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第一次作为重要命题写进党代会报告,这不仅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性把握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挥历史主体的主动选择和创造精神,同时也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我们要在全社会建立新的生态道德观,发展生态科技,建立和完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开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在全省人民学习长汀经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省份建设热潮中,泰宁县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地位,在全县上下大力营造“抓生态就是抓发展”、“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命产业”、“抓生态就是靓品牌”、“抓生态就是聚人气”等生态理念,实施了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生态文化为先导、生态经济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率先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引擎。永泰县作为福建省重要的生态区,要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县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发达地区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分立的二元论的辨正。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是在生态整体主义视角下有限度、均衡、可承受的发展。相较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社会主义在生态文明发展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制度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态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加强生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以及生态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和绿色经济视域下的生态生产力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建设生态文明时代的新样态。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历时性、整体性认识是其重要理论渊源,古今中外生产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其历史依据。习近平生态生产力理念包含生态本身、生态融入、生态整体三个层次。生态生产力发展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人民物质富裕、生活舒适、生态美好。  相似文献   

6.
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龙义 《世纪桥》2008,(2):24-25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指导下的先进发展模式。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承载基础。中国需要生态文明,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彰显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共十七大制定了建设生态文明完整的途径。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的生态模式”、“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活方式的生态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孔南钢 《唯实》2011,(4):46-49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是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与新加坡贸工部在建邺区江心洲合作打造的“迷你新加坡”生态科技示范项目,也是“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重点经济社会发展项目。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为指导开展生态园区的规划、布局、建设、招商,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提出了一系列蕴含时代气息的生态规划构想,对未来中国生态文明构建模式提出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素材和经验借鉴,对唤起民众生态意识,推广生态理念,强化生态教育,提供生态示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任务,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有关教育方法、手段、思想等也在相应的发生改变。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相应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上也要有创新和新的思路,即应发展生态教育,建设生态校园,培养生态人才。  相似文献   

9.
王暖春 《世纪桥》2008,(12):22-23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如何应对生态难题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日益严峻的课题,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对于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业的多功能性,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同时,农业生态功能的外部性,使农业生态补偿极具必要性,并成为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经济利益平衡的关键。基于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探讨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认为农业生态补偿方式应采取相关的调节手段,使“政府+市场”型、“有效性”型,“造血”型等补偿方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罗建南 《学习导报》2013,(17):42-42
城步地处湘西南边陲,素有“楚南极边”之称,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近年来,全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重点发展风力、旅游、乳业等生态产业,使全县经济发展呈现低碳、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生态科学等自然科学所揭示的生态整体规律和对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危机的反思,形成了伦理话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共同体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割裂还是坚持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关系。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基础,批判地吸收西方生态哲学和生态文明理论的有机论、整体论的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进行创造性转换,提出了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这“四个共同体”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四个向度,其核心是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机关系与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四个共同体”形成的生态共同体理念奠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不仅表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革命和理论创新,而且也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创新,对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球生态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在资源环境压力逐步显现的今天,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所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转型,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不仅依靠国家等权力部门的规划和部署,还必须依靠市民的力量,发挥民智民力,培养有生态责任能力、生态责任感的市民。  相似文献   

14.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资源税费改革、中央投资、金融引导、建设用地、行业准入等方面给予了极大政策支持。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博州作为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都相对滞后的微型地州,应立足于自身所拥有的生态资源优谤,巩固发展生态经济的产业体系,营造发展生态经济的社会氛酮,打造生态品牌,以生态经济为突破口,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发展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提供更为高级的服务设施。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关注公民生态意识的培养,用生态文明教育公民。把平等的外延扩充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观,使我国在城市的发展中,寻找城市的历史之美、特色之美、生态之美和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16.
以西部贫困落后地区较有代表性的云南昭通市为例,分析昭通市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困境,提出昭通市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山西因煤炭资源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安全生产问题长期为人诟病,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煤炭生产、重大事故、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等所带来的生态风险,严重制约着山西经济的发展。规避生态风险,必须强化“生态兴省”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谨防建设性生态风险与保护性生态风险的发生,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黄秋斌 《当代贵州》2008,(17):59-59
在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发展生态经济是息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息烽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要着眼长远,以循环经济为抓手,以磷煤化工、旅游文化产业为重点,突出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实现生态转型,统筹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如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资源。推进乡村生态产业化是提升乡村生态产品多元价值、提高乡村发展质量、建设绿色循环经济、破解农村各种深层次矛盾的有效途径。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关键在于突破乡村生态发展理念、价值实现、市场运作、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基于此,应从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拓展产业模式、完善市场机制、夯实基础保障等维度推进乡村生态产业化,最大限度实现生态资源的多元价值,达到乡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