花镜正专心致志地翻看着《中国监察》,那专注的神情俨然一个做学问的老先生。“嗯,这杂志办得不错,以后每期都拿回  相似文献   

2.
作为纪检监察战线的一名老兵,自从加入这个阵营的第一天起,就与《中国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13年来,我一直坚持订阅《中国监察》。当我草拟文件和审核材料需要依据时,是她给我提供;当我分析案件遇到难题时,是她给我答案;当我起草讲话、经验交流材料需要权威数据和资料时,她总是给我满足。有一件事至今使我难以忘怀。1992年夏日的一天,我看到《中国监察》征稿的启事,我心一动,何不试试?我写了一篇自己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体会文章投给杂志社。突然有一天,同事们拿着《中国监察》向我道喜,原来我的稿子被采用了,这可是我第一次在国家级的刊物…  相似文献   

3.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各类刊物的征订工作已经开始,局长问我最想订什么,我干脆地回答:“《中国监察》。”想起与《中国监察》的结识,还有一段不愉快。那是2002年10月份的一天,县监察局的王干事打电话向我介绍《中国监察》,说她是了解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的窗口,对工作很有指导作用,并  相似文献   

4.
我爱你,《中国监察》,爱你是我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导师。1997年9月,我被市委任命为中共雨湖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上任伊始,区纪委办公室杨主任给我送来了一本《中国监察》杂志。作为纪检战线的一名新兵,我如获至宝,从此与《中国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使我的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军功章里有《中国监察》的一半。”这样说,我认为一点也不过分。这样说的不仅是我一个人。记得一位基层纪委书记曾感慨地对我说:“《中国监察》值得一订。如果说我们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首先应该感谢《中国监察》,因为是她告诉我如何当好纪…  相似文献   

5.
《中国监察》她15岁了,我在纪检监察岗位上也工作15年了。可以说,《中国监察》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伴随着我成长的每一步。1989年初到监察局工作,看到《中国监察》,就像刚上学的孩子领到教科书一样,让我爱不释手。一遍遍地恳读,一次次地思索,使我对监察工作逐渐熟悉起来。那时,  相似文献   

6.
做为一名普通的读者、作者、发行者,《中国监察》始终与我一路同行。我是一名认真的读者。由于自己在大学里学的是经济专业,2002年11月刚刚从财税部门选调到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纪检监察知识非常欠缺。因此,从到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把当年前20期的《中国监察》杂志收  相似文献   

7.
要不是由部队转业到纪检监察机关,当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也许我至今还没有认识《中国监察》;要不是我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爱看书学习的习惯和《中国监察》强大的吸引力,也许我不会喜欢上《中国监察》;要不是我在生活上、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拜师求教,也许我不会如此“热恋”《中国监察》。人生是一本不断被自己改写的书,而《中国监察》就是一本不需要你付出多大代价却能启迪人生的好书。我的一位战友转业到一个事业单位工作,曾经因对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不满而有情绪,我就将《中国监察》推荐给他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使…  相似文献   

8.
一天夜里,梦乡中的我,被老伴儿的一巴掌伴随着“又说梦话”的指责惊醒了。她打断了我的思维,打出了我对《中国监察》的亲昵。我眨了眨眼,按亮床头灯,拿过《中国监察》,翻开《工作之窗》栏目,仔细寻找梦中的那一幕。这时她又说话了:“有什么好看的,不说梦话了又看起书来了!”我忽然明白了,刚才梦中的我是在为一篇文章谈到的工作见解而高兴得乐出了声,惹来老伴的一巴掌和指责。既然明白了,就该熄灯睡觉,免得再找麻烦,人家睡觉你开灯看书,哪有的道理。但您哪儿知道,《中国监察》对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太重要了,工作中可是离不开她!□梦中一掌…  相似文献   

9.
吕玉东 《中国监察》2008,(13):60-60
全国监察机关刚刚恢复组建,《中国监察》就应运而生,从1988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历程。1988年至1998年的十年间,我作为监察战线的一员,在北京市监察工作岗位上对《中国监察》办刊工作有所了解。我深深感到,《中国监察》在北京市创建行政监察工作中,特别是在探索、开创监察工作新局面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为北京市监察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和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转业军人,1988年底通过考试到咸阳市监察局任职。起初,我对监察工作真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正在此时,看到了《中国监察》创刊号,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15年来,它帮我完成了由监察工作的外行新兵到内行里手的转变,也一直陪伴着我,从试用干部、副科长、副县级监察员,成长为市纪委常委、秘书长。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程,我深深感到《中国监察》功不可没。我认为《中国监察》是不可多得的反腐倡廉的好刊物。《中国监察》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其理论文章政治…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建筑战线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我之所以爱看《中国监察》,是因为她给了我希望和力量。我边工作边写作,凭着自己一种勤奋踏实的精神写下了一行行充满真情实感的文字。《中国监察》是我成长的沃土,我每向前迈进一步,都与她息息相关。近几年来,我连年有幸成为建筑战线的先进工作者,也得益于贵刊指点。在报刊如林的今天,我衷心祝愿《中国监察》枝繁叶茂,越办越好。□《中国监察》是我成长的沃土@黄亦兵$湖南省黔阳县建筑施工管理站纪检监察办公室  相似文献   

12.
良师伴我行     
一次,围绕一个案例,同事们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我从《中国监察》杂志上找到了答案,说服了同事。通过这件事,同事们都开始争着看《中国监察》,学刊用刊的兴趣特别浓。每当工作遇到了难题,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监察》杂志,它给了我许多帮助,杂志中报道的许多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鼓舞着我、激励着我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克服一切困难,迎难而进。为了学刊用刊,我把订阅的《中国监察》装订成册,放在案头,经常翻阅。现在,我积存下来的《中国监察》杂志已有100多本了,多年的学刊用刊,也使我提高了理论修养、政策水平、写作水平,这些年,我…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坐在书桌前,从文字中寻找精神的享受,就像我每月和《中国监察》的约会。作为一名纪检监察新战士,我十分感谢《中国监察》对我的帮助。清晰地记得,我用了将近一个月的午休时间,通读了近两年来所有的《中国监察》。它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我的工作有了一个最初的印象。那时我就在想,《中国监察》如果能够分类再多元化一些,效果也肯定不错。比如,设立一个《新手上路》的栏目,介绍一些纪检监察?姚冰工作的历史沿革,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等,让像我这样的“新手”能够更快地熟悉工作、进入战斗。更让我欣喜的是,今年我的文章也变成铅字登在了…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年轻的党务工作者,在参加工作的七八年时间里,始终有《中国监察》相伴。在《中国监察》希望读者奉献智慧同谋大计时,我也应责无旁贷,直抒一些肤浅设想。一是把《中国监察》办得更活。《中国监察》是全国纪检监察工作的综合指导性刊物,在立足于指导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把刊办得活起来———栏目鲜活、内容鲜活、文风鲜活、版式鲜活。二是定期组织召开一些如“《中国监察》读者作者联谊会”、“优秀发行单位、通讯员(作者)座谈会”等专题的活动,以促进刊物的宣传发行工作。三是多搞活动。如“《中国监察》十佳纪检监察贤内助”、“《中…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学用《中国监察》一件事?吕仕军作为人民法院的一名监察干部,由于《中国监察》是全国纪检监察工作综合指导性期刊,所刊登的内容与我本职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每期的《中国监察》杂志就成为我的必读之物。每当遇到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实用性、可借鉴性的好文章、好典型  相似文献   

16.
坦率地说,最初接触《中国监察》,我是为完成任务以一种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去读她。但在后来的工作中,她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其一,鲜明的导向作用使得我们的工作思路更清晰。通过学习理论文章,及时了解大政方针,可以提高监察干部的业务修养。其二,向我们传授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使我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得到提高。其三,典型报道振奋人,鼓舞人,教育人。特别是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中,这些活教材使得教育内容更充实、更生动。《中国监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扩大了我的视野,培养了我的能力,《中国监察》是永远的导师。□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安…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1月,我被组织上调到一个乡里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开始接触《中国监察》。起初,我以为《中国监察》只是一本严肃单调的政治理论刊物,但展卷细读,立即被她那精心开设的栏目、睿智大气的风格、经典实用的内容吸引住了,从那一天起,我便喜欢上了这本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综合  相似文献   

18.
1997年3月,我从农技部门调入县纪委机关工作。6年来,是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使我对《中国监察》的认识由浅而深,不断拉近距离,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监察》最终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在我接手宣教室工作之初,县直党工委在县委党校举办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其中有一堂党政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与《中国监察》一起走过了15个春秋。15年来,《中国监察》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力量,使我在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健康成长。曾记得,1988年10月《中国监察》问世,给我在纪检监察的征途中增添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思想,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使我立志成为一名忠诚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底,我通过公开选拔到龙山县监察局任副局长,后来又兼任县纪委宣教室主任,从此与《中国监察》结下深厚感情。每期《中国监察》来了,我首先要认真阅读《本刊特稿》的文章,重要的文章还要摘录,读后写学习心得,到目前为止,我已写了5大本约6万字的学习笔记。我很喜欢《标兵风范》、《警钟长鸣》、《工作之窗》等栏目,这些栏目的文章我是每篇必读的。总之,我认为《中国监察》办得很好,质量高、有特色,是我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值《中国监察》15周岁之际,我祝愿她越办越好,并提几点建议供编辑们参考。1.开辟《乡镇传真》栏目,刊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