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健坤  于学权 《新长征》2006,(11):34-35
创新文化,是崇尚创新、支持创新、实践创新、保障创新的社会文化形态,核心是致力于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创新文化是自主创新必需的文化支撑。 一、发展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型吉林的迫切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发展创新文化”的任务,这是从国际国内自主创新实践导出的必然结论。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创新文化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精神先导和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傅传耀 《当代贵州》2006,(19):29-30
科技创新是构建创新型城市的核心,理论创新是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先导,文化创新是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基础,管理创新是构建创新型城市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强调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应该把创新作为广义的社会发展方法论,研究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4.
响应党和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社会输送优质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核心任务,其中专业课教学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专业课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缺乏创新平台、缺乏创新型教师、考核方式缺乏创新等问题。因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课教学改革应努力做到:采取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拓展创新实践平台;提升专业课教师创新能力,组建创新教师团队;建立科学的专业课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等,培养造就一批有理论、有实践、有创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探索多元文化和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联性。运用多元文化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形成人才的创新知识、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环境。要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建构和谐文化;创造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选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推进国际学术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蒋仁勇 《学习论坛》2006,22(12):25-27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也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党员干部队伍,要求党组织发展创新文化,弘扬创新精神,要求党组织成为创新型组织。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带头更新知识结构,树立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是各创新型城市着力培育的对象,同时也构成城市创新发展最为关键的变量。在数字经济驱动下,由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空间、创新机制、创新文化构成的创新型城市发展动力系统正在发生变革。相应的发展路径得以优化,全域创新理念推动创新型城市耦合发展,全域创新生态的构建驱动创新型城市协同发展,局部创新突破带动了创新型城市整体发展。在具体对策选择上,应坚持产业引领城市创新、着力打造全域性创新平台、构筑数字经济与创新型城市发展“共同体”、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条件下创新型城市长远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公安警卫部队是公安警卫部队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是要全面、深刻理解当前形势与任务,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公安警卫部队的重要意义;二是准确、完整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外延,牢牢把握建设创新型公安警卫部队的方向和原则要求;三是进一步理顺、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开拓建设创新型公安警卫部队的渠道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构建创新型城市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市自身进步、顺应世界城市发展趋势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1.
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实现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目标的重要要求,是提升政府和全社会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创新型公务员队伍需要具备创新型思维理念、创新型实践能力和创新型个性心理等素质结构。实践中,推进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建设,必须打造创新型公务员团队,营造高效的组织文化,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系统,形成长效激励机制,进而不断推进政府改革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创新型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构建创新型城市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市自身进步、顺应世界城市发展趋势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3.
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新敏 《学习论坛》2006,22(10):74-77
文化是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创新文化决定创新型国家建设,具体表现在:文化基因决定人们对待创新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文化模式决定民族的性格和创新行为方式;文化环境决定创新的基础、方向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省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省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根本途径。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多层次、多机构参与的复杂系统行为,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本文以浙江为立足点,以文化为创新视角,从文化创新精神等四个方面对浙江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动力作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今后一项重要任务,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要求我们尊重创新型劳动,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浓厚氛围,特别是要按照创新型劳动的价值规律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创新型劳动的本质属性,正确对待创新型劳动(包括创新型劳动者、创新型劳动成果及创新型劳动本身)。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激励创新型劳动,有以下三个认识误区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一、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创…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城市建设策略的思考——以江苏泰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构建创新型城市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制定合理的创新政策、提升创新能力、改善激励机制和制度环境,是实现向创新型国家跨越的重要保障伴随3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然而,用欧盟创新评分指标体系测算国家创新绩效,中国仅仅是美国的1/3。构建创新驱动型经济对中国来说是一项重要任务。构建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涉及  相似文献   

18.
文魁 《前线》2021,(1):35-3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型国家确立为远景目标,提出“十四五”时期创新能力要得到显著提升,将创新置于核心和战略支撑的地位,赋予科技创新4个面向新指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坚持企业是创新主体与创新发源地,人才是创新活力的根本,培育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必将使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9.
许玉乾 《探索》2006,(3):138-142
创新文化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只能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将作为一种精神的创新不断融入到民族或群体的文化之中,才能形成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这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才是创新文化的本义。为了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大力进行创新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第一,创新型供给战略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通过扩张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启动消费市场。但这种需求管理政策只能在短期内发挥作用,要使经济真正走出紧缩进入复苏,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必须通过创新型供给战略。创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创造需求的创新,一种是降低成本的创新。在经济周期的低谷阶段,创新的主要任务是创造需求,具体说,就是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新的需求,即“供给创造需求”。这种创新型供给,有助于价格水平的回升。而在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创新的主要任务是降低成本,其作用是创新成果的扩散,就是说,新产品要为更大的人群所接受、所消费、要求成本的降低和价格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