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盛夏 《现代领导》2011,(12):38-39
写下这个题目.它的难度比我预想的要难得多。于光远说:“我写‘周扬与我’的目的.与其说我想写周扬。不如说我想写胡乔木。周扬被整得那么狠,我实在是气得不行,感到不平。”有人说“胡乔木是白衣秀士”,也有人说“周扬是被气死的。”被谁气死的,指的就是胡乔木。有文章对周扬同志的对立面胡乔木同志颇有非议……周扬与胡乔木在对待解放思想的理解与态度上确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邵瑞霞  刘卫东 《前沿》2012,(2):132-134
《讲话》之前,周扬并未思考过写"工农兵"为主的"新人"的理论,在他的文学趣味中,也没有"新人"的位置。《讲话》之后,周扬号召"写农民",但是正是由于周扬对"新人"的意义认识不够,才使他在编辑《解放区短篇创作选》时表现出耐人寻味的暧昧态度。  相似文献   

3.
丁玲的魅力     
郭娟 《现代领导》2011,(1):40-40
丁玲的魅力在于她人生的丰厚。 如果选一位女作家来反映中国现代文学风云、历史风云,那是非丁玲莫属的。其他可能的人选——萧红,是经过鲁迅肯定的.鲁迅曾说她在写作上超过丁玲要比当年丁玲超过冰心还要快,只是,才女薄命,萧红20世纪40年代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发生了一件为人瞩目的“丁沈公案”。其中内容之一是丁玲在回忆录中指名说,“我对这个人的为人是知道得很清楚的。在那种风风雨雨的浪涛里,他向来胆小,怕受牵连。”①这个问题不仅关乎沈从文个人品格,而且也涉及到沈从文研究。沈从文与丁玲相识...  相似文献   

5.
记忆     
7月2日,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1949年7月2-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有648名作家、艺术家参加了大会。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向大会表示祝贺。7月6日毛泽东、周恩来到会。大会宣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并选举郭沫若、丁玲、茅盾、周扬等87人组成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会推选郭沫若任文联主席,茅盾、周扬任副主席。  相似文献   

6.
万其刚 《中国人大》2012,(23):26-27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其中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和一系列新的论断。第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主权在民(或人民民主),是近代以来政治领域中所阐扬和倡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或理念,也可以说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在我国,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一个村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段不可回避的历史,贾平凹首次直逼20世纪60年代中国最大历史运动。"作家贾平凹新作《古炉》封面显得有些严肃和凝重。除此之外,在封面的英文"CHINA"也十分显眼。贾平凹解释说:  相似文献   

8.
涂光群 《同舟共进》2009,(11):46-50
【周恩来、陈毅连续讲话,文艺界迎来"乍暖"之春】经过1957年的"反右"、1958年的"大跃进"、1959年的反右倾、1960年初的反国际修正主义,自1960年下半年起始,中国走向了全面调整时期。文艺界重申贯彻双百方针,广泛团结作家。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阎明复曾撰文回忆说,他在上世纪90年代曾听原国家主席杨尚昆谈到过康生历史上的一些情况。毛主席曾对杨尚昆说:"康生这个人极‘左’。在抢救运动中极‘左’,现在也没改掉这个毛病。"  相似文献   

10.
冯锡刚 《同舟共进》2009,(12):60-62
陈毅在1950年代的一次诗歌座谈会上说:毛主席诗词有重大政治意义,但还是诗。作诗就是作诗,不要穿凿附会。这是一位诗人政治家的经验之谈。"文革"中,因为个人崇拜的戕害,竟有毛诗注释本将毛泽东诗词称为"精神原子弹"。  相似文献   

11.
未羊 《同舟共进》2011,(9):78-78
倘若有人问:"你爱国么?"很多人可能会说"爱";若又问:"持不同意见是爱国么?"一些人可能会说"不是";若再问:"你会对国家提意见么?"有的人可能会说"不会"(有意见烂在肚子里也不会当面提)。长期以来,我们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爱国就要说国家好,说国家不好就是不爱国。国民要与国家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喜欢提意见,那就是政治问题、立场问题,甚至可能成为"罪人"。  相似文献   

12.
《我在霞村的时候》(下面简称《霞村》)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在延安《中国文化》上发表后,几十年的遭遇是十分发人深省的。作品问世不久,当时文艺界的一位负责同志曾写信给它的作者,说他读完作品后流过眼泪。可是,这样一篇催人泪下的作品,却没有人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对它进行评论。一九四四年,胡风将丁玲在延安期间创作的七个短篇小说以《霞村》为书名编辑出版以后,有人特地为此书写了一篇书评,但也没有用只言片语谈到它。一九四七年,冯雪峰  相似文献   

13.
茅盾、周扬、夏衍、阳翰笙是中国文坛上现今健在的四位元老。他们的事业和名字,是和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文艺运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正在复兴。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前夕,本刊负责人艾培、刘珙、吴佟、沈苏儒和记者一起访问了他们,请他们就中国当今文艺界的情况和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是他们谈话的记录。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1976年2月(一说6月)说过,我这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建国,二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文革"的先导就是20世纪50至60年代发生的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简称"反修")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3):64-64
相同两个男人从酒吧里走出来,其中一个嘟囔着:"没有它,没法过;有了它,也不好过!"另一个男人深有同感,说:"是呀,女人就是这样。"第一个人大笑:"我说的是信用卡。"策略同事问小王:"你常常陪你太太玩麻将,你觉得跟她玩麻将有意思吗?"小王说:"只有利用这办法,才能收回部分薪水!"  相似文献   

16.
IBM的名字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那是科技新品让美国人耳目新、啧啧称奇的时代。《(老)沃森传》的作者说:"当时的企业家们都觉得自己是神,他们中很多人还认为自己是带领大家走进新时代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17.
在丁玲的小说中,乡村图景由空间场景、自然风景两部分组成,这是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农村小说贯穿性的叙写脉络,但不同时期的丁玲对乡村图景的书写存在差异。与早期小说不同,一方面,《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有意节制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并将诸多与农事相关的意象纳入乡村风景,从而使外部审美式风景转变为村庄内部人所感知的农村日常风物;另一方面,《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村庄多个公私空间展开细腻书写,展现出乡村基层复杂的社会状况。二者交叠,使丁玲最终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构造出更加立体、完整的农村图景。这一过程表明,写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丁玲经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调整与土改的历练,重构了自我对乡村基层与农民大众的感知方式。而透过丁玲新的感知结构的再造,可以寻见丁玲20世纪40年代精神转向的过程和中共革命正向渗透丁玲的痕迹,丁玲由左翼立场向革命实践、由小资产阶级向社会主体逐步转变的进路,以及丁玲写作从现代文学转向当代文学的过程与路径。  相似文献   

18.
俞吾金 《传承》2011,(6):61-63
在当代中国社会,"人文精神"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术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并不是偶然的。20世纪80年代,作为对"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理论界掀起了"人道主义"讨论;90年代再度兴起了探寻人文精神的热潮。  相似文献   

19.
张丽丰 《求索》2010,(7):175-177
"诗言志"这一诗学命题,从《尚书.尧典》以来,可谓衣被千载。从先秦至近代绵延未绝的承传过程,也是对"诗言志"说再阐释的过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研究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时期,"诗言志"说再次被关注和提及,并以一种新的视觉与向度,完成了一次新的"现代性"阐释。"诗言志"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研究,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郭绍虞、罗根泽等先后编著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开始的,但这类《批评史》著作又大都所论简括,未作具体深入之展开。对"诗言志"说进行令人信服的详细阐释当属闻一多和朱自清。然闻朱二人对"诗言志"的阐释又有明显区别:"志"即"怀抱",闻一多所讲的"怀抱"泛指诗人内心蕴藏着的各种情意,"言志"即等同于言情;朱自清则着重揭示"怀抱"与"礼"的不可分性,即同古代社会政教人伦相关联的特定情意指向。  相似文献   

20.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1,(12):61-61
庄周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生命是非常短暂的,我们必须珍惜。梁实秋说:"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惜他的时间。"台湾作家张晓风说:"在生命高潮的波峰,享受它;在生命低潮的波谷,忍受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