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建勋 《理论月刊》2012,(9):116-120
以税收手段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破解社会发展困境的重要举措.中国环境税法律制度在演进历程中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正效应和负效应.中国环境税制度呈现路径依赖特性的根源在于:环境税制度创新的低成本陷阱;环境税制度渐进式改革的固有缺陷;利益冲突等其他原因.为了破解环境税制度的路径依赖困境,中国应该做出制度选择:确立保护资源环境的立法理念;遵循税收公平原则;强化科学立法、提高立法位阶;构建完善的环境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陈孝兵 《新东方》2001,10(4):21-26
经济体制跃迁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的不同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渐进式跃迁所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的制度演进、变革模式,其路径依赖的特征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跃迁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的不同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渐进式跃迁所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的制度演进.变革模式,其路径依赖的特征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对策思考许志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难点所在。针对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新的总体思路应当是:以强制制度变迁为路径,以政企职责分开为切入点,从理顺产权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5.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战略目标。然而,混合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在现实推进中却困难重重,理论和实践表明沉淀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对沉淀成本进行理论溯源和分类拓展,探寻经济性与制度性沉淀成本的不同构成,结论为:经济性沉淀成本对混合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演化路径形成制约,而制度性沉淀成本则型塑了混合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制度变迁。降低沉淀成本,完善混合制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一是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降低经济性沉淀成本,完善混合制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加快制度创新,降低制度性沉淀成本,构建混合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制度保障体系;三是打破利益结构,推进混合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四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混合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西方的安排与中国的抉择吴超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现在和未来若干时期内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女试图在描述和分析西方国有企业制度安排创新的动因、环境和模式中,从总体上提出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模式抉择问题。一历史变迁中的西方国...  相似文献   

7.
如何划分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阶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阶段的划分目前尚无定论。舍弃党史的分期标准,按照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背景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逻辑来划分,既体现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体制转型中的阶段性特点,也从整体上吻合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功能和社会功能。坚持党在国有企业的政治核心与领导核心地位,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学习载体、工作载体和活动载体,对于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新时代国有企业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确保国企党建工作与企业同步发展。以此发挥国有企业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将党的理想信念对接企业文化发展,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王彦 《前沿》2014,(3):63-6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起点、过程与归宿三环节,也有“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两阶段。与其三环节相适应,其路径相应地有起点(基础)原则、过程(模式)原则与归宿(生存)原则,以及起点的人力保障机制、过程的管理优化机制与归宿的实践产出机制。与其两阶段相适应的,其路径相应地有文教感染和利益渗透的内化方式,以及实践引导和主体自致的外化方式。  相似文献   

10.
黄敏璇 《社会主义研究》2022,(2):117-124+148
基层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态,既有研究忽略了历史情境与结构性因素对制度的共同型塑作用,无法真正挖掘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变迁的因果机制。以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从历史演进与结构变迁两个层面对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进行分析,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的探索期以及十八大以来的深化期三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从零星试点到全面推广、自主探索到高位推动、单一国家力量到多元社会主体的总体特征。在这一制度演变过程中,宏观的政治社会环境、民主观念的演变以及多元行动者共同构成了制度的结构性逻辑。多重改革要求的关键节点、创新扩散与绩效驱动造就的路径依赖、制度缺位与错位的历史否决点型塑了制度的历史性变迁。总体而言,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变迁是渐进性调适的过程,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是其制度演进的鲜明特征,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逻辑理路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着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石磊  张天柱 《中国发展》2009,9(5):26-32
该文审视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宏观背景和启动时机,给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建议。中国应该发挥后发优势,加强资源拓展、清洁生产、可持续消费和废物循环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拓展循环经济发展空间,规避资源环境约束锁定,实现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生态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将我国国有企业区分为公益类与商业类进行深化改革已成既定事实。根据相关部门方案设计的要求和各国现代化企业改革的经验,我国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应当优先从商业类国有企业入手,而深化改革的基础在于其股权结构的完善。我国应当在借鉴公司制度发达的国家经验之基础上,构建一套适应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运行环境及发展要求的股权结构改革的法律化路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削减国有股持股比例,优化股东类型、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创设特殊管理股制度和股权特殊管理制度,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同时,在具体细则上应当区分商业一类和商业二类。  相似文献   

13.
宋志国 《湖湘论坛》2007,20(6):43-45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演进与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密切相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变迁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以企业制度创新为重点的改革等几个时期.与此同时,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演进也大致经历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探索、开始形成、实质发展等几个阶段.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慧清 《思想战线》2005,31(3):39-4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径,创新工作方式,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努力开创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七轮机构改革,期间经历了从内部整合到系统整合、从机构整合到制度整合、从政府上网到网络治理、从单项改革到综合改革的演进路径,并在组织、功能、制度和技术层面推动政府机构以及这些机构组合方式由低级向高级的治理转型与创新,实现了从渐进改革到整合治理的逻辑演进。本文回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轨迹和主要成就,深入挖掘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转型的理论精髓与思想内涵,旨在为新时代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子政务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瓶颈和障碍制约: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缺乏,发展模式低水平、同质化,没有形成应用规模;停留在低端产业链,缺乏协同合作等.电子政务有其内在的演进机制和规律,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的电子政务需要有扩大再生产的产业推进机制和发展模式.因此,应转变思维角度,从产业整体高度和制度理论新视角对电子政务进行产业链整合、产业发展模式选择、创新及推进路径优化等.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路径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是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要环节。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国有企业与政府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国有企 业公司制改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举措。在国有企业公司制 改造的路径选择中,应从国有经济的宏观布局角度入手,结合政府体制改革和国有企 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在实践中突破障碍、规范运行,促使国有企业建立真正的现代公 司制度,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孙秋碧  任劭喆 《求索》2013,(10):1-4
标准化在促进技术创新与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错误的标准、过早或过晚引入的标准,都会降低标准在技术革新中的潜在的积极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同代标准竞争下,标准锁定导致的技术创新路径依赖,有助于实现最大化技术创新型成长;而在代际标准竞争下,经济主体加入新技术产品网络成员数量是否达到临界量,是实现技术创新演进路径依赖到路径创造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引入“发展相关的标准化过程”(EBN)的概念,同时充分发挥不同协调机制在标准化与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从本质上看,国有企业的腐败问题,包括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一个重要的根源来自其特殊政治定位下的公司治理结构。党的领导难以在现有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组织架构和制度环境中与公司治理逻辑统一起来,造成国有企业党的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悖论。构建国有企业反腐败长效机制,关键在于探寻反腐败过程中制度缺失和机制弱化的原因,从顶层设计中创新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为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寻找新的组织依托和制度供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监督机构设置、统一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全覆盖""大贯通"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格局,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20.
劳动者参与治理: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制度表现出来的劳动者权益缺损,根源于国有企业产权界定模糊,即以资本产 权逻辑排斥劳动力产权。应从“劳动努力”出发,通过劳动者参与治理来创新国有企业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