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杰 《瞭望》2000,(12)
据2月底公布的金融统计资料 显示:截止2000年1月底, 我国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首次超过60000亿元。 仅1月份当月,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就增加 886亿元,是 1999年4月以来增加最多的一个月。 近几年,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这里,我们不妨稍做回顾: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1979年,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不到300亿元。10年后的1989年,就增长到5000亿元。当时人们觉得这个数字大得惊人。而谁也没有料到,在4年以后的1992年,就突破了10000亿元。接着仅有两年,到1994…  相似文献   

2.
如何看待储蓄猛增与消费低迷的反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银行统计,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78年末的210.6亿元增加到1998年来的53407.5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3.8%。从1980──1998年的大部分年份,储蓄增长率一直维持在30%以上,今年以来,储蓄存款仍增势强劲。4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1—4月累计增加5000亿元,同比多增1808亿元,四个月增加额已接近去年全年增加额的70%,是近十年来增加额最多的年份。今年3月份第一期500亿国债不到几天使销售一空,可见居民储蓄意愿的强烈。与储蓄存款猛增形成明显反差的是,消费需求不足已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五万多亿居民储蓄存款流向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尽管央行多次降低存款利率 ,但居民储蓄一直呈超常高速增长之势。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988年为3801.5亿元 ,1992年11545.4亿元 ,1995年29662.3亿元 ,1998年达53407亿元。从1988年到1998年的10年时间里 ,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了14.3倍 ,大约每两三年就翻一番。1991—1998年 ,GDP年均增长10.8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 %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9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28.8 %。可见 ,储蓄存款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也超过居民平均…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4)
基于CGSS 2010数据对影响我国城乡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个人及家庭年收入、受教育程度两个与个人社会阶层地位相关的因素对居民的体育锻炼频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与个人空间有关的周工作时间对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体育的兴趣、居住地周围体育锻炼的适宜程度也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公民的体育锻炼行为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五省一市(浙江、湖北、云南、上海、四川、广东)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居民总体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结果不均衡,不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居民满意度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从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因素来看,不同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享有的医保类型和地区的受调查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间存在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以1979年为分界点,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十一年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以平均每年30—40%的超高速发展。这个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国民收入增长速度19.5个百分点,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  相似文献   

7.
新闻资料     
《瞭望》2000,(27)
储蓄下降,启动内需成效渐显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金融统计数字表明,全国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在 5月份大幅下降。减少341 亿元,比 去年同期少增940亿元。 根据统计数字,到5月末居民储蓄已达6.2万亿元。 增长5.5%,增幅比去年底低6.1个百分点,比上月 1.6个百分点。今年前5个月储蓄增加2840亿元,比去年 同期少增 2759亿元。 有关媒体分析,实际上自去年6月以来,储蓄增幅像开始逐月回落。由18.5%一路落到现在5.5%,11个月 中下降了13个百分点,这种现象是近年来从未有近的。尽管今年一季度曾经…  相似文献   

8.
关于发展我国货币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铀 《理论导刊》2000,(2):16-17
从金融业的发展规律来看,货币市场是资本市场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货币市场涉及商业、银行、财政三大信用,没有货币市场,短期需要的资金就无法调剂,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要解决资金问题,绝不是增加资金供给的绝对数量,因为居民储蓄余额从总量上看已经不少了,截至1999年6月底,已接近6万亿元大关。关键是如何加速其流通提高其利用率,减少其负面效应。一、居民储蓄的消极效应分析居民储蓄对经济良性循环的积极效应,不必多谈,但不可忽视的是,居民储蓄的过速增长,同样会给国民经济平稳、协调发展埋下隐患。1对企…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对储蓄、消费、收入、投资等方面分析目前我国银行利率几次下调而居民储蓄仍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以揭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市场疲软 ,有效消费不足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0.
全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一九八三年底达到八百九十二亿元,比上年增加了二百一十七亿元。对于多年来比较贫困的我国人民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个消息确实喜人。五年之前,即一九七八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的存款余额还只有二百一十亿六千万元,平均每人还不到二十二元;五年之后,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五年时间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数翻了两番,平均每人达到八十八元五角。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继4月1日停办新的保值储蓄业务后,中国人民银行又宣布于5月1日起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此项政策的出台,对久有减息呼声的企业来说无疑是福音。但与停办保值储蓄一样,存款利率的下调对普通居民储户来说,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储蓄积极性。应当怎样判断此次调控手段出台对经济特别是对储蓄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2.
城乡居民政治效能感问题是城乡居民政治参与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浙江省为样本,考察长期以来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城乡居民政治效能感的差异。研究发现,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差异使城乡居民政治效能感产生差异,居住在城市的居民的政治效能感高于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城市户口居民的政治效能感高于农村户口居民;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亦使政治效能感在社会、经济等个体特征在不同户籍类型或不同居住地的人群中表现可能完全不同。为提高农业户口居民、农村居民的政治效能感和政治参与有效性的自我评价,应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契机,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农民参与渠道,提高农民参与能力,积极回应农民诉求。  相似文献   

13.
论居民消费与储蓄变动关系的协调梁淑琴居民消费与储蓄的变动关系是否协调,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至关重要。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与储蓄的变动关系进行考察,并就如何协调好居民消费与储蓄的变动关系阐明一孔之见。一居民消费系指居民花费可支配收入,用于...  相似文献   

14.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仅1989—1990年两年,我国居民新增储蓄存款达3200多亿元,相当于建国30多年来居民储蓄存款的总和,使城乡居民储蓄达7500多亿元。如果加上居民手中的约2000亿元现款,现在共结余购买力实际达9500多亿元,即全国人均存款800余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业产品严重积压。 据湖北省工商银行对在该行开户的3400家企业的统计,产成品积压等三项资金1990年已达到149.37亿元,同期国营和集体商业库存也达到创纪录的170余亿元。银行新增的工业贷款47亿元,几乎全都转化为产成品资金。积压导致大量企业亏损。1990年,武汉  相似文献   

15.
留守父母对子女流动范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关于中国劳动力迁移或流动的研究大多沿着经济学的分析思路,认为劳动力迁移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个体或家庭收入的最大化。本文分析"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的数据发现,在控制经济因素以后,赡养责任也对个体流动范围有显著影响。第一,当老家有兄弟姐妹或配偶照顾父母时,个体更可能选择远距离流动;但如果老家没有他人照顾父母,那么个体将不得不受赡养责任的影响而只能选择近距离流动。第二,赡养责任对汉族、农村人、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和年龄较大的人的流动范围有更加显著的影响,但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并无明显不同。随着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口流动的家庭化趋势,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在老家没有兄弟姐妹且没有配偶的情况下发生流动,其流动范围也将在更大程度上受赡养压力的影响。由此产生的问题需要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2)
通过对苏南H镇拆迁安置社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探讨了拆迁安置社区居民精神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拆迁安置社区居民对当前精神生活满意度总体持肯定评价。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拆迁安置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差异。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闲暇时间、宗教信仰、经济因素、家庭因素、社区因素等是影响拆迁安置社区居民精神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的社会转型,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产生深刻影响。医疗服务私有化与价格上涨、社会快速流动与分化,可能严重影响民众心理福利。但鲜有研究考察社会转型的心理福利后果及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本文利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检验了医疗支出负担、社会地位及其比较、社会支持同城乡居民心理福利的关系,并在中国性别结构失衡问题日渐暴露的背景下,关注了婚姻作为重要的社会支持机制在其中的角色。结果表明,相对剥夺感对心理福利存在普遍影响,市场化转型更可能损害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福利。在中国转型社会,社会支持对心理福利存在保护功能,且可以缓冲医疗支出负担加大和相对被剥夺地位对农村居民心理福利的负面影响;婚姻的功能角色呈现多元化,既加大了医疗支出负担的负面影响,也强化了其他社会支持的保护作用。研究发现对理解和改善社会转型的心理福利后果,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法律应当成为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最主要的手段王先勇一人们正关注、忧虑并议论着我国目前已出现并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据报载,在1993年时,占全国人口总数2%的高收入者个人的储蓄就占了全国城乡居民个人储蓄总额的30%;全国拥有100万元以上资产的人...  相似文献   

19.
2014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此前,安化县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已有三年。对照《意见》要求,结合对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安化县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参保激励机制、改进和完善制度衔接办法、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精神赡养立法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已变得刻不容缓.我国关于精神赡养的立法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该法对老年人精神慰藉的规定缺少可操作性.完善我国精神赡养法律制度,应明确赡养人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义务及其界限尺度,赋予老年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明确精神赡养义务人未尽精神赡养义务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