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经济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和谐的新农村建设必须有和谐农村文化的强有力支持、本文围绕“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建设和谐新农村”,从加强农村文化体制改革,落实文化经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吴国禄 《奋斗》2008,(3):11-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辟阐述,表明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认识的深化,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更为我们发展县域文化、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添了极大的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3.
辽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完善措施制度为突破口,不断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兴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培养农村文艺人才,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4.
黄雁行 《党建》2012,(11):43-43
近年来,广东惠州市在追求“富口袋”的同时注重“富脑袋”,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惠州市始终坚持实施文化民生财政,把发展文化民生作为科学发展“惠民之州”建设的重要内容。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100亿元,用于文化建设。市财政每年还专门拨出“4个1000万”资金,投入重点文化项目,即1000万作为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经费;1000万作为市奥林匹克体育场和江北体育馆引进文化体育项目补贴;1000万作为文化艺术中心经营演出补贴;1000万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市财政每年还拨付数百万元作为文化事业建设费,用于补贴“快乐时光”广场文化活动和“文化下乡”等活动。惠州市还实施了“文化消费卡”制度,每年由市财政提供100万元的补贴资金,为广大未成年人、老年人、异地务工人员,以及城乡低保户等群体提供订报、购书、看电影、看电视等基本文化消费补贴服务。群众自发成立的自行车协会、太极拳协会、木兰拳协会、社区秧歌队、老年活动之家、老年艺术团、老年门球队等文化活动组织,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民间艺人和民间文艺团体积极开展蓝田瑶族舞蹈、客家山歌、龙形拳、龙门农民画、惠东渔歌、小金口舞麒麟等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以市区市民乐园、滨江公园等为龙头,以县(区)文化广场为骨干的“快乐时光”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活跃,目前已演出近200场。如今的广场文化活动是“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天天有舞会”,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5.
包春晖 《新长征》2006,(6):50-51
一、农村文化大院的形成 如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年来,我们乾安县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先后在10个乡(镇)举办了农民文化艺术节20余场(次)。但这种“赶集式”的文艺形式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经常性的文化需求。一些农民“文化人”便凑在一起,自发地办起了大秧歌,组织农民茶余饭后扭一扭。发展至今,活动形式逐渐地由扭到说,由说到唱,参与的农民也由几人逐步发展到十几人、几十人,而且由“间歇”型变成了“经常”型,成了扎根于村屯的不流动的宣传文化阵地,这便有了农村文化大院的雏形。这种农民自发形成的文化组织,由农民自办、自管、自娱、自乐,而且说的都是本村事,唱的都是本屯人,摸得着、看得见,深受农民欢迎。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就应是这样的文化,建设的就应是这样的新农村。对此,乾安县委高度重视,加大了扶持力度,目前,已发展命名各类文化大院18家,虽然设备器材简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但已初具雏形,发挥着官办文化所替代不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阮晓春  郑岚 《党史文苑》2010,(8):51-52,74
中央非常重视农民自办文化,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自办文化,是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农村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为了加强我市的新农村文化建设,2009年初,  相似文献   

7.
以出版《中国农村文库》而扬名的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10多年来出版发行了近700种服务“三农”的各类读物。这些图书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市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广大农民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当下,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反,农村的文化建设却趋于停滞。农村基层文化应该成为我们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缺少这一环,新农村建设便不可能实现。加强文化建设,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应该放在农村。而从“文化娱人”走向“文化育人”,正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加快成都城乡文化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成都“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成都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共建共享,缩小城乡文化发展的差距,成都市应建立适合自己的城乡文化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模式:“环形一螺旋”体系,即以城市和农村两个区域为基点,从图书馆、文化工作站、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等各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内容着手,打造一个从城市到农村,再由农村到城市循环发展、相互发展、上升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带着这个课题,日前我们对怀化市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中方县发展农村“文化大户”的做法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1.
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是党的十八大的要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多元文化背景,自实施的“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东风工程和农(牧)家书屋工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以来,农村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带着这个课题,日前我们对怀化市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中方县发展农村“文化大户”的做法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2,(12):56-56,6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地区的科学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同时需要文化的发展繁荣。双鸭山市在推进城市转型发展进程中,把文化发展作为建设“实力、秀美、幸福”双鸭山的重要战略任务,努力打造“北大荒之都”节庆文化品牌,使一个个节庆活动成为一张张独具魅力的城市名片、一个个文化惠民的独特舞台,有力地推动了双鸭山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
当前杭州市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利用率不高并存,农民文化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农村公共文化队伍配置结构不够合理且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受到削弱;农村业余文化队伍数量较少、活动不多,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受到影响;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保障不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应当鼓励与支持社会力量投身农村文化事业;壮大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发展农村文化示范户;举办农村文化演出洽谈会和扶持农村文化经纪人队伍;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的各类文化经营活动以促进杭州的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王红兵 《前线》2008,(4):43-45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旭红 《党的建设》2011,(12):18-18
如何更好地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让农民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一直是各级政府积极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西和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大院建设和农家书屋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为当地农民送上了一份厚重的民生文化“大礼包”。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新农村,经济发展是根本,和谐文化建设是关键。加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单纯地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农村文化活动,而是要提高农民思想水平和增强农民参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成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这不仅是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更是方向问题。农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农民。只有通过了解农民对文化精神需求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加强指导和扶持力度,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才能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我们农村的和谐文化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加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目标才会不折不扣地实现。  相似文献   

18.
孙正甲 《奋斗》2001,(8):5-6
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并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与文化追求的需要,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并由此极大地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国运盛,文化兴。江泽民同志前所未有地把党的文化创新工作和推进先进文化工作定位于“旗帜”的崇高位置。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象酉阳这样的欠发达山区农业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提供公共文化产品能力低下、文化队伍青黄不接,农村文化“沙漠化”、“异化”现象严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抓好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和根本着力点外,改变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文化“弱势”状态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越来越成为农民群众期盼的“梦”。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滨海新区大田镇党委将农村文化建设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以贴近农民生活、利于广泛参与为原则,大力培育植根农民、服务农民的文化载体,让文化服务变“一阵风”、走过场为生活化、长期化,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实现了满足农民需求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