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乔 《党建文汇》2009,(6):48-49
陈独秀原来说是托派、汉奸、右倾投降主义分子,似成铁案;但现在,汉奸的帽子摘掉了,托派问题也得到合理的说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先改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再改正为“右倾错误”(而这一错误的形成,共产国际也要负责任)。《毛选》中关于陈独秀的注释得到了修改。毛泽东所说的“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总司令,创党有功,  相似文献   

2.
李乔 《党史文苑》2008,(9):20-22
陈独秀原来说是托派、汉奸、右倾投降主义分子.似成铁案;但现在,汉奸的帽子摘掉了,托派问题也得到合理的说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改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而这一错误的形成,共产国际也要负责任)。《毛选》中关于陈独秀的注释得到了修改。毛泽东所说的“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总司令,创党有功,将来修党史要写他”(大意)的话,得到了落实。  相似文献   

3.
重新认识“托派汉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文选(一九三八——一九六五)》关于托派的注释中,有这样一段话:“抗日战争时期,托派在宣传上也是主张抗日的,但是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把托派与汉奸相提并论,是由于当时在共产国际内流行着托派与帝国主义国家间谍组织有关、中国托派与日本帝国主义间谍组织有关的错误论断所造成的。”这段释文没有沿用把中国的托派称作“汉奸”、“日寇奸细”、“民族公敌”等等传统的说法,而是对托派当时的所作所为采取了有分析的态度,既肯定托派在当时还是主张抗日的,也指出他们恶意攻击和反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释文的最后一句话,概括地说明了把托派与汉奸相提并论的历史原因,这段释文不只是对抗日战争时期托派的历史作用作了说明,更重要的是对当时反对“托派汉奸”的斗争进行了再认识。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一度在党内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党的团结统一,给党的各项工作造成一定损失。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遭到毛泽东等的坚决抵制,后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中共中央克服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当时任弼时在共产国际,他为抵制王明的错误路线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党克服、消除王明右倾错误路线的影响,统一全党步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明是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倾冒险主义和抗日战争时期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以他为代表的左、右倾错误曾经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王明也曾为革命事业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观其一生,可谓“过”远远大于“功”。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所以犯了投降主义错误,究其原因很多。陈独秀投降主义错误是造成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而受共产国际指导的影响则是重要原因之一。科学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并总结其经验教训,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可以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大革命初期,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与共产国际及其在中国代表的错误指导有密切关系。(-)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理论基础是“二次革命论”。其主要内容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只是帮助资产阶级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民主革命胜利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时,无产阶级才能…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是中共早期的主要领袖,从一大到五大连续当选党的总书记。但在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却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之后又成为托派分子,被开除党籍。 陈独秀早期领袖地位的形成是革命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一种合理选择。 因为,建党之初,新生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实现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转变这一历史任务,它要求自己的领袖不但对旧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有深刻的体验和总结,而且能高举社会主义旗帜,  相似文献   

8.
项英与皖南事变问题,是1991年4月在洛阳举行的“新四军历史事件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的一个热点。代表们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①项英在事变中酿成的错误是否与王明路线有关?有的代表认为,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是他在皖南3年时期内所犯的一系列错误的总暴露,是王明右倾投降主义在新四军的具体表现。有的代表则认为,把项英在皖南的错误完全认为是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产物不符合历史事实;把项英错误说成与王明路线毫  相似文献   

9.
1938年,一顶“托派汉奸”的帽子突然扣到陈独秀的头上。一时间国内舆论哗然,引发了一场“陈独秀是否托派汉奸”的大争论,造成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桩大悬案。那么,陈独秀汉奸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发生过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过去,人们往往以为左比右好,左是方法问题,右是立场问题。其实左和右的倾向都是错误的,都给我们党和军队造成过很大危害与损失。尤其是左倾冒险主义,拉起革  相似文献   

11.
“七大”前后31年前的1974年4月,在苏联莫斯科郊外列宁山下的“新圣母公墓”里添了一座新坟。坟里埋的是一位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王明。王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抗日战争时期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已是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2.
从1924年到1934年,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有的是由他直接发布的;有的是通过如鲍罗廷、罗明纳兹、米夫等国际代表,间接贯彻执行的,他们权力很大,在指导中国革命中所犯的错误、产生的恶果也特别严重。 (一)“三阶段”论的错误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陈独秀在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但客观上与共产国际,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策略、方针、政策的错误指导分不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为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由于他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给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大革命失败后,“鉴于陈独秀继续坚持错误”,“并组织反党小集团”,被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9年11月15日开除出党。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后期党的路线的两次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后期党的路线是非,一直是党史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多数学者认为:1926年12月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简称汉口特别会议)标志着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形成,并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直至大革命的失败。也有学者认为:汉口特别会议基本上是正确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全党占统治地位的时间是1927年4月至7月①。笔者认为:大革命后期党的路线经历了从错误到正确又复错误的两次转折,即汉口特别会议所通过的决议是右倾机会主义的;1927年1月共产国际七次全会决议传达贯彻后,党纠正了汉口特别会议的右倾错误,回到正确的轨道;4…  相似文献   

15.
党的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湘鄂粤赣等群众基础较好的省份发动和组织农民暴动。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但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时没有防止“左”的错误,反而滋长了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产生了盲动的倾向。1927年10月23日,中央致浙江省委信中,就不适当地估计了浙江的革命形势,认为浙江的反动统治不稳定,内部冲突  相似文献   

16.
苏泽 《党建文汇》2002,(18):20-20
陈独秀 1921年7月,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中共第二、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第一次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了革命的惨重失败。1927年“八七”会议上,被撤销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后来,坚持错误立场,并与彭述之等人组织反党小集团。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党史界有两种观点:(一)共产国际的路线是正确的,陈独秀违背了国际路线,推行一条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导致了革命的失败;(二)共产国际的路线是错误的,陈独秀只是执行了这条路线,国际批判“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八年初至十月间,福建党分别隶属中共长江中央局(简称长江局)及其东南分局的领导。在这近一年时间里,福建党的工作应如何正确评价?是否有受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影响?如有,影响多大?这些都是当前我省党史界和一些老同志所关心的问  相似文献   

19.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批判了党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作为南昌起义的领导者,周恩来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壮大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周恩来也曾对闽西开展武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合力论视角分析陈独秀汉奸事件发现,苏共内部斯大林和托洛茨基间的权力之争、中国共产党和托派之间的尖锐对立,王明和陈独秀的个人矛盾,王明对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刻意打压,陈独秀宁折不弯的倔强性格,这些"互相交错"的力量,共同构成"陈独秀汉奸事件"这一总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