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阿拉斯加是美国的海外州,也是美国最大的州,面积151.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本土的五分之一大。1867年3月30日“俄罗斯美洲公司”与美国政府签定协议,仅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将阿拉斯加出售给美国。沙俄政府之所以愿意接受这么低廉的价格,除了常见诸于历史书中的没有经济价值、害怕英国夺占、恐惧美国扩张等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在同一时期,沙俄从中国的清政府手中掠夺到了面积相同、且更为肥沃的土地,这足以补偿出售阿拉斯加的“损失”。售出阿拉斯加给美国的背后,沙俄有着更为深刻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意图。  相似文献   

2.
难捺羡鱼情     
住在金边一定要吃鱼,到金边不吃鱼就有辜负造物主的意味了。 来柬前在一份资料上得知,柬埔寨历史上曾有“东南亚最大淡水鱼场”的盛名,于是心里就有了几分好感,以为既然是鱼场,那么吃鱼应该是方便的。同时也知道这里出产一种著名的笋壳鱼。笋壳是我熟悉的,竹子刚冒出土时就伴生着笋壳,黄澄澄的一层一层的剥落,竹就一节一节地生长。可那卷筒形的薄薄的笋壳怎么会与鱼联系在一起就费解了,存了疑惑便记得真切。到了金边很快就认识了笋壳鱼,也吃上了笋壳鱼,它的样子是黯褐色,筒圆的身子头大尾小,果真有几分似笋壳。形状虽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3.
不要钱     
有位内地老乡到广州探亲,因东西带得多,他叫了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个只想赚外币的青年,他瞟了一眼上头土脑的乡下人,说:“我这车不收人民币……”话来说完,那老头已经乐得跳了起来:“乘车不要钱?那太好了,先载我逛逛广州城吧!”不要钱  相似文献   

4.
早上刚上班就被项楠叫到了办公室,他表情严肃地对我说:“典典,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女朋友了。”我的嘴巴张得就像晒在河岸上被搁浅了的鱼,半天都回不过神儿来。项楠是这家只有10个人的动画公司的法人代表,我是公司的行政秘书,项楠是我的米饭班主。可是,尽管如此也不能他说我是他的女朋友就是呀,我可不是那红楼梦里的丫环,买进府说赐给谁就赐给谁!想到这儿,我立刻吹眉毛瞪眼珠子准备上演一出“俏丫头拒婚”,谁知我表情还没调整好,项楠就开口了:“我奶奶病了,她希望我带女朋友回家,你就临时客串一下吧,工作时间之外我付你加…  相似文献   

5.
笑话十则     
哭 墙 一个美国游客到耶路撒冷后,想去看看哭墙。可他不知道这墙的名字到底叫什么。于是,他对出租汽车司机说:“请把我带到你们犹太人哭泣、叫喊并且把头往墙上撞的地方。” 结果,司机把他带到了税务局的高楼前。 坏习惯 约翰对乔治抱怨说:“哎,有两个坏习惯,困扰着我……” 乔治:“是什么坏习惯呢?” 约翰:“第一个是裸睡。” 乔治:“还好呀!那第二个坏习惯呢?” 约翰:“梦游。” 日本人的姓氏 老师给学生介绍日本人的姓氏习惯,“如果有个日本名字里有‘太郎’,二字,那他一定是长子;如果他名字里有‘次郎’二字,那他一…  相似文献   

6.
杀生鱼     
尹成 《新青年》2005,(7):46-47
鱼是生活在水里可供观赏和朵颐的美食,在淡水里的叫淡水鱼,在海水里的叫咸水鱼,东北因为有海的地方不多,所以多以吃淡水鱼为主,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等水域里的鱼都极鲜美,三花五罗也登得上满汉全席。而其吃法也无外乎煎、烹、煮、炖、烧、闷、煸,可在东北却还有另外的一种吃法,很生猛、很原始、也很让南方人牙齿哆嗦胃抽抽,那便是杀生鱼。  相似文献   

7.
巴西为何不愿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为何不愿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贺双荣1990年6月27日,布什总统在“美洲倡议”中提出,把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展为“从阿拉斯加到火地岛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克林顿上台后,继续推行布什的美洲政策。1994年12月,在克林顿总统倡议下,美洲国家及地区的34位国...  相似文献   

8.
直到今天——2009年最美的金秋时节,我才知道我梦中向往的那个迷人的山寨,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弥勒县,她的名字叫可邑。可邑,阿细跳月的故乡! 也许,人生的记忆就是青春记忆。我第一次知道“阿细跳月”,正值青春,顷刻被那欢快、动听的旋律感染了。被那优美、激越的舞姿陶醉了。  相似文献   

9.
笑画集锦     
瞎子吃鱼有个姓张的瞎子与姓李的瞎子,合伙买了一条鲤鱼。他俩谁都不会做鱼,只是在锅里倒上水,放点盐,就把鱼放进锅里烧起来。岂料,鲤鱼蹦出锅外,他俩也没有察觉。煮了好一会儿,两人便你一碗、我一碗地品尝起来,竟异口同声地说:“好鲜美的鱼汤呀!”有旁观者告诉他们说:“鱼并未扔进锅里呀。”两人听了一楞,但接着竟双双合掌赞叹道:“亏得神明保佑,如果鱼在锅内,可得把人鲜死了。”合本做酒甲和乙商议着合本造酒。甲对乙说:“你出米,我出水。”乙回答说:“米都由我出,酒造成了,怎么算这笔帐?”甲振振有词地回答道:“我…  相似文献   

10.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6,(1)
敢用不敢用有一顾客到一家商场买烟。买后就抽起来。营业员对他说:“对不起,这是无烟商场,请不要在这儿抽烟!”顾客不高兴了:“我在这儿买烟还不让我在这儿抽?”营业员听罢,冷笑一声说:“哼!我们这儿还卖手纸,那你敢在这儿用吗?”取名趣闻给孩子取名字时要特别注意读音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姓氏,更要注意谐音问题。网友推荐一文,对正在给孩子取名字者可能会有所启示:医务室有个校医名叫“段珍”,我们都不去她那儿打针。音乐老师叫管风琴,健美老师叫陈亚玲,锅炉热处理专业老师叫吴嫣梅。我晓得一个人名叫朱逸群,另一个叫杨宜知。一父母给孩子…  相似文献   

11.
人之所以能够这般率性性、这般潇洒,那是因为知道在玩累了之后.有家可回;如果,有一天,当你失去了家,想回家,却不知道家在哪里时,就分外凄凉了。总以为爱听甜言蜜语的是女人,其实,男人一样喜欢,所谓“良言如同蜂房,使心党甘甜,使骨得医治。”而一些温柔的语句,从温柔女子口中道出,更叫人心荡神驰了。一位即将服兵役的男生说,他这辈子听过最美的一句话就是女友说:“我会等你回来。”一个为人母的女子表示,每当她想起母亲那句:“早点回来,别忘了妈妈在家等你。”就觉得又回到小女孩时期。有一个男人说:天底下最窝心的一句…  相似文献   

12.
谁伴我成长     
她叫吴敏枝,我13岁那年,在我们家卧室那张大床上,她取代了我妈妈的位置。妈妈收拾好东西走的时候,那个叫李国庆的男人说,“默默,你以后跟我们在一起好不好?”他说的我们,是指他和吴敏枝,我不想说话,妈妈走了,我也回到我自己的房间,狠狠的关上门,但是,仅此而已。我不敢有别的举动,因为妈妈表明了不会带我走。  相似文献   

13.
见到明子,是在皇冠假日饭店。正当我倘佯在画廊内,被画家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油画所吸引、陶醉时,身后传来一声轻轻的但却是十分清晰的问话。“是兰妮小姐吗?”“是叫我吗?”我惊讶地回过头,眼前不禁一亮:面前是一位漂亮的年青女人。打扮十分  相似文献   

14.
我认识景导演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但听景岗山唱歌的时间比这还长,可知道他们是父子却还是最近的事情.也许是由于职业的关系吧,总有一些文学爱好者们管你叫“老师”,可老师这个词在我心目中一向重如泰山,是可以同类似“父母”啦这样神圣的词相提并论平起平坐的.所以每当有人管我叫“老师”时我都有些不知所措,而每当管我叫“老师”的人拿出一些文稿让我“指正”时我更是诚惶诚恐,生怕哪位将来的“大师”、“巨匠”毁在我手里,更怕耽误了那些有着很好的自我感觉的良家子弟可是有一天,一个这样称呼我的人拿着一篇文章叫我“指正”时,…  相似文献   

15.
还是在孩提时代上地理课时就知道了塞浦路斯这个名字,好奇心促使我用放大镜从地图上辨认出这个外形酷似“鱼”的地中海岛国,但在年近五旬之时,我才有机会亲眼目睹在地中海东部遨游的“鱼”。  相似文献   

16.
张藜 《新青年》2002,(11):32-33
那不叫缺点,叫观念不成熟彭潜亨的劣迹简直是罄竹难书。高一新生刚入学的一天早餐时间,我从学生食堂经过,他正往泔水桶里倒饭菜.几乎是满满一饭盆。当我板着我那年轻的脸告诉他要爱惜粮食时.他一梗脖子:“我自己花钱买的,吃不完倒掉这是正常.难道非要吃下去,把自己撑死吗?”一句话,噎得我当场语结。  相似文献   

17.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坊,邑里之名,从土方声。”《玉篇》中说:“牌,牌榜。”“榜”同“膀”,就是匾额。合在一起称“牌坊”,俗称牌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似乎区别就在于外观上是否建有重檐的顶子,有顶的叫“楼”,无顶的叫“坊”。本文则都称为“牌坊”。  相似文献   

18.
鳏鱼,又称鳃鱼,是淡水鱼中的大型鱼,长约两米,重有千斤,生长在黄河中下游,很是凶悍,也很难捕捉。不过,有史以来,黄河经常改道,水环境的变化,影响鳏鱼的生存,这个物种比长江白鳍豚的绝灭,还要早。从李商隐的“清澄有余幽素香,鳏鱼渴凤真珠房”,和陆游的“衰如蠹叶秋先觉,愁似鳏鱼夜不眠”诗句看,晚至唐、宋时期,黄河里还有鳏鱼存在的迹象。明、清以后的文人,只是作为一个文学典故引用了。  相似文献   

19.
楼上大哥 楼上大哥姓季,上世纪50年代初生人,他父亲和我父亲是同事,住平房的时候就在一个院子里;后来搬到楼房,还是邻居,我家二楼,他家三楼。二楼的新邻居中也有一位大哥,姓纪,两个姓氏同音不同字,叫起来都是“季(纪)大哥”,不好区分。尤其是当我在家里提到他们的时候,往往很费口舌。于是,我很快就给两位大哥划清了界限,季大哥叫楼上大哥,纪大哥叫隔壁大哥。姓氏一律省略,平时无论跟谁见了面,自然就把“楼上”或“隔壁”这样的字眼也去掉了,就叫大哥,省事,也亲热。  相似文献   

20.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3,(9)
上帝要来了一天下午,有个小偷去偷一户人家,当他翻进这家人家的后院时,忽然有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上帝要来了。”这个小偷吓了一跳,朝四周乱看。可看不见半个人,他以为听错了,就向前走了几步。可是这个声音又响起来了:“上帝马上要来了。”这回更是吓了一大跳,正当他想逃跑时,发现原来是在屋角边的一只鹦鹉。“是只鹦鹉啊,你叫什么名字啊?”小偷觉得很有趣。“我主人叫我旺财。”鹦鹉老实地说。“哈!多么愚蠢的名字啊,你的主人怎么会给你取这种名字?”话未说完,小偷觉得腿上一阵剧痛、不知被什么狠狠地咬住了。“哦,很好笑是吗?那你一定觉得他为他的德国狼狗取名叫‘上帝’更好笑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