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云南人大》2007,(5):1-1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改变着世界。劳动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展现着劳动的价值、塑造着劳动者美好的形象。尊重劳动创造首先是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者最重要的是尊重其劳动创造.尊重劳动者对社会的一切服务。尊重劳动创造,鼓励劳动者在创造社会财富和美好生活中展现和丰富自身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实现自身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宋凯 《中国保安》2013,(9):7-14
高尔基曾经说过:我知道什么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的确,人们通过劳动可以创造或改造很多东西,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需求,进而带来物质、精神的满足,所以劳动可以改变生活。劳动能够创造幸福。它是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现实社会里,各行各业劳动者所得到的收获是各不一样的,唯独相同的是劳动者在付出劳动后,都能感觉到欣慰和充实。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光荣的。要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每一个劳动者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  相似文献   

4.
“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有人说,上海的城市建设是一个谜,上海市政府是谜面的设计者,而像一些民营企业就是那制造谜阵的手。  相似文献   

5.
严翅君 《群众》2013,(12):62-6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革是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的根本来源。在泗阳县为营造转型发展软环境的“三项工程”中,可以清晰看到三中全会这一论断的真理光辉,感悟到改革理念的强大思想力量。泗阳正在加快的全面小康进程,  相似文献   

6.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3,(14):3-3
习近平: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 4月28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来到全国总工会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习近平强调,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要坚持衬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重要精神,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确证劳动者主人地位的根本体现,是实现劳动群众追求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劳动修复是我国劳动分配制度的重要补充,是确保劳动者权益和提升劳动者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机制,是促进劳动和谐、推动全体劳动者体面劳动、幸福生活、自由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主义劳动修复与"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贯通,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劳动和积极劳动情怀方面具有异曲同工的社会价值;社会主义劳动修复对于提升劳动者崇尚劳动理念、激发劳动者价值创造伟力、防止和纠正劳动歧视、营造公平正义的劳动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民勤奋劳动的多元性价值创造与劳动者多样性合理需求的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8.
昆明高新区作为一个在新经济的浪潮中诞生的新兴产业区,能否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是关乎高新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创造一个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的  相似文献   

9.
罗英 《观察与思考》2002,(12):11-13
<正> 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一方针时说:“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是光荣的……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要”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这一论述的基本取向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十分鼓舞人心。但是,仔细阅读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开始时,“劳动”包含了“脑力劳动”和“复杂劳动”,后来就不包括了:出现一个“非劳动”,之后又把“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与“劳动”相并列,很容易让人们理解为它们就是可以取得收入的“非劳动”,而它们恰恰就应当包含于脑力劳动和复杂劳动而通常人们所理解的存款取息、继承遗产、接受赠与等  相似文献   

11.
刘源超 《政策》2011,(6):34-36
创业是经济发展之源、人民富裕之本、社会和谐之基。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营造全民创业、‘草根经济’蓬勃发展的土壤和气候,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荆楚大地充分涌流"。释放民间活力,促进全民创业,有利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加快富民强省步伐、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论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衡量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提法,也是今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致力的方向。“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顺和之意。在“和谐社会”中,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其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从而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  相似文献   

13.
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财产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社会劳动成果在劳动者和财产所有权之间如何实现分配,如何认识劳动的社会正义和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是建构社会分配制度的基础.社会分配制度的核心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但公平是社会分配制度建构的理性基础;脱离了社会公平分配理念的分配制度就是对一切现行人类社会制度的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五个是否:一是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是否竞相进发,二是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是否充分涌流,三是一切有益于富民强国的新鲜思想是否充分激活,四是一切  相似文献   

15.
劳动创造世界.不劳动者不得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不劳动者.因此,可以这样说,劳动与每一个人相关,劳动法律也与人人有关.  相似文献   

16.
关柏春 《岭南学刊》2007,(1):107-110
“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无关论”没有真实的理论根据。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相关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普遍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是劳动创造的,劳动者的资本收入也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直接相关,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特别强调了“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的观念,这种新的劳动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础上,立足于生产力,重新界定了劳动的性质,扩大了劳动和劳动者的内涵,肯定了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劳动观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3,(4):39-43
"香港报纸说,天津市长出身寒微,从不避讳。这有什么避讳?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一切,手不动就会僵直,脑不动就会萎缩。看不起劳动人民的人是一种最没知识、最不懂道理的人……我曾经当过木匠,现在阴差阳错地当了市长,我们是完全平等的。我觉  相似文献   

19.
"香港报纸说,天津市长出身寒微,从不避讳。这有什么避讳?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一切,手不动就会僵直,脑不动就会萎缩。看不起劳动人民的人是一种最没知识、最不懂道理的人……我曾经当过木匠,现在阴差阳错地当了市长,我们是完全平等的。我觉得真正使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9,(2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多个场合都强调尊重劳动、关心劳动者的理念。他多次指出,要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