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说法。我校把实施孝敬教育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切入口.以“小”见“大”,引导学生从爱父母、爱老人的情感扩展到爱同学、爱他人的思想,进而使之升华为爱集体、爱祖国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党建文汇》2013,(11):58-58
如今,中国的家长们仍旧谈“钱”色变!可是竞争时代,“财商”教育已经成为父母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如何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认识金钱、管理金钱呢?  相似文献   

3.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的这段追问、审视之言,使我们悟出一个共性问题:一个人过分、过多、过度地追求欲望,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在名利上,“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舍与得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杨恒均 《廉政瞭望》2011,(13):66-66
在“父母”与“正义”之间,你如何选择?大多数朋友几乎是脱口而出:当然是父母。这令人欣慰,尤其是在我们刚过完了5月的母亲节、6月的父亲节后。这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人的哲学与道德、萆命与改良、暴力与非暴力的问题,也是让加缪与萨特最终决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师爱”是帮助学生进步与发展的一股强劲的力量,是发自教师内心的.尊重、信任、关爱学生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师爱”之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增强学习与发展的动力。教师怎样去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呢?笔者的体会是,当好父母和朋友角色,向孩子们播洒“三爱”。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亲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亲”指父母,即双亲,“情”指感情。“亲情”主要指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亲情是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家庭成员间感情的总称.是人们朝夕相处、相依为命、割舍不断的情感,它包括父母子女情、夫妻之间的姻情、兄弟姐妹情等,其中父母子女情在亲情中占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张俊 《党课》2011,(16):87-89
如今,“啃老族”的帽子被扣在很多“80后”和踏入社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头上。在媒体的渲染中,“啃老族”是“吃爹啃娘”的不肖子孙,是自立能力不够、无法单独承担生活重压的年轻一辈。他们或者大学毕业后仍向父母要钱,或者和父母吃住在一起但是不交生活费,或者借父母钱买房结婚……总之,这种“啃老”现象广泛地存在于“80后”群体中。  相似文献   

8.
让孩子“多看电视还是多看书”?家长肯定作答:多看书!而笔者认为答案的本质并不在于简单的“多”与“少”:有家长求助老师,问:“人家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喜爱读书?”还有的问:“怎样才能让我的孩子能自愿自觉地少看电视,而让爱看书成为习惯,成为自然?”“阅读,怎样才能由梦想走进‘三味书屋’?”  相似文献   

9.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的这段追问、审视之言,使我们悟出一个共性问题:一个人过度地贪婪,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一个人在名利上,“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舍与得的道理。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言,当鸟翼系上了黄金,鸟儿就飞不远了。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3,(24):75-78
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很多人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在不知不觉中就“溺爱”了孩子。“溺”,即“淹没”的意思,如果父母的爱横溢泛滥起来,也会“淹没”孩子,这就是溺爱。以下十种溺爱,你有没有?  相似文献   

11.
梁衡 《新湘评论》2009,(11):49-53
2.忧君。 范仲淹的第二忧是忧君。他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管在朝在野都不忘君。封建社会“君”即是国,他的忧“君”就是忧国。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当好“村官”?栖霞市庙后镇草格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善堂的经验是算好“三笔账”。  相似文献   

13.
任炳 《前线》2008,(4):55-55
“算账”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离不开的活动。账为谁算,为什么算,算的是什么。怎么算的.成了人们生活中常写常新的“大文章”。如今又“出新”了.“深化”了,“与时俱进”了。现列举四则.以供欣赏、解析。  相似文献   

14.
王文华  胡杰群 《实践》2008,(6):55-55
那些落马的贪官们也读书吗?答案是:读。那么,贪官们都读什么书?落马前和落马后他们的回答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落马前,他们都说自己在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等等。事实上,这些书他们可能连摸也没摸过。  相似文献   

15.
媒体纵览     
“我爱你,中国”——又远不止“爱”这么简单。是愿意为之奋斗终生,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既对未来充满希望又对现实绝望,这就是“中国控”,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2,(4):80-82
“不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是现在国内很多父母奉行的“真理”。似乎父母和孩子早一分努力,就必能早一步领先。  相似文献   

17.
树有根,人也有“根”;树无根会枯萎,那么,人无“根”会怎样?什么又是人的“根”呢?不久前,在西部某地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有一位来自某大都市、派头十足的人。一发言就“语出惊人”:“刚才,我问过许多人,知道什么是CEO吗?结果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现在,我还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有谁知道?”台下居然没有人吭声。不知道在坐的是真不知道呢,还是虽然知道但不屑于回答他这样的问题。有几个人面面相觑。好像在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汗颜。  相似文献   

18.
骆为荣 《学习导报》2012,(24):49-50
“孝道”,事之本 “敬祖”与“尊天”,在中华文化体系中,是本根性的理念。“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生祖,恶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观念,就是尊天敬祖,所敬的祖,既是人,又是神:所尊的天,既是神,又是祖。  相似文献   

19.
吕春 《世纪风采》2009,(3):21-24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不是元帅却进人军委常委。这在开国将帅中是仅有的。“文革”期间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是如何相处的?他在晚年为党为国为军队都做了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切实转变“官”念,带头摒弃“父母官”这个称谓,树立正确的“父母观”,视百姓为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争当党和人民的好儿女,才是真正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