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中国现代化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化的成效如何 ,现代化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是个决定性的因素。近代以来 ,真正把西部开发提到国家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 ,以国家的力量督导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是 194 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按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区域发展战略来区分 ,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地区均衡发展战略 ;二、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非均衡发展战略 ;三、地区经济非均衡和均衡相结合的协调发展战略与西部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实现我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兵团在西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十六大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兵团党委提出兵团要在西北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从自身优势出发,提出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兵团在西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对于加快兵团经济发展,增强屯垦戍边综合实力;对于加快新疆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维护新疆稳定;对于在西部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储东涛 《唯实》2012,(10):49-52
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这一目标,江苏具有比较坚实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不断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势,但面临的挑战也将前所未有:一是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迟缓,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四是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五是党建和社会管理面临新问题。因此,要增强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确保基本现代化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性任务,是在不同区域的互动中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过程。内源现代化和外源现代化作为分析不同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方式的特定范畴,同样适用于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化传统不同的各个地区现代化过程的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区域发展是在经济与化的互动中实现的。只有把先进化融入内源现代化中,实现化创新,才能形成区域发展的化优势,形成社会现代化的内在生长力。  相似文献   

5.
慈溪是沿海发达地区和浙江省经济强市,也是浙江省提前实现现代化的两个试点县之一。该市小城镇建设的实践说明,发展小城镇建设对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农业规模经营,繁荣农村商品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英格尔斯对“人的现代化”的阐述入手,阐明少数民族现代化对于少数民族自身以及民族地区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分析我国少数民族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少数民族实现现代化的三大障碍,并积极探索实现少数民族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现代化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当前,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四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着工业化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带动力不强,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不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融合不够,不同区域之间“四化”发展水平不同等问题.为此,要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通过区域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韩静雅  李昶罕 《世纪桥》2012,(17):134-13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解决的好坏,决定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速度和后果。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只有赢得农民的支持,才能维持社会政治的稳定,只有实现了农民现代化,中国社会现代化才可能最终实现。而走向城市,则是农民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相对发达地区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和谐。导致欠发达地区经济贫困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的数量与可利用的社会经济资源量的不和谐。充分的市场化和广泛的交换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接手的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他认为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列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构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其物质基础,加强无产阶级的政权建设是其政治保障,文化革命是其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是其重要动力,合理利用资本主义是其必要条件,其根本落脚点是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政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本文在对政治现代化、政治发展、政治文明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辨析的基础上指出,政治现代化是所有民族国家绕不过的。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现代化问题。对中国而言,通过自上而下的渐进性的积累性改良,是一种既能保持社会稳定,又能逐步实现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化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主要在于:一是他比较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史上困惑了几代人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历史证明,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邓小平从多方面正确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和怎样利用资本主义,从而实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二是从中国现代化的实际和内在要求出发,依据当代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条件,领导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三是解决了如何通过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大问题。邓小平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就更新了社会主义观念。在政治上,他强调建立民主法制国家,并初步创立了一个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从而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使中国现代化走出了困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现代化;“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现实路径;经济结构调整、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是保证现代化目标实现的三大基本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既包括社会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人是现代化的主体,是现代化的推动者.要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必须把实现人的现代化放在首位,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现代化的内涵、发展模式、战略构想、动力系统和保障系统。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我国法制建设已步入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作为法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法制建设,同样面临着一个现代化发展的问题。由于民族法制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其现代化程度如何,不仅直接制约着整个国家法制建设的现代化进程,而且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全球信息化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信息化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全球信息化发展给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机遇,也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审时度势,切实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必然受到全球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加大了改革开放的难度和风险。全球化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彰显,也给两制关系的处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全球化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渐成国际社会的一股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但发达国家转嫁危机的做法及“明的冲突”、“中国威胁论”等思潮的出现,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也构成了严重的阻碍。面对全球化的影响,我们必须树立经济、政治、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新观念,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内在取向具有民本性、全面性、系统协调性特征,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逻辑和内容上是相吻合的,二者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只有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顺利实现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