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鸿 《前沿》2011,(4):52-55
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是道德教育的两种基本范式。基于不同的价值导向,两者各具偏执:前者强调社会道德规范之灌输而忽略对德性的终极追求,后者则注重个体德性生成而忽视了社会道德的规训功能。实践表明,两者的对立与分歧皆不利于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共融并进才是其合理路向。由分歧走向共融,架构一种介于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之间的、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基本支撑、以个体德性生成为终极目标的道德教育范式是当前道德教育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2.
唐媛  ;李建华 《求索》2008,(6):121-123
在道德系统中,规范伦理的参照对象是德性伦理。规范伦理是一种以人的行为为中心的伦理学,它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我应该如何行动的问题”。自从思想启蒙之后,在伦理学领域里,规范伦理几乎成了衡量个人行为的唯一标准。规范伦理居于伦理学中心地位的理论根源在于理性主义的张扬,而深层的现实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全方位转型。  相似文献   

3.
缪斌 《求索》2007,(5):113-114
检察官职业道德表现为德性伦理与制度伦理两个方面。德性伦理是检察官对生命的道德意义的表达和张扬,制度伦理是检察官对社会存在和社会规则的适应和认同。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从制度伦理和德性伦理入手。  相似文献   

4.
何芳明 《求索》2013,(2):127-129
伦理思想为新闻正义提供了理论根据,新闻正义从伦理学中寻找伦理根据用于指导新闻实践。不同的伦理原则在指导新闻正义的实践中具有不同的优势,也有不同的困难。本文从伦理思想史上选择儒家伦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基督教伦理、康德的责任伦理、自由主义伦理思想、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社群主义伦理思想等八种与新闻正义密切关联的伦理思想,从福利论、义务论、德性论三种伦理视域对新闻正义做一次伦理学分析,指出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困难,对于新闻正义的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豹 《桂海论丛》2010,26(6):57-61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出现了复兴。它们反对以规则为核心构建伦理学理论,认为要把德性作为伦理学的基础,规则从属于德性,进而将德性作为人的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来理解。它从实质主义而非形式主义来诠释伦理学,并重视实践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对于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构建目标、构建内容、构建途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以伦理为主体、以实践哲学为特点,其伦理精神是一种以求善为目的德性伦理精神。概而言之,它主要有以下四大思想特征:道德理想主义,知行合一,利他主义家族情感主义。我们认为,这些思想的合理内核直到今天对大学生仍有其积极的道德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等人为代表,伦理学有"幸福论"和"义务伦"之分。从"哲学—伦理学"论证的角度看,幸福论认为有规定幸福的永恒的规律;而义务论则认为个人的自由意志才是道德生活的决定性因素。从伦理学的这种范式的转变看,西方哲学家将研究的注意力往往放在了道德行为和道德原则的研究上,而忽略了对道德品质的研究。然而,要解决社会的公正,单靠社会道德是不能实现的,于是伦理学的研究必然转向制度伦理。在现代语境下,美德传统是一种软约束,建设现代道德,还需要制度伦理的辅正,加大制度规范对现代公民的道德和行为约束,使全体社会成员在稳定有序的、合乎人性健康生长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被塑造成具有现代性人格的一代新人,这是现代化道德建设的时代使然。  相似文献   

8.
道德不仅是融通休闲活动诸维度的中介,而且是休闲活动境界提升的内在动力。道德作为人们把握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是最活跃的因素,渗透在休闲活动的各个维度中。虽然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古老的话题,但是休闲在伦理学领域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专门探讨,"休闲伦理学"还是一个新的学术领域。随着休闲在人们全部生活中的比重的增加,相关伦理问题在休闲研究中逐渐突出,休闲伦理研究的迫切性日益凸显。考察休闲伦理研究的历史源流,对于未来休闲伦理学学科的建立,以及当代中国休闲伦理建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锡军  赵本纲 《前沿》2014,(21):68-69
纵观古今中外伦理学、伦理、道德与道德观的研究和社会发展历史的演变,基本可以将伦理、道德体系和相关的学说、学术体系划分为四种。对伦理道德体系进行科学划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伦理道德现象,明确理想的现实主义需要构建怎样的道德理论体系和道德实体。  相似文献   

10.
传媒自由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理念。传媒自由理念本身就预设了其价值合理性及道德责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当前的传媒自由已经背离了自由的真实含义.忘记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因此.传媒伦理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学界与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传媒伦理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研究如何运用普遍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去解决传媒领域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传媒职业道德的学问.作为一种规范的传媒伦理具有两个向度,一个是自律的个人德性的向度:一个是他律的传媒制度伦理的向度。因此,传媒伦理建设也应该围绕着这两个向度展开。目前传媒伦理的理论指向问题就是.传媒伦理究竟是个人德性的,因而是私人道德.还是公共的德性,因而是行业制度的道德.无论传媒伦理的哪一向度都不足以单独支撑传媒伦理大厦,单独强调某一向度都不能解决传媒领域中的道德问题。传媒伦理应是私德与公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余纪元先生在《德性之镜》这本书里,将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伦理思想做了比较,认为孔子伦理学可以用德性伦理来标志。然而孔子的思想能否用先验理性作为基础,是值得探讨的。从本源的诗情出发,儒家伦理应为诗性伦理。  相似文献   

12.
论国家伦理是警察伦理存在的正当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警察伦理是指行使国家警察权的公职人员所应当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在我国当前社会背景下,对警察行为进行伦理控制十分必要.警察伦理的正当性基础是国家伦理,它是国家伦理在警察实践中的具体表达.国家伦理是一个国家作为主体所具有的道德性,它具有对内和对外两个维度.警察伦理主要包括为民服务、承担责任,保护权利、服从法律,奉守良知、接受监督,诚实信用、光明磊落,勤恳敬业、终身学习等具体的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3.
黄伟 《求索》2008,(12):195-196
西方文学的动物叙事源远流长,代有佳作,在社会伦理、宗教伦理、生态伦理三个维度上对人类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索。在社会伦理的维度上,它涵盖了西方的社会伦理探索的全部过程;在宗教伦理、生态伦理的维度上,它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人类的道德自我完善。西方文学的动物叙事成为人类德性之路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14.
何良安 《湖湘论坛》2001,14(5):82-83
制度伦理是相对于德性伦理而言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在经济结构上是一个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过程,从伦理道德上讲则是一个由德性伦理为主向制度伦理为主的转化过程。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未完成时期,各种新旧伦理观念相互冲突,善恶界限模糊,当来自宗教伦理及传统的德性伦理等方面的约束减弱,信仰危机日益加深,个人陷入精神的焦虑的情形下,在社会伦理的调适方面,更加注重从制度方面来解决现实的伦理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客观趋势。 一 制度伦理有两方面的含义。制度伦理的第一层含义是指制度中的伦理即存在于社会基本…  相似文献   

15.
童玲  姜炜 《理论月刊》2006,(7):42-44
伦理学是有关道德的哲学,其核心问题是“善”与“不善”。传播伦理是伦理学在传播领域的实践,是贯穿在整个传播进程中的道德观念。传播伦理中的道德不仅是调整各种关系的社会规范,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在传统文化笼罩下形成的一种集体的价值观与心理积淀,是传播过程中的无意识。本文主要分析了韦伯的新教伦理思想,并从传播文化价值观以及新闻叙述的视角分别阐述了传播伦理的历史追踪和现实折射。  相似文献   

16.
伦理秩序有底线的、正常的和美好的三个层次,其中底线伦理秩序基础脆弱,处于有序与无序的边缘,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社会成员挑战道德底线而使社会陷入混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恢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的伦理秩序,但也只是达到了底线的层次。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底线伦理秩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而且难以通过既定的构建方式消除。导致这种挑战的主要原因在于公众致富心切、政策过度激励致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未能得到有效扼制,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了应对当前底线伦理秩序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适当调整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的思路;需要通过政策导向和政策激励的调整,引导和推动社会公众追求全面而自由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坚守底线伦理,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严防整个社会生活的市场化和资本化;需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实践和新要求,构建对人们既能起到规范作用又能起到引导作用的新的社会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家庭伦理对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规定着家庭成员之间各种不同的道德义务,又是衡量评价家庭成员言行是非、善恶的重要标准。加强家庭伦理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是美满幸福生活的力量源泉。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可以起到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和谐的家庭伦理建设应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对民间伦理研究的意义、方法,及资料凭藉做初步的研讨,以期为民间伦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奠定基础。民间伦理研究不仅是全面准确地把握伦理文化原貌的必要前提,同时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亦有重要的方法启示。民间伦理研究的方法主要体现为两个结合,即伦理学的价值分析与民间思想素材的结合,社会史研究的微观视角与人类学、社会学研究宏观视野的结合。由于对象的特殊性,民间伦理研究对来自民间的思想素材需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伦理学的生态道德教育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强调要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要求人们承认和确立自然界的价值和权利,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这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伦理观念的支撑。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当前需要大力推进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公益广告规范伦理价值即是将公益广告纳入规范伦理视角,以规范伦理为中心,从规范认知和论证开始进行道德教育,帮助人们认识规范,确立信念,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理性能力,从而形成自觉践行规范的意念和行为。在对公益广告的案例以及公益广告效果的分析基础上,不难总结出公益广告规范伦理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