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金萍 《长江论坛》2010,(5):67-72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群际融合度在逐年提高。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的市民角色期望度和身份认同度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肯定态度的提高、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的缩小、农民工的城市生活满意度的提高等。但在群际融合道路上依然存在着不少障碍因素。本文着重分析了其中的认知障碍因素并指出,我们仍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群际融合。这些措施包括:重新分类使“农民工”成为历史名词;加强农民工的市民角色学习使之完成角色转换;提高市民道德素质促进群际融合;打造群际接触平台,提高群际接触的频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2.
孙朝阳 《长白学刊》2014,(6):103-107
近年来,随着社会认同理论被引入国内,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新焦点。从相关研究成果来看,进城农民工社会认同建构可归纳为被动式、主动式和交互式三种模式。城乡二元制度是造成进城农民工社会认同困境和群体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社会认同—群际和谐范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社会认同和群际和谐研究应从社会制度公平化、操纵社会范畴化和群际接触合作目标化等方面探索实现路径,从根本上弱化和消除社会排斥产生根源,为社会认同问题的解决和群际和谐关系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与"城里人"群际心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城的农民工不可避免地与"城里人"发生群际心理关系.农民工与"城里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位差,这种心理位差阻碍着他们之间的心理互动.促进农民工与"城里人"群际心理良性互动,必须缩小心理位差、加强群际接触、提高相互信任度.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群际心理冲突主要表现在群际认知偏差、群际情感疏离和群际言行冲突等方面。不同群体的类别化对立,优势群体的负面形象和弱势群体利益诉求不畅,群际封闭和内群互动所致的群体极化等是心理冲突生成和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需要从降低群际威胁,交叉类别化和导入共同内群,增进群际接触和群际流动,合理疏导公共情绪等方面缓解群际心理冲突,促进群际和谐。  相似文献   

5.
通过模拟情境考察群际互动以及群际威胁对集群行为诸多要素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有效的沟通方式比不良的沟通方式能够显著降低群体愤怒情绪和群体行为意愿,但是对群体认同和群体效能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在研究所拟设的现实威胁情境中,研究发现群体效能以群体认同为中介显著影响群体行为意愿,而群体愤怒和群体行为意愿之间没有达到显著相关。高校等其他公共事务管理部门在处理集群行为时要采取合适方式使对方群体感到平等、尊重和理解,同时还要根据群际威胁情境以及成员特征等来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是在国家统一前提下,以人民共和为目标、以权益平衡发展为核心、以民族关系良性互动为宗旨,以民族干部政策为运作机制和实现工具的政治结构、政治过程及政治方式.通过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可以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社会排斥是中国进城农民工犯罪的一种诱因。社会排斥不仅是对农民工权益的剥夺和限制,同时也是对社会公正的极大损害,最终会危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只有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赋予其与城镇职工同等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权利,摆脱农民工被边缘化的社会处境,促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更好地融合,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8.
非公有制经济经过 2 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它在迅速地改变着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同时 ,也深刻地改变着我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 ,原来相对稳定、单一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 ,在经过一系列分化、组合和震荡、突变之后 ,呈现出差异性、多样性、失衡性和复杂性。因此 ,当人们对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进行深思时 ,便首先注意到非公有制经济引发的群际矛盾日益凸显。一、非公经济引发的群际矛盾的表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 ,突出表现为不同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的分化。以产生资料占有关系、社会分配…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关系已成为当代多民族国家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族际伦理是对民族关系的伦理学研究,它蕴涵在不同民族的生活历史、生活经验和各种文化活动之中,存在于民族交往和民族认同的生活实践之中.少数民族的人生仪式、传统节日和日常生活是族际伦理生成的文化基础,对这些交往场域的观察与分析,能够发现存在于民族关系中的伦理样态和道德类型,认识各民族在协调民族关系过程中所采用的道德思维模式、所运用的道德化手段与方法,从而提炼出对协调民族关系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间伦理共识.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青年农民工的人际信任结构呈现出对城市居民的信任缺失与对来自老乡、亲戚等信任度高的特征,这影响了农民工城市社会交往的模式,使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在结构上呈现以强关系为主以及社会网络分割的趋势,而此种社会网络的社会支持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金萍 《学习与实践》2010,(4):112-116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凸显了农民工问题的新特征以及探讨和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迫切性。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具有明显不同的群体特征,在融入城市进程中既具有自身的优势,也具有农民工惯有的认知障碍。消除居住分离,搭建社区交流平台,取消“农民工”身份称谓,加强群际接触,是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运用虚拟民族志方法观察他们在北京建立的同乡QQ群组,我们发现,借由QQ群组构建起来的同乡社会网络,在新生代农民工眼中是抒发情感之地,为同乡间互助提供了空间,是交友的平台,是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的社会支持网络之一。然而,这种同乡社会网络具有利益导向的显著特征,难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网上的"家",而流出地的"家乡"已变得日益模糊,流入地的"家乡"仍无法企及,他们逐渐成为一群流动的人,一群"拔根"的人,一群"无乡可依"的人,一群没有"家乡"的人。  相似文献   

13.
武汉与祖国宝岛台湾的关系源远流长,是海峡两岸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历史为线索,以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活动对汉台关系的影响为典型,从七个方面探讨了武汉与台湾的关系:从石器时代探寻汉台历史渊源;近代以来,如武昌首义、武汉抗战对台湾产生的深刻影响;在现代,鄂汉去台人员对当今汉台交往交流的贡献;当代,台商投资武汉以及做好台商工作,共同构建和谐武汉。研究汉台关系,为武汉的发展服务,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玄学家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作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其中就关系到如何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更好地实现和保障个人自由,以及同时建立一种群己和谐的社会伦理关系。郭象关于群己和谐的社会伦理思想在魏晋时期较有代表性,而这也或许有助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杨永恒 《时事报告》2011,(11):40-41
9月25日,文化部、人保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保障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权益。这是我国首次对农民工文化建设进行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6.
不让任何一名在晋江的农民工因企业恶意欠薪而蒙受损失!这是晋江市对农民工的承诺。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保障,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和工作效率,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晋江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对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致力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当前,闽台宫庙之间的交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既有祖庙和分灵宫庙之间的"分灵—进香—巡游"关系,同祀宫庙之间的联谊关系,地缘宫庙之间的交陪关系,也有某种特殊缘分导致的交往关系。首先,闽台庙际交往的多重形式是闽台民众在边陲环境下模仿中华主流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使得中华主流文化在闽台地区流传不息;其次,闽台庙际关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现的,庙际关系的多重性实际上反映的是闽台民众交往的频密性;再次,庙际关系网能够带来社会资本的生产,闽台庙际关系的多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宫庙积极投资关系网的行为促成的。  相似文献   

18.
节能减排立法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伦康  鄢本凤 《前沿》2009,(7):117-120
以节能减排的理念内涵为基础,立足于节能减排立法本身所具有的多重属性,构建节能减排立法的价值体系,即以代内生态和谐、代际生态和谐与种际生态和谐为内容的生态和谐价值观和以劳动生产率、资源生产率与环境生产率为内容的生态效率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在全面总结中国封建王朝国家时期族际政治整合经验教训,并借鉴其他国家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新型族际政治整合模式。这样的模式,有其特定的历史基础、现实基础和逻辑基础,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提高国族的凝聚力和整体性、实现族际关系的良性互动为目标指向,遵循"扶异求同"的价值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实践经历了起步探索、曲折发展、恢复发展和发展完善4个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面临诸多的挑战,亟须从转变取向、引导民族自治地方权利义务的平衡、促进民族认同与国民认同的协调发展、加强中华民族的建设等4个方面走向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拥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享受和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对农民工来说不再是个梦。在国务院不久前首次就农民工问题发布政策性文件后,吉林省政府近日正式研究通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旋意见》。按照吉林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省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农民工将逐步享受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公积金以及城市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