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情及现场勘查情况2003年1月16日,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区分局接到报案,称有一个青年男子在家中被杀。在简单听取派出所同志的情况介绍后,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查。该室大门为草绿色铁制防盗门,大门门锁完好,无被撬痕迹;进大门,在走廊和客厅之间接近厨房门的墙上有一个电灯开关,开关  相似文献   

2.
1案情简介1997年8月20日,某食堂管理室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案犯破开室内办公桌、钱柜上“将军不下马”挂锁,盗走存放在柜内的全部现金。勘查现场中,在锁体、桌子、柜子上未见明显的撬压痕迹;挂锁也无较明显的变异,而且挂锁仍能正常锁闭和使用。后经反复细致地观察现场被破开的挂锁,发现挂锁的锁键开启后微呈“仰状”。在锁键上部的内弧中部、锁体顶部有两道平行的横细纹线。不仅出现在锁体的同一侧,而且呈对应状。为探明锁体横纹线形成的原因,首先将现场被破开的两把锁置于放大镜下比较观察。发现两挂锁上所留平行横纹线的…  相似文献   

3.
1994年5月16日,居民李某家被盗人民币及金银首饰总价值6千余元。勘查现场时未发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仅提取了一把被撬的门锁锁头。案发后,笔者将本地区以前发生的3起盗窃案件现场上的锁头,与本案锁头进行对照检验比对。通过观察和测量发现:4把锁头均采用扭转撬压的方式,使锁键变形变曲。虽然被撬锁头大小各异,但锁键变形的位置、形状、弯曲角度和方向以及作用力的形式(左撇子)均相同。反映了同一个  相似文献   

4.
撬杠撬压凹陷痕迹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统计本地区案件情况,入室盗窃案件占各类案件勘查总数的70%,所有入室盗窃案中,犯罪分子使用工具撬门侵入作案的占50%,其中使用撬杠工具的达60%。由此可见,由撬杠形成的工具痕迹在现场上的出现率是比较高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安装双层防盗密封铁门的为数较少,被撬的也极少;安装木门暗锁或外层铁栅防盗门、内层木门暗锁的为数居多,且被撬居多,往往在木门上留下撬杠撬压凹陷痕迹。由于撬杠本身造型独特、制作难度较大、市场上难以购买,犯罪分子一般不会作一案换一撬杠,因此,它具有使用的连续性。并且使用撬杠作案时,撬杠一般不会折断、弯曲…  相似文献   

5.
进入现场勘查时,穿上鞋套有其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鞋套轻便,能包住鞋底的泥土、灰尘及其他附着物不被掉落在现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避免现场留下勘查人员的鞋印。但是鞋套不仅能在现场上留下灰尘减层痕迹,也会在现场上留下灰尘加层痕迹。留下的痕迹形状与鞋印一样,而且无明显花纹,  相似文献   

6.
犯罪分子通过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开锁作案,因为锁没有被砸、被撬的痕迹,所以这对于公安机关的破案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技术性开锁痕迹的检验工作就显得异常重要,是案件侦破的关键所在.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应当强化对于行业的管理,加强对于技术性开锁方法以及痕迹的研究,健全犯罪信息的交流机制,这些对于案件的侦破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蔡江 《刑事技术》2009,(5):58-59
近日,笔者在勘验3起入室系列盗窃案时发现现场门窗完好,门上挂锁未见破坏痕迹,可室内财物却被盗,起初以为用钥匙开锁实施盗窃,但在检验挂锁时,发现锁舌上有新鲜带状擦划痕迹,锁舌两侧锁体内壁上有2条线状擦划痕迹,认定这是压锁舌技术开锁,是利用“插片”开锁遗留的痕迹。这类技术开锁留痕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容易被被害人和侦查技术人员忽视,笔者也是第一次遇到,现结合本辖区发生的利用“插片”压锁舌技术开锁案件,对“插片”的结构、原理、遗留痕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在犯罪现场上常见的破锁方法以撬、拧、拨、剪、敲击等不同的形式来破坏锁体,从而达到作案的最终目的。1995年3月,宝鸡市连续发生数起破坏保险柜锁子盗窃案件。同年7月,当罪犯再次实施作案时被发现而逃掉,在现场遗留有罪犯随身携带,自备的一整套作案工具。为掌握组合式破锁工具的构造、破锁方式及形成痕迹的规律特点,笔者对此工具进行了初步地研究和探讨。1自制破锁工具的构造及组合特点自制组合式破锁工具由螺杆、横梁、支柱、旋转支筒、螺母板手、卡筒、卡环及固定套等机件组成。2自制组合式工具的破锁方法根据锁子的种类、…  相似文献   

9.
1案件简介 一段时间,某地连续发生撬盗企业保险柜案件,犯罪嫌疑人戴手套作案,作案后清理现场,现场能够提取的痕迹物证很少,且作案没有固定时间和规律,给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技术员在多起撬盗保险柜案件现场发现两种撬压痕迹,其线条状痕迹  相似文献   

10.
1案例资料 某年12月8日晚,某村闵某在广通镇至钱家坡k1+900m处被机动车碰撞后当场死亡,肇事机动车逃逸。经现场勘查从死者裤子臀部提取机动车轮胎印痕一份,现场未发现其它有价值的痕迹物证。通过对死者身上轮胎花纹痕迹宽度及纹线类型分析查找肇事车辆,  相似文献   

11.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以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现场勘查,提取遗留在现场中的各种痕迹物证,来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对于推断作案人的犯罪行为动机和目的,认定案件性质,明确侦查方向和范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案件简介近期我市发生多起利用口香糖开锁的盗窃案件,对上述案件进行现场勘查时发现此类案件均有如下特点:(1)现场无明显的出入口;(2)锁表及锁孔周围看似完好无损,但锁孔内均能发现有口香糖粘附(见图1、2);(3)试用原配钥匙、其他能插入锁孔的钥匙或其他能插入锁孔的工具均能自由扭转锁芯达到开锁。图1锁表粘附的口香糖;图2锁孔内粘附的口香糖2分析检验解剖锁体,取出弹子及槽内壁,显微镜下放大观察,发现弹子孔内均塞满口香糖,顶弹子的弹簧被强行压入弹子内(见图3、4),弹子上形成条状划痕和压痕,痕迹线条较粗,数量较多,压痕较深;槽壁上有挤压…  相似文献   

13.
在犯罪现场,犯罪心理痕迹同物质痕迹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现场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犯罪心理痕迹比物质痕迹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物质痕迹主要作为法庭证据使用,而犯罪心理痕迹对分析案情、刻画罪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犯罪心理痕迹与物质痕迹不同,  相似文献   

14.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本文指出通过对现场物证痕迹的勘查,动态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有助于侦查人员明确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弥补现场物质痕迹的不足,同时能够对案件中的物质痕迹起到实质的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引申的作用,从而促使侦查人员可以进一步理解案情,客观的把握整个犯罪过程。  相似文献   

15.
1案例资料1998年以来江西铜鼓县城一金银加工店3次被盗,卷闸门锁被撬。前两次锁芯未见,门上留下一空孔,孔周围的铁板上有擦划痕;第三次锁芯扭断,留在门上,锁芯外套一金属套筒(特殊的扭锁工具),并遗有一根小铁杆。通过检验研究,这是一种特殊的扭卷闸门锁的工具,并留有特殊的痕迹,介绍如下:卷闸门锁锁芯一般有1cm左右伸出铁皮孔外,锁芯直径2.5cm。用2.6cm的套筒(图1、2)套住露出的锁芯,扭紧螺杆,即套紧了锁芯。当逆时扳动铁杆时,锁芯连同套筒一同旋转,锁体内固定锁芯的两个小螺杆即被扭断;锁芯带动锁内齿…  相似文献   

16.
痕迹物证可以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为诉讼提供证据。然而在实际公安工作中,许多刑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后,往往仅限于现场勘查寻找、发现、提取、固定常见的典型痕迹物证亦即狭义的犯罪痕迹,对不需通过刑事技术手段获取的广义犯罪痕迹以外的非"典型痕迹",不善于发现、分析和利用,甚至是对这一方面"毫无概念",从而为案件的侦破带来困难甚至是失去战机。为此,结合实际案例,论述非典型痕迹及其在侦查破案中的运用,以拓宽现场勘查人员和侦查人员的侦破视野。  相似文献   

17.
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破锁入室案件中,不断出现的一些技术性开锁方法,形成一些特殊痕迹研究。笔者曾遇到4例对直开式挂锁的技术性开锁,就其开锁原理和遗留痕迹作初步分析如下。1案例资料案例11997年5月27日夜,某农药店农药被盗,价值3万余元。现场勘查中,发现其门窗完好,门上的三环牌挂锁无明显破坏痕迹。遂怀疑内盗。5月28日,被盗农药被查获,此案告破。经分析现场,并将三环挂锁锁芯送有关部门做电镜分析,在圆头弹子球面上发现了新鲜的线条划痕和压痕,证实为技术性开锁犯罪。案例21997年4月5日傍晚,张某家中被盗现金2万余…  相似文献   

18.
盲摸器开启轿车用弹片锁形成痕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盲摸器开启轿车用弹片锁形成的痕迹。方法解剖盲摸器开启的弹片锁后,观察比对弹片上痕迹位置和形态。结果4s店购买的锁具较小商品市场购买的锁具不易形成痕迹;经验丰富的开锁人员较经验少的开锁人员不易形成痕迹;盲摸器二较盲摸器一不易形成痕迹。结论盲摸器开启汽车锁形成的痕迹与锁具材质、开锁人员及工具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9.
我市自1992年以来,连续发生数十起利用螺丝刀撬保险柜进行盗窃的重大案件。勘查现场发现均为保险柜门左上角被撬。分析案犯为对保险柜有研究的惯犯,通过并案侦查,于1995年4月,一举破获了以案犯杜××、王××为首的撬盗保险柜的犯罪团伙,破大小案件60余起,涉案金额达20余万元。 1 用螺丝刀撬保险柜的方法 首先用一字型螺丝刀对保险柜柜门的左上角进行扩缝撬压,将保险柜柜门表皮撕开一个长宽各约30cm的三角形口子,使柜门内侧的号码盘及锁具裸露,然后拨齐号码盘缺口,用杆状物顶下柜门锁锁舌,按下锁保险使锁舌不再弹上,再拉动柜门上的手柄,使门闩退回,将柜门打开。  相似文献   

20.
盗窃案件中,撬盗是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作案者一般都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而这些工具往往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如:钢丝钳、螺丝刀、铁棍等等.近日,从一个系列盗窃案件中,发现了一种新型撬盗工具——指甲钳.1995年8、9月间,某地连续发生20余起居民住宅被撬盗案件,现场勘查发现,出入口均为窗户,窗户玻璃被卸.窗台及地面遗留有被起下的玻璃钉,有的呈弯曲状,玻璃钉上有对映的咬合痕迹,在窗棂的玻璃牙处还有类似罗丝刀的撬痕,所以不细致勘查很容易错误的判断作案工具为钢丝钳和罗丝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