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威 《团结》2008,(2):49-50
1988年,我在厦门中药厂工作,任工程师,正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与此同时,厦门民革老主委张奋生先生热情动员我加入民革。我面临着重要的政治选择。经过慎重、反复思考,最终我加入了民革。20年来,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在民革前辈的示范、引导和勉励下,我努力学习和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组织的信任和培养,也得到了荣誉。  相似文献   

2.
黄仲麟 《团结》2001,(4):42-43
那还是1998年的初秋,民革中央召开全国省级秘书长工作会议,我乘火车去兰州赴会,走出车站,民革中央机关负责接站的同志热情迎上前来对我说:“几位主席知道各省的秘书长十分辛苦,指示我们要把这次会议安排好。”短短几句话,饱含着民革中央领导对秘书长的关怀,对秘书长工作的理解,当然,会议本身就包含着对秘书长工作的期望。关于秘书长的定位,在民革章程里已有规定,即地方组织的秘书长是同级组织主任委员会议的成员,也是机关的行政首长。在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促进领导班子的团结、改进机关作风、推进机关建设等方面起着  相似文献   

3.
肖善因 《团结》2009,(5):54-55
从上世纪80年代始.我先是参加民革.在省市民革荣任领导职务.并担任民革中央委员三届。后又调吉林省政协任副秘书长,在市、省及全国政协任委员前后共七届。期间.中共中央颁发了14号文件.后来又颁发了两个5号文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丰富、发展时期。我在政协的亲见亲闻至今历历在目,民主协商故事,难以尽述.择其印象深者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俊玲 《团结》2007,(3):16-18
一位朋友在近日被批准加入了民革组织,特地打电话告诉记者,自己被分到了民革黑龙江省直文化二支部,这是她最向往的。对这个支部,我早有耳闻:支部有着很  相似文献   

5.
肖黎声 《团结》2007,(5):19-20
2006年11月17日,我在民革内蒙古自治区五届六次全委会上届中担任主委。2007年7月17日,在民革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承蒙组织与民革同志的信任,我又荣幸地当选为民革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这既是一份崇高的荣誉,更是一份重大的责任。我决心不辱使  相似文献   

6.
邓后炎事略     
民革已走过五十年光辉历程,解放前参 加民革组织的老同志,已寥若晨星。笔者带着崇敬的心情叩开了民革老前辈邓后炎的家门。邓老的夫人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客厅,邓老从书房走出来,面容红润,步履稳健,除听力失聪外,看上去不象有86岁高龄的老人。  相似文献   

7.
刘立 《团结》2008,(2):53-54
1991年,刚刚28岁的王冬华就成为哈尔滨市民革当时最年轻的党员。一晃17年了,可是,每每回想起那神圣的时刻,都令她激动不已,她曾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述心声:“加入民革是我的一种追求,一种缘分,民革是我成长的乐园,进步的动力,精神的伊甸园。回首17年的人生里程,我由衷地感恩与崇敬。是民革让我走出了思想的懵懂;  相似文献   

8.
真正认识民革南京市委会副秘书长王仲山,是在今年10月民革地方报刊工作研讨会上,他是会务的主要操办者之一。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位上通下达、办事干练的行政负责人,竟然还是一位稀土专家! “我不是搞行政工作出身。”这位副秘书长似乎感到了我的疑惑,坦率地说,“我原来是搞技术工作的,行政工作非我的亏长。”原来,他高中毕业,那个时代是  相似文献   

9.
邓卫中 《团结》2006,(1):59-60
在民革四川省委成立5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同党员一样,欣喜若狂,心潮澎湃,心中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来表达:民革——我的亲人我的家!我对民革,有着与一俱来的亲情,因为我的父亲曾在孙中山先生身边担任过警卫营长,1917年11月13日被孙中山先生任命为“海陆军大元帅府四川军事特派员”(详见《孙中山全集》第4卷290页和第11卷575页以及黄季陆等人的回忆录,在台湾和大陆均有出版)。四川解放后,父亲经但懋辛、李筱亭两位民革老领导介绍加入了民革,是当时宜宾地区唯一的一名由民革省委直属的民革党员。所以,我的少年时代就在家里读到了民革中央和省…  相似文献   

10.
王晓红  蔡乐焕 《团结》2012,(2):24-25
"亲人们来了!"2012龙年春节前夕,民革浙江省委会机关干部走进了浙江省丽水市上塘畈村,感觉就像回到了家乡。淳朴的畲族乡亲张罗着杀年猪、打年糕,用火一般的热情迎接民革同志的到来。美丽的布女崽在炉前烧上火,泡好茶,唱上一首《迎客歌》:"今早起火火在笑,临要出门眼在跳,不知眼跳缘  相似文献   

11.
俞俊年 《团结》2002,(3):44-44,48
民革铜陵市委会,为了充分发挥民革参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广泛地调动广大党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号召广大党员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和研究创新,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多样、内容生动活泼的基层组织活动,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中共铜陵市委统战部的高度赞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考察调研型 参政议政是民革组织的一项基本任务。要为政府及决策部门提  相似文献   

12.
马微 《团结》2002,(6):23-23
我要将自己置身于组织和广大民革党员的监督之中。希望广西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对我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和信任,与区委会新一届领导集体一道,同心协力,开拓进取,使民革的事业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并有所创新,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参政党职能,为广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田志昌 《团结》2006,(2):58-60
偶尔听到个别民革党员说:“我参加民革好几年了,民革给我什么了。”有的党员说:“我参加民革这么多年了,什么也没得到。”听到这话后,一是感到惊讶,二是感到堵心。我想反问一下,你参加民革好几年了,你为民革和党员做了些什么?又奉献了什么?我不知道这位党员想要什么?如果要官、权、利,你就不应参加民革,而应参加中共,因为民革不是执政党,是参政党。如果你要功名、尊严、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这只能靠个人的努力、拼搏,干出一番辉煌事业,对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对社会奉献出爱心,你自然会得到这一切的,决不是哪个组织能给的。我是1987年申请参加…  相似文献   

14.
姚旭峰 《团结》2006,(6):59-60
我是1989年申请加入民革的,18年来我作为一名普通民革党员,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员,没有大的作为,为民革也没做什么大事,只是尽到了一个民革党员应尽的义务。但是民革却给了我许许多多,受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哲理和做人的准则。民革给了我政治信念在加入民革之前,我搜集和学习了大量的民革史料,是《团结报》引我步入了民革的队伍,对民革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是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思想,激励和启迪我努力工作,诚实做人。这18年来,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民革党员,尤其是自己担任支部主委…  相似文献   

15.
去年11月7日至16日,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民革贵州省委主委安迪伟率领考察组,前往与贵州铁路水路运输相关的邻省四川重庆、合江、涪陵及贵州赤水等地,考察贵州大宗物资北向铁、水运输分流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参加考察组的成员有:省政协常委、民革贵州省委副主委程位忠,省政协委员、民革贵州省委副主委王贵衡,省政协委员、民革省委秘书长肖诚,省政协委员、民革省直一支部主委、铁  相似文献   

16.
王英超 《团结》2006,(3):59-61
我是在1981年50岁的时候参加民革的。当年10月成立了文教支部,大家推选我为支部主委。今年,当大家庆贺支部成立25周年的时候,作为支部第一任的老主委,作为支部成立时7名创始人中唯一一位尚能正常参加支部活动的老民革党员,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庆幸能够成为民革党员,今生能够遇到这么好的良师益友。在民革组织中成熟民革是一个政党,民革党员首先必须讲政治、抓学习。这是我加入民革25年来体会最深的也是最有收获的。不学习,思想政治素质怎么提高?不提高参政党的作用怎么发挥?每个民革党员都应自觉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  相似文献   

17.
王明斯 《团结》2012,(1):19-21
我是政协四川省内江市第六届委员会的一名新委员,也是民革一名普通成员。自2004年以来,除参加民革和政协组织的十余次调研活动外,我个人作了近十次专题调研,主笔或协助撰写了十余篇调研文章。其中8篇调研文  相似文献   

18.
郭丰文  贾晓营 《团结》2006,(3):9-13
北国四月,迎春初放,绿草如茵。空气中虽然还透着阵阵寒意,但在吉林省进行民革制度建设调研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一行,却深深地感受到这片黑土地上蕴藏的生机与活力。一路行来,他们被各级民革组织所展现的蓬勃气息、所蕴含的强劲凝聚力所吸引,为吉林民革在制度建设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感到由衷欣慰。调研结束时,周铁农指出,吉林省民革在制度建设方面走了一条非常踏实、非常有成效的路子,很有成果,有许多创新,而且这种制度建设已经非常明显地推动了全省民革的工作。谈起在制度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民革…  相似文献   

19.
孙守增 《团结》2013,(3):22-23
民革长安大学基层组织成立于1960年8月1日,至今已走过53年历程。2005年4月,在民革长安大学支部的基础上,经民革省委会批准成立了民革长安大学委员会,委员会所属三个支部现共有党员68名。多年来,委员会无论是在学校建设发展,还是在党派活动中表现都十分优异,多次被中共长安大学党委、民革省直工委、民革省委会和民革中央评为先进基层组织。  相似文献   

20.
李华超 《团结》2007,(1):24-25
民革深圳市委会(以下简称“市委会”)于1989年7月成立,至今已17年。这17年中,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自成立以来,市委会就始终思考如下问题:民革组织如何在特区建设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民主党派如何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而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