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的选择最终要通过人民的选择来实现,人民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能够带领自己前进、实现自己利益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真正维护国家利益和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因此,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95年前的1921年,在历史的转瞬之间,成就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建党大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处在黑暗和迷茫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共产党肩负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更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逻辑,对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2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这是保证共和国行稳致远、永不变色的关键。共和国颜色的"红"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建了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及其进行的事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其二,从历史的、世界的视野观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其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民主自由。其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王清荣 《传承》2005,(3):23-25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一方面,20世纪初,落后的中国屡遭世界列强的侵略与瓜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来组织、领导人民去实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无可取代的角色,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中国社会发展走向毫无疑问,实现…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人民群众历史性选择,带领中国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必须以“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14,(10):46
正主题: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为民,即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为民是党的优良传统,我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这是我党至今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形成了与人民群众融洽的鱼水关系和牢固的血肉联系,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选择中得以确立并不断巩固。党的十八大进一步确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  相似文献   

7.
《政策》2005,(1):45-45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在中国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党成立80多年来,团结和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这一历程,是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历来以争取人民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百年诞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历史、向中国、向世界宣布:"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不负历史,不负人民;始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持人民至上,代表人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实践中的思想创新是在应对困难与挫折中逐步形成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新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社会主义的信念,进行理论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步入劫难的开始。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救国救民而上下求索,其中,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中流砥柱的作用。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90年的历程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人民和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还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怀有崇高使命的政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进行了深入阐释,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指明了方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追求和情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的追求必须把"四个伟大"作为一个整体把握,增强责任感与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材分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是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由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和结语组成,提供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怎样高扬永不褪色的旗帜”“如何理解依法执政”三个子议题,以及对议题进行探究的活动建议。本单元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展开,讲述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人民站起来、  相似文献   

14.
自本世纪中叶以来,十月便与中国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9年10月,一向受欺侮、遭凌辱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了。他们抛弃了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国民党,选择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是一个彪炳史册的辉煌的十月。 1976年10月,历经磨难的中国人民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具有历史合理性;是中国人民的现实选择,具有现实合理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性选择,也是各民主党派的理性选择,体现了历史合理性与现实合理性的统一,是引领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方向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所作的报告,感悟最深的一个重要思想观点,是人民观。报告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的基本思想,又根据新世纪、新形势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人民观特色之一:从一个代表到三个代表。党的二大党章提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劳苦人民的利益”。这一思想在党的七大表述为“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十二大则表述为“是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些表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不失为立党之本和兴党之道。但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保持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呼唤,是完成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21)
正一个个红色地标,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执政党。我国每一个红色地标都见证了中国革命曲折历程,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舍生忘死、赴汤蹈火的伟大牺牲、伟大贡献。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推进民主建设的历史.共产党真诚、全面、正确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能够团结信教群众.共产党保障人权,不仅因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在于能自觉按照历史逻辑,立足中国国情,选择正确的人权实现途径.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与民同在,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和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潮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党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是因为它把先进的政党本质与创新的民族禀赋相统一,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从而不断带领中国人民大踏步地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