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互动的必然要求和伟大成果,是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理论创新,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一次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是一个不断理论创新的过程。在推动理论创新中要遵循哪些规律,符合什么样的要求,本文从把握国情、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观等三个角度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历史过程。但是其理论侧重点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马克思思想"化"中国的历史,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创新的历史过程。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中国"化"马克思思想的过程,把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化"为我们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吸收、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峰 《法律适用》2011,(2):47-52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系统工程中的一环,是法治领域内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要求和具体成果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中国化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既遵循共同的发展规律,也有源自于自身领域特殊性的独有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它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6.
纵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远比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艰难和复杂得多,党没有可能事先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只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硕果。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继承和发展、坚持和创新的统一过程,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与时俱进,动态的把握和认识中国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国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反之,则阻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国情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善于学习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地学习中加强自身建设,从毛泽东时期的开创实事求是的学风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学习型政党”建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体,就是被纳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之中、被主体加以结合的对象,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一个是理论客体,一个是实际客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体,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作为指导思想而不是一般理论、是次生态而不是原生态、是以解决实践问题而不是以追求理论完整性为中心;中国具体实际是一个包括了民族特点、文化传统、国情状况等在内的总体性系统,对于这些客体要素的把握程度是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尺度。主客体之间、两类客体之间的互动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问题与主义"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大但影响深远的争论.争论双方虽然观点不同,但对外来学理和主义要适应"中国今日的时势"的命题却形成了共识.马克思主义者们在争论中吸收了胡适的部分观点,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最初探索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2.
彭君 《法学杂志》2018,(5):79-85
在规范分析层面,党领导立法的语境是在党的机构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产生之后的事情。我国现行《宪法》的制定开启了党领导立法的话语和实践探索。经由对党的规范性文件的分析,党领导立法的特点和规律得以突显。这些特点包括重申党领导立法必须坚持的原则不变;党领导立法的结构体系和格局更加具体;党领导立法的工作思路的变化为完善党的领导勾勒了基本路径。党要引领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和依法立法的方向;同时支持人大在立法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于洁 《行政与法》2012,(1):66-6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处基础性地位,具有目的性功能;而提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则因处于衍生性地位,而更具手段性价值。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二者虽各有倚重,但却相辅相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提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提供现实背景、理论资源、方法论原则和价值取向;提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人才储备、制度保障和现实的动能。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实际,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论.这一理论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21世纪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新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学界有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责难。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没有片面性,也没有什么不妥,而是不可置疑的科学真理。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是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一个盛久不衰的学术热点问题。英国马克思主义将文化问题与意识形态问题内在地整合起来,在考察与分析意识形态内涵的过程中凸显其文化维度,认为意识形态是现代文化的核心内涵,现代文化载体成为意识形态生产的重要工具,现代意识形态批判的方向即反抗资本主义文化霸权,争取人类的解放。英国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阐释与建构对于丰富和深化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其忽视对经济维度的考察并在某种程度上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导致该理论批判力度的软弱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厘清法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规律,指出了应用现有法学方法论诉诸法律来解决环境问题之乏力,并认为科学发展观作为崭新的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超越,它将引发一系列价值观念的变革。这一变革反映在法哲学领域,则主要是触发了法学方法论的创新和法律生态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8.
再论我国物权行为理论体系的科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行为理论是物权法律制度,乃至整个民法制度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理论.科学地构建我国物权行为理论体系是解决我国物权法理论中诸多疑虑与困惑的关键所在,应当构建起以分离原则、抽象原则(无因性)、形式主义原则为体系内容构成和体系逻辑层次的科学的中国物权行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界定国家治理的涵义是研究国家治理问题的前提。当前学界在界定国家治理的涵义上,存在着简单移植和生搬硬套的倾向,表现为国家治理的主体不明确,并将其与统治简单对立。只有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证国家是国家治理的唯一主体,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论述国家治理的目标、手段和客体等要素,才能对国家治理涵义予以科学的界定,由此进一步理清国家治理的运行层次和权力流向等问题,进而找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利润平均化是通过资本在不同产业或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各产业(部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实质 上就是在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利润率信号的引导下,逐步实现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产业结 构调整的障碍因素,阐释了当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