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公民广泛积极有序地政治参与,而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不高,甚至出现政治冷漠现象。本文试图在经济、历史文化、公民意识、政治参与渠道等方面分析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冷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突破了传统政治参与的种种限制,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改变着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使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与水平得到提升,这无疑给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它同时也使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有关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专注于特定时点或短时段的静态分析往往导致不同学者之间的看法分歧,而对其发展演变脉络的跨时段动态分析,则将我们引向一个更可能达成共识的结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处于持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回首过去,70年间出现了三波主要的政治参与浪潮。新中国成立后,动员型政治参与的高涨使普通公民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涉入政治生活;改革开放后,自主性政治参与涌现,公民政治参与面临参与动机、方式及参与者与政府关系等多重转型;世纪之交以来,政府主导型政治参与兴起,公民与政府、社会与国家之间呈现更加良性的互动。三波政治参与浪潮的顺序发生,彰显了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从无到有、从形式到实质、从浅表到深入的发展历程。国家社会关系的变迁构成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深层逻辑,而执政党对建设社会主义事业、革新社会治理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探索则是决定国家社会关系格局并进而推动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直接动力。展望未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必将继续向纵深发展,而其未来发展步伐无疑仍将取决于执政党的努力作为。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可能。网络政治参与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参与方式的直接性和隐匿性、参与途径的多样性和参与过程的便捷性。网络政治参与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它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回应性参与和主动性参与、理性参与和非理性参与等方面。扩大中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应该从政府意识、电子政务建设、缩小数字鸿沟以及立法规范入手。  相似文献   

5.
网络反腐:权力监督的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以自下而上方式出现的网络反腐是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这种公众通过网络以政治参与的形式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的方式,提升了公众参与反腐败行动的积极性,被证明是有效的权力监督新形式.网络反腐的优势与缺陷同在.为此,应当构建网络反腐模式的制度支持;建立网络反腐模式的法律机制;培育公民社会及公民精神,促进网络反腐;运用网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6.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政治参与渠道狭窄、公民话语权缺失的窘境.强化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政府回应的路径建构,在社会分层整合、加快民主化进程、提升政府公信力、实现公共政策合法性和消解网络无政府主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强化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要求政府在回应理念、回应原则和功能向度等方面加强理性认知,构建系统化的回应平台,建立重大决策网络民意征集制度和网络发言人制度,强化政府回应压力机制和意识唤醒机制,培育富有建设性的网络公民,以法规范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并形成与体制内制度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蓬勃快速发展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形式——公民网络问政。网络问政在推动公民参与政府活动、加强政府监督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从公民参与理论分析了网络问政的价值取向,同时,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也对政府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文章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进而在规范公民参与网络问政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民无序政治参与对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民主政治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构建和谐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和谐社会需要的是有序的、理性的公民政治参与,应该通过发展社会组织、提升公民政治文化素养、进一步规范民主制度等措施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弱化无序政治参与对和谐社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实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从自发性无序到有序的可行性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以主导力量的不同,可分为官方组织引导性的网络政治参与和公民自发性的网络政治参与。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和公民民主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公民自发性的网络政治参与逐渐成为主流。自发性带来网络政治参与活力和积极方面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自发性无序的问题。如何既能发挥自发性的优势,又能较好的规制自发性无序的问题,从而实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自发性有序的健康发展,本文为此将主要探讨实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自发性有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互联网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深度、广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自身特有的特点和较为复杂的发展态势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把握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特点,探讨有效的导向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维度下的中国网络政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中国的网民总数已经达到3.16亿人,网络政治参与的时代到来。公民社会需要民众表达自己的声音,在中国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尚未深入进行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政治的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可能。"互动性"是网络政治的特质,具有社会学理论基础。中国网络政治路径的建构,将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未来形成提供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参与的创新形式,对发展现代民主政治参与起到了重要作用。透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规现状,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律规制有其现实的主体价值、社会价值和国家价值。同时,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律规制面临着现实困境,主要有主体困境、立法困境、执法困境、守法困境、制度困境等。面对如此复杂的现实窘境,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制度层面去破解,进而推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规建设,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各类风险性问题不断增多,在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只有树立敏锐的风险意识,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对民众的有序参政意识培育,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完善有利于公民政治参与的各项法律制度,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广泛有力的社会资源,才能使公民政治参与真正走向有序化。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政治参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适应的政党制度,具有政治参与功能,能够吸纳、组织和疏导公民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要求,有利于各阶层群众的利益表达,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维护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思想与行为关系理论,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在学理上有着密切联系:公民意识各要素整体作用于政治参与,或驱动、或规范、或调整政治参与行为过程,表现出平衡与失衡两种结构特征;正向的政治参与积极作用于公民意识,负向的政治参与消极作用于公民意识。要通过培育公民成熟的公民意识,支持公民自主理性有序的政治参与,形成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促进双方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影响我国大学生公民参与状况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公民参与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不仅与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利益、社会资源状况、社会政治态度及社会联系的状况有关,而且与参与制度的状况有关.改进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改革选举制度,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公民参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姚琨  刘斌 《工会论坛》2004,10(1):92-94
政治参与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实现形式 ,它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现阶段 ,中国正在经历的改革使当代中国的利益关系、权利结构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参与的需求扩大 ,成为参与扩大的根本动因。然而我们同时看到参与政治的动机越来越复杂 ,政治参与对政治系统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我国公民文化的缺失、市民社会发育的不健全和社会经济的制约给我国推进政治参与带来了许多困难 ,因此必须扩大“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要着眼于 2 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这一伟大目标 ,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历史条件基础上 ,稳步地推进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8.
《青海人大》2007,(1):56-58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强调“公民的有序参与”。并把它作为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又指出:“要丰富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参与愿望增强的要求,从基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无独有偶。被称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最新发展的“协商民主”,也特别强调公民参与对民主政治的重要性,认为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对话、协商、讨论对于政治民主具有实质性意义。这里涉及到了不同民主制度下的一个共同话题: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政党协商民主政治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党协商民主一直存在于我国的国家政治生活中.当代中国政党协商民主是指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的协商.在当代中国,发展政党协商民主对于完善国家政治制度、规范社会政治行为、塑造社会政治文化、提升公民政治素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公民在网络上参与政治活动日益频繁,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这一特殊政治动员形态由此产生,并且多发易发。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的发生既有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分化、网络特性的客观因素,也有政府工作、干部作风、公民认知的主观因素。它的发生会给政府形象、干群关系、社会稳定带来不良后果。为此,政府应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从严治党,强力推动反腐倡廉,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改善舆论宣传工作,规范网络空间管理,从而有效预防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的发生,遏制其发展,减轻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