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昌法 《党史纵横》2011,(2):46-48,34
1930年10月以后,中共中央秘书处在文书处理中开始出现了"存文组宣毛"的代号。其中,"组"是中央组织部,"宣"是中央宣传部(后改为特委),"毛"是共产国际。而列在首位的"文",则是中央文库,是我党中央秘书处文件保管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设立的地下文书档案库,党中央先后派张唯一、陈为人、韩慧英、徐强、吴成方、李念慈和陈来生等负责管理。  相似文献   

2.
周锟 《党的建设》2014,(7):63-63
1929年至1937年,陈为人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工作。1932年起在上海负责“中央文库”的管理工作。一批没有纸边的文件,今天静静地躺在中央档案馆。它们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号机密”——两万余件从建党到“六大”的档案,囊括中共早期的几乎所有重要文件。在中共内部,它们被称为“中央文库”,组建于1930年。后来,中央领导机构由上海迁往瑞金,中央秘书处直属的档案却因安全原因无法随行。  相似文献   

3.
中央文库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座中央级秘密档案库。堪称我党早期记忆的“一号机密”。从1927年中央文库建立到1949年上海解放,在长达22年的动荡岁月和战火硝烟中,我党的“一号机密”就秘密存放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隐匿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眼皮底下。22年中,十余位地下党员接力守护着党的“一号机密”。  相似文献   

4.
《湘潮》1985,(6)
一九八四年《瞭望》第四十二期、四十三期刊登了《罕为人知的“党中央地下档案库”》一文,吸引了大批读者。文中说:“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七月,中央文库的保卫者是陈为人同志。为了保护党的机密文  相似文献   

5.
1930年10月以后,中共中央秘书处在文书处理中开始出现了存文组宣毛的代号。其中,组是中央组织部,宣是中央宣传部,后改为特委,毛是共产国际。  相似文献   

6.
正1930年秋,我党建立了第一座秘密档案库(党内习惯称之为"中央文库"),珍藏的是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最重要、最机密的文件资料。此后20年间,"中央文库"几经辗转,数易其手,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为了这个堪称中共早期记忆的"一号机密",一批英雄前仆后继地刻上了自己不朽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70年前,中央文库的保管被称为中共中央的“一号机密”。为了保住中央文库,一位党的高级干部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就是陈为人。受命1931年底,上海,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身穿便衣的周恩来突然出现在陈为人的住地明月坊。“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就是请你担任一项特别任务的。”是什么特别任务值得中央领导人周恩来亲自布置呢?这要从10年前说起。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时就明确规定,中央的文件要由一名中央领导人亲自保管。1923年中共中央设立了秘书,中央文件改由秘书保管。1926年…  相似文献   

8.
一夫 《新湘评论》2002,(5):44-45
从1930年开始,赣西南党组织和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开始了肃清“AB团”的斗争。这是红军中开展的第一次肃反斗争。由于苏区中央局的错误指导和对敌情的错误估计,加上没有经验,没有正确的政策和方法,所以,斗争一开始便出现了乱捕乱杀的现象。中央苏区保卫局在红四军内部大抓“AB团”,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7):118-119
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朱国明历时两年多研究发现:从1927年中央文库建立到1949年上海解放,在长达22年的岁月中,先后有10多位中共党员及其亲属用鲜血和汗水,让中央文库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转战闽西赣南历史踪迹的考查,认为毛泽东《减字花木兰·广昌路上》一词,作于1930年2月9日,地点是陂头村,即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古村,词中“命令昨颁”是指1930年2月8日“二七”会议作出的围吉安城的命令。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转战闽西赣南历史踪迹的考查,认为毛泽东《减字花木兰·广昌路上》一词,作于1930年2月9日,地点是陂头村,即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古村,词中“命令昨颁”是指1930年2月8日“二七”会议作出的围吉安城的命令。  相似文献   

12.
70年前,中央文库保管的重要档案材料被称为中共中央“一号机密”。为保住中央文库,一位党的高级干部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就是舍身保卫中央文库的陈为人。 受命 1931年底,上海,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身穿便衣的周恩来突然出现  相似文献   

13.
70年前,中央文库的保管被称为中共中央的“一号机密”。为保住中央文库,一位省委书记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名字叫陈为人。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在其绝命之作《多余的话》中写道:“我第二次回国是1930年8月中旬,到1931年1月7日,我就离开了中央政治领导机关,这期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可是这半年对于我几乎比五十年还长!人的精力已经像完全用尽了似的,我告了长假休养医病——事实上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15.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1930年5月.毛泽东在江西寻乌调查后,起草了《调查工作》一文。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等观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同年6月上旬,毛泽东带着初稿来到上杭,交由闽西特委翻印出版。可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调查工作》小册子意外散失。  相似文献   

16.
《求贤》2013,(1):50-57
一批没有纸边的文件,静静地躺在中央档案馆中。它们习惯上被称作“中央文库”,2万余件档案,囊括中共早期的几乎所有重要文件。  相似文献   

17.
王鑫 《世纪风采》2010,(6):15-19
众所周知,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及以后都是毛泽东的积极追随者,然而,早在1930年他刚从苏联回国的时候,却曾与王明等一些自命为“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人一样,认为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王稼祥是在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到马列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始从“左”倾转向反“左”倾,并最终在遵义会议上完成这一重大思想转变的。  相似文献   

18.
胡陈杰是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四川党组织的重要成员之一。1925年,胡陈杰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曾随朱德入川作战,担任郭汝栋部队的政治部主任。1930年,胡陈杰受中央派遣,化名“胡慎己”,进入洪湖苏区,先后担任红军大学校长、新六军参谋长、  相似文献   

19.
赖晨 《党课》2013,(18):91-96
西药奇缺 从1930年开始,为了消灭中央苏区,蒋介石在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企图困死红军,使中央苏区经济枯竭,几乎无法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20.
胡斐佩,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英文写作 phoebe,意思是“太阳神”。   胡斐佩,一个多么荣耀的名字, 20世纪 80年代,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发布命令授衔的中国五位女将军之一。 在逃难中度过童年   胡斐佩, 1930年 12月 2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当时,父母正在美国留学。父亲胡寄南是学贯中西、德高才博的著名心理学家, 192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心理学系, 1930年赴美国留学, 1934年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政治学校、暨南大学和复旦大学, 1989年逝世。母亲俞竹贞也出身书香门第,赴美留学回国后曾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