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期导读     
《春秋》2018,(3)
正今年是"五三惨案"发生90周年。每年"五三惨案"纪念日前后,烈士后人、专家、学者、媒体都会撰写相关系列文章以做纪念和追思。《时代格局下的五三惨案》一文将"五三惨案"置于日本觊觎东北三省、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等时代大背景下来解读,探究日军蓄意出兵济南、制造"五三惨案"和皇姑屯事件等一系列动作背后,是欲阻挠国民政府实现统一全国,以实现他们占领分裂我国东北的野心,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与不一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抗战爆发后,我国工业集中的东南沿海地区迅速沦陷。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全国政治、经济重心西移,西南地区成为坚持抗战的重要基地。战前处于闭塞状态和与内地隔绝的云南,成为战略经济建设的纵深地带。随着滇缅公路的通车,云南又成为取得盟国援华物资的战略通道。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入缅甸后,云南更成为中、美、英盟军反攻缅甸的基地。云南的地理区位,使它在抗战时期的地位特别重要。云南为担负起抗战后方基地的重任,一面出兵抗击日本侵略军,一面为支援前方抗战而奋勇开发交通道路,建设军事及民用工业,发展农业、商业、金融业…  相似文献   

3.
凌永忠 《思想战线》2012,38(2):137-138
一、云南铜业在抗战时期的重要战略地位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地区成为抗战大后方。由于全面抗战的展开,铁、铜、铅等军事战略物资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原有国内主要铜产区因战事发展而成为沦陷区或战区,国民政府无法进行有效开发。加之,1940年日本占领越南,切断滇越铁路,1942年占领缅甸,进踞滇西,滇缅公路运输陷入瘫痪。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0,(11):86-86
<正>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并将重庆定之为"陪都",实为"战时首都"。抗战时期的重庆,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中心,同美国的华盛顿、英国的伦敦、前苏联的莫斯科同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5.
抗战期间,年轻的中国空军不畏强暴,同数倍于我的日本空军进行了频繁的大空战。中国空军爱国将士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激动人心的蓝天壮歌。抗战初期,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沦陷前后,伴随着隆隆炮声,在石城上空,中日双方的战机进行了激烈的厮杀,中国空军官兵给日军以重创。当武汉成为中国抗日的指挥中心时,日机不断地对武汉进行空袭。这时,有人主张出动空军轰炸日本本土,以此作为对日本在中国狂轰滥炸的报复;比较慎重的人认为距离日本本土太远,中国空军力量不足,不必作此冒险行动。最后这些意见提到了委员长侍从室一处。侍从室一处主…  相似文献   

6.
备受中国美术界和史学界关注的巨型油画《重庆大轰炸》经过农工党党员、当代著名油画家陈可之的精心筹划和主创,初稿亮相不久,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纷纷邀请展览。这幅画将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的献礼作品。《重庆大轰炸》以磅礴的气势和写实的手法向世人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这幅油画小样长7米、高2米,分为“救护篇”、“精神篇”、“隧道篇”等10余个篇章。画中众多的百姓人物成为作品的重心和灵魂,既表现了重庆惨遭日军轰炸的历史事件,又细腻地描绘出重庆百姓遭日军残杀的…  相似文献   

7.
《春秋》1998,(6)
四、陪都重庆四旧居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全面抗战爆发。国民政府于当年11月20日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确定重庆为陪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政府官员西迁,于11月26日乘军舰抵达重庆,12月1日开始在重庆办公,遂使重庆这座西南重镇在八年抗战史上留下色彩浓重的一笔,成为举世瞩目的政治中心。南京沦陷后,作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先是随军事  相似文献   

8.
《时事》2015,(1):25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先后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发动全面进攻。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全国人民推动下实行抗战。国民党拥有数百万军队,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90%以上,主要在日军进攻的正面作战,构成正面战场。正面战场进行的各次重大战役,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安置大批从东南亚一带归国的侨生,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与教育部先后在云南、重庆与广东设立了三所国立华侨中学,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就学机会,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救济归国难侨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政府与海外侨胞共同抵御外侮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广西沿海,日军的暴行极大地激发了广西沿海人民的抗战热情。广西沿海人民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军队做好应战准备;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人民抗日武装;展开了几次对战局有影响的战斗,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利用处于桂越国际交通运输线上的海上进出口的优势转运抗战物质。广西沿海人民的抗日活动带有国际性、联合性、灵活性的特点。广西沿海人民的抗日斗争打击了日军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的阴谋;遏制了日军在广西的扩张,为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对支撑我国西南后方的抗战起到一定作用;促成各种抗日力量的团结协作,涌现了一批英勇抗战的队伍和爱国志士;在斗争中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在广西沿海地区的早期武装,为配合全国夺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重庆作为历史名城和西南的工商重镇,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和作用。1926年,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正式建立,统一领导四川的党组织。大革命时期,重庆人民积极投身反帝斗争,“三.三一”惨案是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不屈的写照;重庆解放前夕,“——.二七”死难烈士更是以鲜血和生命实践了“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的伟大升华。近8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重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同步发展,其间凝聚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殷切关怀和希望。抗战期间,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南方局在重庆高举抗战、团结、进步的大旗,为推动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贡献,并由此孕育和培育了“红岩精神”;抗战刚  相似文献   

12.
1942年5月上旬,龙陵、腾冲失守,滇西告急。5月19日,日军小分队自腾并翻越高黎贡山,侵入怒江北郊的沪水没治局境内,在上江区栗柴坝怒江两岸渡口制造了血腥屠杀归国华侨难民200余人的惨案。11月,日军占领片马后,自片马派兵再次侵犯沪水,烧毁设治局所在地鲁掌镇。1943年10月,日军由腾北、片马、明光分兵三路进攻沪水,占领怒江西岸的上江区及鲁掌镇南部地带,直到1944年至0月抗日大反攻,始将日军全部赶出国土。在日本侵略军肆虐的两年多时间里,怒江两岸的沪水各族各界人民虽然遭受了巨大的民族灾难和牺牲,但是他们并没有屈服。他们…  相似文献   

13.
1938年9月,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后,农工党中央机关(解委会)也秘密迁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半山新村的一幢银行宿舍。抗日战争期间,农工党中央机关在这里坚持工作,并加强与中共党组织的秘密联系。1941年9月18日,在全国抗战敲困难的时候,发表了《对时局宣言》,提出14项政治主张,成为坚持民主、团结抗战的一支小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4.
重庆大轰炸     
抗日战争期间,陪都重庆为日寇战略轰炸的首要目标,承受了在世界战争史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极其残酷野蛮的狂轰滥炸。日寇企图用疲劳战术来拖垮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以此来达到他们在地面进攻中所达不到的目的。重庆大轰炸正是中国人民坚决抗战誓不向日寇妥协投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高峻 《政协天地》2011,(4):65-66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前,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但多数政府机构及军事委员会则迁至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全国军事、政治的中心。1938年5月,日军攻陷徐州后即以武汉为进占目标。由于6月8日中国军队在花园口黄河堤岸决口,黄水泛滥,阻止了日军南进的路线,于是,日军改沿长江两岸主攻、沿大别山北麓助攻,分兵五路会攻武汉。  相似文献   

16.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事当局先后调集了一百多万军队,在江苏及其邻近地区,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一些较量,虽使侵略军受到一定损失,但上海、南京、徐州等重要城市在短时间内相继失守,“给予国人特别是江南人民的抗战情绪以极大的打击”,给中国抗战的前途蒙上了浓重的阴云。江苏人民更饱受侵略军的蹂躏之苦,房舍被焚毁,亲人被杀害,财物被抢掠,仅南京城里,就有30万平民和已放下武器的士兵惨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正当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江苏人民在日军铁蹄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陪都重庆确定了收复台湾的目标和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设立了四个对台工作机构,加强了对台湾革命团体的领导和支持,并以重庆为主阵地推动并开展收复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抗战胜利后台湾的顺利接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16,(1)
正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3、4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1万余人,史称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我军伤亡10余万人,歼灭日军3.2万余人。取得了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胜利,重创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本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必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是个地幅广阔的好地方,据说: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国民政府可能有撤向新疆去的打算。1944年冬,国民政府就派去蒋介石的亲信吴忠信为行政长官,又派去朱绍良为军事将领。这是国民政府为今后如果日军进攻四川重庆作长期抗日战争打算,在紧急必要时作撤退的后路。国民政府长官吴忠信和朱绍良到了新疆省会乌鲁木齐(当时称迪化)之后,对处境感到十分不安,然而当时从新疆出境到甘肃关内(称口内)的交通线路,只有一条经过吐鲁番、哈密,出猩猩峡而进入甘肃的河西走廊的汽车交通公路线,而猩猩峡乃是新疆、甘肃、内蒙、青海各省的交界口,地势十分险要,…  相似文献   

20.
马冠群 《黄埔》2023,(1):69-71
<正>1937年日军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占领了我国北平、天津、石家庄、上海、南京、济南等城市及广大地区。1938年春,日军由津浦路南北对进,企图一举夺得徐州,进一步攻占武汉,以实现迅速灭亡中国的野心。在战局危殆的形势下,李宗仁指挥第五战区广大官兵,血战台儿庄,挫败了日军会攻徐州的计划,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成为中国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最为精彩最为壮烈的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