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承志是中国共产党的著名侨务活动家,他与海外华侨华人和台湾国民党有着深厚的渊源,在祖国统一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82年7月一个炎炎的夏日,廖承志饱含激情,挥墨致函蒋经国,表达了海峡两岸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的诚挚心愿。此信发表后,立即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本期适逢《廖承志致蒋经国信》发表20周年,本刊特邀作者撰写此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2.
唐为首 《世纪桥》2005,(8):48-49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寥廓海天不归何待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他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很快,中共方面就作出了反应。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台湾的蒋经国发出公开信——《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信是用电报发往台北的,并刊发在7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出乎台湾当局的意料.引起海内外的瞩目。信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3.
1981年10月,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台湾当局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建议”发表不久,叶剑英接见应邀由香港到北京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的原蒋经国机要秘书沈诚。沈诚到京前专程去台湾请示蒋经国,蒋经国对沈诚此行“既不鼓励亦不禁止”,实际同意沈诚去北京,并嘱沈代他去溪口老家看看,“最好能拍一些现场照片”。叶剑英同沈诚探讨国共和谈的可能性,要沈诚向蒋经国转达中共的和谈诚意。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信蒋经国,希望国民党“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8月17日,宋美龄在台北发表《给廖承志的公开信》,称第三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4.
《福建党史月刊》2008,(11):34-36
1982年夏季的一天,廖承志家中。 饭桌上,廖承志妙语连珠,趣闻不断,逗得在家吃饭的几个儿女和孙儿、孙女,咯咯咯地笑声不断,忍不住喷饭。连平日不苟言笑的夫人阿普,也忍不住笑得呛咳起来。  相似文献   

5.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在台湾的蒋经国发出公开信.公开信刊发在7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在海内外引起极大的震动.公开信用个人的私谊,洇透民族感情,这个角度极为自然生动,也切合廖蒋二人的实际,完全触动了中华民族之深情,海岛当归祖国大陆,中华民族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中国共产党民族大义昭然明示天下.  相似文献   

6.
<正>有家新闻媒体曾转载了一篇题为《廖承志曾含冤戴手铐走完长征》的文章。文中记述廖承志受张国焘的迫害,被内定"枪决",但因情况特殊戴着手铐随军走完了长征路的奇特经历。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类文章还挺多。有的文章写道:廖承志是戴着手铐走完长征路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的文章写得更具体: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开始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北京党史》期刊创办30周年之际,制作出版了《北京党史》(1982—2011)全文检索数据光盘。《北京党史》创刊于1982年7月,最初刊名为《北京党史资料通讯》,属于内部刊物,不定期出版,至1987年共出刊44期。自第45期起《北京党史资料通讯》更名为《北京党史通讯》,仍为内部刊物,但改为双月刊,出版至  相似文献   

8.
1940年国民党在泰和县马家洲松山村设立了一所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秘密监狱———“江西省青年留训所”,即马家洲集中营。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领导人廖承志,1942年5月底不幸被捕后,被秘密囚禁在这里。开始,特务头子慑于廖承志父母廖仲恺、何香凝的地位和威望,对廖承志还算“客气”,不敢对他怎么样。同时,为了邀功请赏,都千方百计诱劝这位共产党员“转变”,生活上也给予“关照”,住单人间,伙食也较优待。廖承志看穿了国民党的把戏,不为所动,用石灰在牢房的墙上画了一幅《黄鼠狼向鸡请安》的漫画,揭露特务们的这些所作所为是想诱自己…  相似文献   

9.
正廖承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和中共统战工作的元老,其一生与香港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缘。1938年初,中共南方局便对刚满30岁的廖承志委以重任,命其出任八路军驻港办事处负责人。在担任"八办"主任期间,廖承志致力于团结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冒着生命危险,组织营救驻港民主人士与文化人士的壮举,尤为人们津津乐道。在此期间,他还与香港抗战报人相濡以沫、共同奋斗,开辟各种文化宣传阵地。其中,创办《华商报》是抗战时期廖承志在香港文化统战  相似文献   

10.
从1982年7月到2012年7月,《北京党史》走过了30年探索发展的历程。近期,由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社会科会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召开了“党史期刊发展前沿论坛暨《北京党史》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与会者就党史期刊的办刊宗旨、中心任务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发言,现摘登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2009年7月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一部反映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生活、创业的专题片——《郭里西村的“小支书”》,主人公就是安阳市龙安区大学生村干部徐科科。徐科科,1982年5月生,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毕业。  相似文献   

12.
吕春 《党史纵横》2014,(4):44-45,53
正廖承志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廖承志出身国民党名门,却最终将信仰投向了中国共产党,而且在革命几次陷入低谷时从未改变初衷,始终坚定地跟党走。在残酷的革命斗争生涯中,廖承志多次被捕入狱,所幸每次都能化险为夷。1933年,廖承志又一次在上海被捕,为了营救廖承志,宋庆龄联合蔡元培、柳亚子等许多知名人士积极奔走,与国民党反动当局交涉,最终成功地将廖承志从敌人手中解救出来。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与廖承志的友情,源于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廖承志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的友谊。周恩来对廖承志如兄长般的关怀和爱护,使廖承志多次化险为夷。 1934年10月,廖承志因反对张国焘的“左”倾机会主义,被作为“国民党侦探”而逮捕,并带着镣铐由保卫部门押解随部队长征。周恩来对此十分焦虑。1936年2月,他和毛泽东联名请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张浩)以共产国际代表团名义电  相似文献   

14.
春奇 《新长征》2020,(1):58-59
廖承志在党内一向以从容达观、性乐喜谐、交友广泛著称。他一生7次入狱,其中最长的一次在狱中接近4年,是在抗战时期。在他当时撰写的多篇诗文及《监狱斗争经验点滴》中,清晰地记录着那段身心备受摧残的岁月,从中可以窥见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横逆卓然坚守的信念与态度。邓小平戏称他为"坐牢专家"廖家满门英烈。廖承志的父亲廖仲恺、母亲何香凝都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6,(5)
正红四方面军长征之前,廖承志因批评张国煮的"左"倾路线而被其污蔑为"特务",且被开除党籍、撤职囚禁。后被押解长征,戴枷而行。长征中条件艰苦,革命战士都吞糠咽菜,作为"囚犯"的廖承志更是经常饿着肚子。但廖承志没有被厄运压垮,靠着自己的绘画专长,不仅保全了性命,有时还靠给人画像"混饭吃",熬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当时鄂豫皖苏区创始人和红四方面军的知识分子,大多数都被张国焘枪杀了,但廖承志却幸免于难。铁竹伟在《廖承志  相似文献   

16.
1935年,张国焘出任红军总政治委员,把廖承志打成反革命清洗出党,由保安人员押解往宁夏等候处决。廖承志穿着灰布军装,头戴被摘除了红星的军帽。被五花大绑着走在路上。突然,几匹快马从他身旁奔驰而过,其中一个人猛地勒马回头看他。廖承志一看原来是周恩来。但是,这位世叔只打量了廖承志一眼,就形同陌人地又纵马而去。廖承志嗟叹世态炎凉。因为他知道张国焘已宣布今晚要枪毙他。不料,当晚张国焘又传召了廖承志,周恩来也在场。张国焘知道周廖两家的情谊,但却佯装不知地问周恩来:“你俩早就认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 1982年3月,中央档案馆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资料》(人民出版社内部印行,1982年第一版),其中收入了《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  相似文献   

18.
正廖承志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出生于国民党元老之家,却在革命低潮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廖承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历经苦难无数,多次身陷囹圄。在那些失去自由的日子里,廖承志始终坚定革命意志不改,始终保持一颗豁达乐观之心。在国外两次坐牢廖承志的父亲廖仲恺是国民党元老,在国民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廖承志虽生于优越家庭,却对国民党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廖承志在年轻时代就选择了共产党。革命是危险的,廖承志自从选择共产  相似文献   

19.
智者千虑廖承志一生先后被逮捕过七次。其中,在上海的那次被捕,让廖承志一生记忆犹新。1932年,24岁的廖承志从莫斯科回到上海,担任中国海员总工会中共党团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从事工人运动。当时的海员总工会,设在上海山西路不远的一处地方,对外是一家茶叶批发商号。全国总工会离这里不远,在山西路一家商号的二楼。这个地方隔壁是被称为“燕子窝”的暗开门鸦片烟馆。这于工作既有不利,又有利于掩护的一面。廖承志当时就是在这两个地方活动。1933年3月28日,廖承志要到全国总工会去领取海员总工会的活动经费。事先也与全国总工会的…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1,(4):42-42
1935年,周恩来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政委,他一直很牵挂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廖承志。自从廖仲恺被国民党右翼分子暗杀后,周恩来一直关心照顾着他的家人。这次廖承志也跟随红军长征,周恩来原想让他跟在身边的,可是廖承志自己愿意和朱德他们去红四方面军,说是锻炼锻炼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