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失独"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社会问题。失独老人的社会救助问题不是个别家庭的特殊问题,而是相对普遍且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失独老人在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和社会融入等方面有着特殊的需求。目前,我国对失独老人的帮扶政策存在帮扶对象识别缺乏针对性、帮扶内容简单、帮扶主体单一、帮扶水平有限以及救助法律缺乏等问题,为此,要加强政策改进,尽快建构和完善失独老人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2.
失独老人心理困境分析与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滢玉 《学理论》2014,(2):52-53
失独老人是指一群失去唯一孩子的五十岁左右的老年人。失独老人不仅面临着经济来源中断和无子女养老的问题,而且他们的心理也正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针对失独老人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救助措施:心理救助;文化滋养;物质救助;养老救助。  相似文献   

3.
当前,养老机构逐渐成为缓解家庭养老压力的有效方式和保障老年人福利待遇的有力手段,南宁市城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生活状况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策建议是:满足入住老人个人的合理性物质生活需求;引导社会工作者介入;强化家庭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8)
失独群体的数量逐年增多及其面临的复杂情况已经成为了一个明显的社会问题,研究该议题及解决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家庭结构治疗模式视角,以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系统论为基本理论依托,探究了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原因以及解决途径,以期为改善失独家庭的养老现状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5.
贾锋 《理论探索》2014,(2):115-120
农村失独老人社会救助权国家保障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性给付,这是农村失独老人社会救助权之基本保障;服务性给付,这是农村失独老人社会救助权之辅助保障。我国农村失独老人社会救助权国家保障的现状是:给付标准比较低,给付覆盖面较窄,给付政策不公平。社会救助立法是保障失独者权利的有效手段,为此,可以由国务院先行制定《失独家庭社会救助条例》,待机会成熟时,再考虑制定《失独家庭社会救助法》。  相似文献   

6.
张传辉  廖长见  吴志才  赵爽 《学理论》2009,(12):129-13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化问题加剧,家庭功能弱化,社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通过调查.分析了“空巢老人”的产生的原因和生活状况并提出“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市场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失独家庭"数量大幅上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家针对"失独家庭"的相关经济救助政策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失独家庭"的新型年金制度和保险制度,以供政策制定者参考。在文章结尾,笔者指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即本文所提观点和制度应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城市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当今学界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重要的民生议题。我国以家庭养老为主,但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或者没有子女,缺少家庭养老的氛围和条件,所以开展空巢老人的社区养老势在必行,促进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也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本文在分析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现状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5,(7)
<正>为了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社会责任,帮助失独老人走出心理阴霾,有效舒缓社会矛盾,民进秦皇岛市委会于2012年年底成立了民进青年志愿服务队,专门对失独老人进行帮扶。民进青年志愿服务队现有志愿者112人,以青年教师为主,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服务队分为15个小组,每组6-8人,分别对1-3个(逐年增长)失独老人家庭进行长期帮扶。之所以把失独老人作为帮扶对象,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快、平均寿命的延长、家庭结构核心化和小型化的变化、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空巢老人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加剧趋势,空巢老人现象如雨后春笋般凸显。空巢老人的成因有个人、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这三方面也就是微观、中观、宏观因素。中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家庭照顾功能逐渐弱化,社区照顾正在逐渐兴起,但社区照顾尚未成熟,还在探索及发展阶段,在中观、宏观都欠佳的状况下,抓住微观——空巢老人"自身照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4)
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访谈,考察失独老人服务机构"新希望家园",希望从中总结出有推广价值的失独老人心理社会服务模式。结果发现:新希望家园为失独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心理疏导、重建社会支持系统、落实帮扶政策并提供政策建议等服务,基本能满足失独老人的六类需要;知行易径1理论视角下的失独老人心理社会服务模式包括评估需要、归集需要、满足需要三个步骤,为相关工作提供了更清晰的视角和更明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独生子女家庭是风险家庭,独生子女的离世将导致家庭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在失独家庭与社会群体的相互关系中,根据群体的接纳目标与个体的吸纳目标的不同,可以将失独家庭的社会风险划分为集体风险与社会风险。导致失独家庭社会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失独家庭的边缘化困境、失独者自组织形成,政府扶助力度较弱,失独家庭权益保障乏力等。要化解失独家庭的社会风险应从改善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出发,解决失独家庭边缘化困境。政府应该构建与失独家庭的交流平台,妥善处理失独家庭的诉求回应、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意识,加大对失独家庭的扶助力度,防范失独家庭社会风险的传导及其爆发。  相似文献   

13.
王晶  郭乔冬 《学理论》2013,(17):60-61
孝文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成为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文化根基。受各因素的影响,目前孝文化遭到冲击,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由于我国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这就决定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家庭养老仍将是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要切实解决好农村的养老问题,就应该弘扬传统孝文化,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优势,鼓励、扶持符合我国传统孝文化,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家庭养老,真正让家庭成为农村老人安度晚年的稳固后方。  相似文献   

14.
范宇君 《学理论》2013,(18):80-81
失独家庭作为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帮扶。为了使得这种帮扶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其所处困境的分析以及帮助其逃离这种困境的解决办法是必要的。从社会、制度与经济、家庭与个人三个层面上对失独家庭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在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互动型社会关系网络这一新的解决方法,以期对于失独家庭的帮扶起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汪泳 《理论探讨》2020,(4):63-68
在我国家庭既是实现个体"老有所养"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的支撑性基层组织。由于我国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的变迁,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社会资本衰退,老人及家庭照料者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政府应秉持家庭整体型与老人个体型支持并重、普惠型与特殊救济型支持共生、制度型与服务型支持协同的行动逻辑。通过普惠性、兜底性支持,资源开发型支持,组织型支持及文化引领型支持等策略,为家庭构建具有强支撑的社会网络节点;推动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培育社区尊老风气。使家庭借助社会资本的扩张,提升养老功能,促进家庭照料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家庭养老是家庭伦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村养老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老人精神孤寂、生活艰辛、身体状况令人担忧等。农村养老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强化人们的敬老养老意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善农村养老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夏黎 《学理论》2012,(22):77-78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养老问题逐渐突出,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自理能力的孤残、高龄老人,机构养老是不错的养老方式。为了说明社会工作在机构养老中的重要作用,简要地分析了目前我国机构养老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论述了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伦理以及个案、小组、社区的专业工作方法在机构养老服务模式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7)
失去唯一的子女往往给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障、经济补贴待遇要远远优于农村居民,因此,农村失独家庭的生存及保障问题显得愈加突出和严重。本文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层面探讨了农村失独家庭在现行帮扶政策下的生存状态及其特殊弱势地位的原因,并基于其特殊性,从经济扶助、精神扶助、社交扶助、诉求表达扶助方面入手,进行了立体的差异化扶助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养老保障事业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由于家庭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老年人的养老需要,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从我国目前城市社区养老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社区养老在观念、资金、法规、社区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较高,同时人口老龄化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健全养老服务是妥善解决养老问题的重中之重。养老问题涵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领域,妥善解决养老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妥善解决养老问题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新时代下,探索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社区工作者多方通力合作,完善养老服务,打造新时代养老新模式,满足老人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为老人构建安养晚年的幸福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