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序言 在经济学者中特意把标题限定于“冷战后”的日中经济关系的人恐怕较为罕见。从这个意义来讲,政治学者与经济学者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很大差异。本论文首先要明确的是,“冷战后”一词含有什么意思?为什么把它同经济放在一起论述? 相似文献
2.
3.
冷战后的日台关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日本不断提升日台关系,在台湾问题上卷入的态势明显加强。日本此举具有明显的平衡中国地区影响力的增长,牵制和遏制中国的战略考虑。同时,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及其相关法案的通过,日本加速朝军事大国化迈进,以及日本右翼分子频频叫嚣要保卫台湾;这些无疑都助长了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增加了我解决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台湾问题成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中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在台湾问题上潜伏着中日冲突的隐忧。 相似文献
4.
5.
冷战后的朝美关系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朝美关系走向一直牵动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去年初布什政府一上台,朝美关系即急转直下,从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缓和走向美对朝的强硬.布什执政已有一年半,朝美关系仍未从僵硬状态中摆脱出来,这对于未来朝鲜半岛局势将产生何种影响?美国会不会利用打击恐怖主义将矛头指向朝鲜?未来半岛会不会再次爆发危机?回顾冷战结束以来朝美关系几经波折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解析当今朝美关系的走向,为正确判断未来的朝鲜半岛局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前后,随着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台欧关系在1990年代初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性进展,突出表现在台欧经济关系持续升温,欧盟对台军售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双方政治人物的互访不断加强,欧洲议会频繁通过涉台议案等等,这给中欧关系的发展一度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冲击。此后,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欧盟对台政策也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双方在这些关系领域的进展并没有因此停止,仍然在不断延续。 相似文献
7.
8.
战后以来,国际政治格局中的美欧关系是两极对立和东西方对抗的一大重要内容。四十多年中,美欧根据现实情况并从自身利益出发,从政治、军事、经济上结为一体,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以军事联盟的形式,同对手进行全面冷战。这期间,美欧关系虽经历了不小的变化,出现松动,矛盾增多,且呈不断上升发展的趋势,但从总体上看,其本质和基础未变,也就是说美欧的根本、一贯的利益基本上保持了下来,变化是发生在这一框架内的。然而,随着国际风云激荡变幻,80年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跨大西洋的欧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密切的结盟关系,也是对全球事务产生极其重要影响的大国关系。值得关注的是,冷战结束后,欧美关系面临严峻挑战又成为全球最为复杂多变的大国关系。欧美关系受到严峻挑战的最新例证是不久前双方在对叙利亚动武问题上产生的矛盾。2013年8月21日发生的使用化武事件给僵持不下的叙利亚内战增添了新的变数。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采取军事打击行动惩罚巴沙尔政权。对于这样一场难以得到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社会党党际关系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军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5):120-124
党际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国际共运史上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新型党际关系的思想。1982年,中国共产党正式确定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四项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突破了原来只同各国共产党交往的局限,逐步同各国各类合法政党进行接触,开展交流,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联系和交往,并通过加强党际交往促进了国家关系的发展。作为近几年正在重新崛起的力量,左翼政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左翼政党党际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ntly published evidence on Taiwan's relations with the Soviet Union during the Cold War,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official and secret contacts between Moscow and Taipei from 1949 to 1988. It argues that despite some consideration given to a possible cooperation, Cold War hostility suited Taiwan and the Soviet Union more than collaboration. Taipei resorted to the ‘Soviet card’ in the 1970s to hinder Sino–American rapprochement, but never abandoned anti-Sovietism as the foundation of its diplomacy. The Soviet Union, for its part, prioritized normalization of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avoided rapprochement with the ROC, which could have only further strained ties with the PRC and accelerated the formation of the Sino–US united front against Moscow. 相似文献
12.
13.
冷战时期,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工具,核武器在美国对苏联的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政府不仅在战后初期坚持核保密政策,而且还多次利用核武器对苏联施加压力,以迫使其在政治上和外交上做出让步,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苏联的核作战计划。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对苏联的核优势地位,对苏联构成有效的威慑,美国政府不断加强核力量的建设,使得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并使双方走到了核战争的边缘,从而使得美苏决策者都认识到,限制核军备竞赛对双方至关重要,美苏关系也由此进入了相对缓和的时期。及至20世纪70年代,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成为美国对苏政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15.
李明斌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3)
中苏论战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总体上看,其消极影响更大.对中共和中国来讲,中苏论战对中共有关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产生重要影响,加剧了中共的左倾错误和教条主义倾向,是导致文化大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进而恶化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16.
钱凡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1):51-53
中国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曲折过程,开始时接受苏联模式主要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不仅仅是苏联模式造成的,也有与我们在学习进程中未能充分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