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公共政策制定是各参与主体对社会价值进行利益分配的博弈过程.在我国现行的政策环境下活跃着多元的政策制定主体,包括以国家机构、政党为主的官方政策制定者和以利益集团和公众为主的非官方政策参与者.但是,不同的主体对政策制定过程的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不同.为了增强政策制定过程的科学性、民主性、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就必须让各参与主体在有限理性的引导下,沟通和传递政策信息,以政策互动制度为保障,通过妥协折衷和策略互动达成政策共识.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策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政策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治参与形式。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特点和新趋势,而拓展公民政策参与对于实现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以及维护政策体系合法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公民政策参与制度化、建立参与型政治化以及推行公共政策决策听证制度是社会转型期拓展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是当下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公共政策以公共政策问题为客体,通过对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维护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作为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社会公共利益的载体,公共政策问题亦通过公共性取向来表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在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而成为政策问题时,必须以公共性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公民参与政策议程为基本前提,确保政策议程设置的公共性、平等性、民主性与合法性。但是,在我国公共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社会问题并不是完全按照公众意愿,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进入政府议程,议程设置过程存在主体平等性缺失、程序民主性游离、结果合法性不足等问题。故而,为了对政策议程设置公共性偏离进行有效治理,必须厘清公共性取向的主要内容,对政策议程设置过程进行客观、理性的现实反思。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实验室:21世纪的综合政策分析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公共政策理论、系统方法论和现代信息技术 ,建构公共政策实验室 ,能够有效地弥补我国现实公共政策制定中社会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低、各种利益的表达和沟通不充分等体制与机制性缺陷。本文以北京交通拥堵问题为例 ,提出了公共政策实验室的概念 ,对公共政策实验室的人员构成和政策实验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最后分析了其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说,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特定的利益要求,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方面的,不管是特殊的或公共的,都要向利益表达客体提出.一个全面、准确、完整的利益表达信息输入过程有助于决策时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制定出符合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利益表达对改革中执政党政策、社会政策、公共政策以及行业政策产生重要影响,推动着不同层次政策的完善与科学.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的定义纷杂多样,但无论是“一项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分配”,还是“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本质上是用来解决纷繁复杂的社会公共问题的重大决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共政策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各种公共政策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经济政策的出台.不仅要考虑经济背景,更要考虑到政治因素,政治决策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集团把各自的利益要求投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由于政策制定只能依据相对的"满意"标准,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有时又要对某些领域产生政策倾斜,在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总是要想方设法对政策过程产生影响以期实现自己的利益,政府作为政策过程的主体有时又不可避免地把自身利益夹杂进政策中来,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政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质量是公共政策的生命线.因此,分析公共政策质量的影响要素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公共政策质量的影响要素是多元的,其中,元政策与制度环境、信息资源与信息整合、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弹性等是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倩 《长白学刊》2011,(6):56-60
社会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中国当前社会整合滞后于社会分化,从公共政策执行角度分析主要在于:政策执行的公平性缺失影响社会的利益整合,公正性缺失影响社会的价值整合,合法性缺失影响社会的制度整合.因此,推进社会整合的公共政策执行选择可以从理想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几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众参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的.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的推进,公众参与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增强政策的合法与认可、强化权利的监督与制约、促进社会稳定等具有重大作用.但由于受公民自身、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参与渠道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程度较低.我们应通过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建立政府与公民双向互动、建立协调利益机制等渠道和途径扩大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1.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与过程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主要讲授公共政策的本质、定义、理念、内容、制定程序、管理结构、执行和修改、政策分析、政策影响等等。早在1900年,美国学者古德诺就提出过政治与行政两分法,认为政府的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意愿的表达和意愿的执行。意愿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政治决策的过程,而意愿的执行就是一个实施政策的管理过程。所以说,公共政策是对公众有影响的政府决策和执行行为的总和。这些行为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第三者)地影响公众的生活。因此,政府选择后决定要做或不做的事情都属…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利分配,只有在参与机制和决策机制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公共政策的选择过程和选择结果代表公共利益,从而保证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的分配。中国转型期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结构,要求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治参与机制,保证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更加明晰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论公共政策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活动中的价值取向是比政策问题、情境事实和分析技术更为重要的因素。政策活动是以价值选择为主导的。政策价值通常由政策项目价值、政策社会价值和政策制度价值三个层次构成。政策价值需要经过价值论辩才能显露出来并为政策行动主体所接受,而合理有效的政策价值论辩必须贯彻平等原则并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政策价值的变迁既与政策周期有关,也与制度创新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分析政策偏好的途径选择 ,同时通过对我国政策偏好形成过程的初略考察 ,认为社会的利益表达与综合机制和权力运行机制是影响政策偏好的深层次结构性因素 ,而决策者个人价值取向只是影响政策偏好的次要因素。要使公共政策能更多地包容社会各利益团体的观点 ,体现更多人的偏好以寻求社会的支持与认同 ,关键还得着眼于深层次的结构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中西公共政策主体的比较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公共政策主体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乃至调整。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维护与增进并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而由于在管理中地位的不同,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也各异。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主体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论从纵向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所以从公共政策运行的各个阶段,来关注公共政策主体的发展状况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国家重大区域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是什么?政策窗口开启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政策酝酿中面临分歧怎样解决?政策出台如何渐进式推进?现有理论对此并未给出充分的解释。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为例,试图回答以上问题。研究认为:国家重大区域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主要分为政策窗口开启、引起中央关注,中央设置议程、开启政策研究,政策制定困难、中央及时引导,中央作出决策、政策制定出台等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政策过程呈现如下特点:国家重大区域公共政策窗口打开,既是基于顶层设计的必然要求,更得益偶然事件的连续助推;涉及“中央+多地”的国家重大区域公共政策制定中面临分歧时,超脱机构(主要是党委议事协调机构)比利益机构(主要是政府拥有项目审批权的部门)作为操盘手更能够在平衡过程中既保证地方各自利益,也符合中央战略布局需要;从动议到落地,呈现出中央最高决策者发出明确支持信号、中央最高决策层研究、中央最高级别发文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执行阻滞是指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因某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的不顺畅乃至停止不前,进而导致政策目标不能圆满实现甚至完全落空的情形。政策执行阻滞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政策执行主体(主要是政府组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象征性执行、选择性执行、政策执行扩大化、"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和政策执行停滞化等现象。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价值取向因素是较为重要的。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的导向,也是影响公共政策正确性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  相似文献   

18.
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公共政策因具有利益协调的功能,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公共政策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缺失和偏差,就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为了抑制公共政策的价值偏差,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以及政策回应机制。政府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其政策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当前社会不和谐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政策的价值取向有失公平,造成了社会的失衡。本文通过对公平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和谐社会对公共政策公平性的平等性诉求与差异性诉求,以及增强政策公平性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价值问题是现代公共政策的基石。高考政策是现代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运行必须立足于特定的价值基础。高考政策改革的价值理念长期未能准确定位,严重影响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为此,需要以价值整合为突破口,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在基本价值理念上坚持公平选才,在技术层面上以科学选才为重要价值诉求,重构我国高考政策的价值基础,以科学的理念推进高考政策的改革和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永志 《新东方》2011,(5):54-58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政治价值主体、政治价值标准和政治价值目标的转型是不可避免的,其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政治价值分化,破坏原有政治价值体系的均衡,进而造成政治价值冲突。为避免政治价值体系崩溃所可能引发的政治价值认同危机,我们就需要不断强化主导政治价值的统摄力,充分发挥其整合功能,以消解多元政治价值之间的摩擦、碰撞和冲突,实现多元政治价值之间的共存、协调和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