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阳明思想演化的两个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通过材料考证与疏理 ,对王阳明思想形成与演变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点———“龙场悟道”与“致良知”———作出考察。首先 ,澄清了多为研究者所征引的黄宗羲《明儒学案》中关于王阳明思想的“前三变”与“后三变”说法的来源。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对多为研究者所忽略的“致良知”教的提出在王阳明思想演变与最终形成上的关键意义进行考察、阐述。  相似文献   

2.
《老子》之"善"的内涵,不同于带有伦理道德意味的一般意义,而是一个特殊范畴。然而,这一重要范畴没有得到历代《老子》注本的重视。通过对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通常解释的质疑,进而考察"善"在《老子》全文中的指向性,认为老子之"善"是指向"道"的。比照其他先秦诸子的"善"的用法,发现作为特定范畴之"善",在老子、孔子、庄子、孙子的思想体系中,虽然内涵有别,但都是对于各自终极目标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王阳明知行合一主张为核心,以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中的伦理教育为主轴,探讨伦理教育与道德实践的断裂与统合的问题。首先,以伦理教育与道德实践的断裂为"问题",说明目前台湾地区伦理教育的相关情况与问题的关键,在于知识开展不出其道德实践的动机,学子容易将学校中的伦理教育视为知识(知)而非实践所关(行),以及实际生活中,行为主体会舍弃课堂中的伦理教育所给予的锻炼,让自己能较容易地生存于世界中,因此将个人的道德观与实际行为抉择分割。其次,以王阳明知行合一主张为"中介",说明王阳明知行本体的根基概念,以及知行合一的工夫实践内涵。最后,以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工夫实践内涵中的各个观点,对应前述问题进行交涉"思考",讨论如何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之教,响应当代台湾地区在伦理教育与道德实践之间所遭遇的知行断裂问题,在伦理教育层面,寻找可能的弥补与统合之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和谐是美,和谐发展的人是美,综合了德智体美的和谐教育是美,它渗透在人的精神和感情之中,作用于社会道德和意识之中.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需要"独与曾点"的人生理想,更需要"美化人生"--这个美育的永恒常态的社会效能.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良知"思想的新向度诠释是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价值观念资源之一,道德、价值与信仰是当代文化语境中王阳明良知图式的三重向度,三者各有侧重地分别呈现于学术、政治和生活话语语境中而又相互关联,构成了当代文化以阳明学为视阈的内在认知结构.道德向度的良知作为一种道德理性是理想之善和现实之善的统一,也是对人的本质的确证,其中内含着价值确认;良知的价值属性以道德属性为基础,表现为道德向度的"善""恶"向价值向度的"好""坏"与"是(对)""非(错)"的转化;良知的信仰向度基于对人之德性与价值的肯定,追求超越层面的自我实现,并在"幸福感"上找到道德满足与价值关怀、个体追求与社会认同的交汇点.当代文化语境中良知意蕴的新阐释,是对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体现,有助于新时代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与孔子一样重视对少年儿童的音乐教育,但与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不同,亚里士多德主张“有教有类”,即主张教育主要针对城邦自由人中的少年儿童.为了有更好地音乐教育,他强调优生优育,明确教育要根据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阶段性进行.少年儿童既要学习实用性知识,也要学习非实用性知识——音乐.音乐对于青少年而言,不仅起到娱乐放松的作用,还起到审美教育的作用,担负着培育城邦中有德性的准公民——少年儿童的重要使命,而准公民则是城邦政制走向善的重要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是儒家的"六艺"还是古希腊提倡的博雅教育,中外的先贤们都视音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必备要素。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西方历史上音乐教育地位的考察,以重估当前我国高校非音乐专业音乐欣赏课程的定位。在传承先哲的音乐教育理念的同时,结合现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背景,对当前这门课程的设置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文化是王阳明精神现象的一个总称,它的内容,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包括从一定价值导向出发的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文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各种思想观念的总和.王阳明文化虽然有着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它又有着自己的核心.这个核心,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强调个体意识,对善的追求和实践.这一追求和实践,是他的一根主线,即向往美好、贬斥丑恶,对人类幸福的渴求,对高尚道德品质的热切向往和笃实躬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解释范本教育的内涵出发,分析范本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并探讨在音乐教育中践行范本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思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王阳明思想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人的实践智慧,并强调一个人的思想和信念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王阳明思想对于加强党外干部自身修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入世在有力促进我国各个领域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在我国大学生政治思想上造成了政治信念困惑、政治理想混乱、政治观念西化等负面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弊端却使其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日渐衰微.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力度,治愈自身的顽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发挥出矫正大学生政治思想偏颇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2.
借鉴中国古典美学的精华 ,感悟音乐之美、表现音乐之美和创造音乐之美 ,对于提高音乐工作者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观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并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上影响着对人的塑造.大学生消费观中既存在理性化的一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消费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在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要注重精神消费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音乐的美是抽象的。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是由感知、感受、感应三个阶段组成的。对音乐欣赏的全部过程,都是一种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德育叙事即通过德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德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德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其对德育者、德育对象、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方式都具有突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学术界讨论的焦点问题,其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所带来的影响更是备受关注.经济全球化引生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难题,并对教育尤其提出了挑战.从价值教育角度看,全球化问题的基本性质仍是科技工业文明下人的主体丧失与价值失落之问题.儒家之教的核心即是价值教育,儒家伦理价值的根本精神,是自觉精神与理性精神,是对人的主体性与自主性的注重.这种关注内在心灵贯通、修性成德的教化,是全球化与资讯的时代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三十年的时间内,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历经重建、高等学历教育创设、第二专科教育创办以及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创建,表明公安教育既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公安工作具有密切的关系,又具有自身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学校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将继续遵循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开发幼儿潜能的重要一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学前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通过笔者在韩国的学习,试图通过中韩学前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寻找中韩音乐教育文化上的差异,汲长补短。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产学研结合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是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立校之本、育人之基、发展之源。结合我院多年来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和探索产学研结合教育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