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笔者为了采IBD(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鸡的组织,制造当地野毒株的灭活疫苗,对IBD发病或死亡鸡用琼脂免疫双扩散试验测定了各脏器组织的含毒量。发现只有鸡的法氏囊组织中能直接检出病毒抗原,其他组织中均不能直接检出。材料与方法 ①病料:从临诊病例中,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症检查和剖检变化符合IBD的76只鸡采集心、肝、脾、肺、肾、胸腺、肌肉、脑、脊髓、法氏囊和肠管等11种器官组织。②IBD标准抗原、阳性和阴性血清,系农业部动物检疫所提供。  相似文献   

2.
1987年9月,厦门海仓某个体户养鸡场发生了一种以排粪困难、在挤出白色稀粪的同时发出“咯咯”尖叫声,法氏囊腔内有大的干酪样硬块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相似文献   

3.
为确诊湖北省某鸭场自然发病的13日龄雏蛋鸭的死亡原因,对送检的7只病鸭进行了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病毒PCR/RT-PCR检测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病鸭临床症状为头肿大流泪,脚软,共济失调,排白色稀便。病理剖检观察到病鸭有严重的全身浆膜纤维素性渗出和脾坏死,法氏囊、胸腺萎缩;分离细菌的培养鉴定结果为革兰阴性短杆菌,16S rRNA测序结果鉴定该分离菌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药敏试验得出该分离菌对头孢类和阿莫西林等敏感;通过病毒特异性引物扩增出鸭呼肠孤病毒条带;组织病理学观察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脾坏死,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减少。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批鸭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与鸭源呼肠孤病毒混合感染而导致大量发病死亡的。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临床上主要以下痢为特征。1992年元月,天水市某鸡场饲养的25日龄依沙雏鸡,爆发了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引起大批鸡只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鸡结核病是由禽型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 2 0 0 0年湖北省潜江市某养鸡户饲养本地土种鸡 15 0 0只 ,当年 7月份以来 ,鸡群陆续出现精神沉郁、消瘦等症状 ,每日死亡 1— 2只。 9月份送来死病鸡 2只和病鸡 5只 ,经过临床观察、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鸡结核病。1 临床症状病鸡缩颈呆立 ,羽毛蓬乱无光泽 ,翅下垂 ,鸡冠和肉髯萎缩、颜色变暗、发紫、干燥 ,胸部肌肉极度消瘦 ,严重者饮食废绝 ,贫血 ,拉痢 ,最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2 病理变化剖检见肝、脾肿胀 ,并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结节 ,整个肠道浆膜面散在大量绿…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发生于3~6周龄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鸡群感染IBD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死亡,并导致鸡体的免疫抑制。鸡场如果消毒隔离措施稍有不慎,一旦爆发该病后,会连续发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一个鸡场来说,掌握IBD在鸡场内的发病规律,及时采取  相似文献   

7.
1984年12月,新会县环城区某集体鸡场和江门市郊某专业户鸡场相继发生鸡急性传染病,引起鸡只大批死亡。本病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学检查、动物试验。诊断为鸡葡萄球菌病。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新会县环城区某集体鸡场,饲养新蒲东鸡1100只,1984年12月29日鸡45天龄时,开始有2只鸡病死,以后蔓延很快,至1985年1月2日止,死亡605只。江门市  相似文献   

8.
(一)发病情况 1988午4月23日,长春市郊某养殖专业户从外地购进10日龄的健康鹌鹑2000只,养在两间房内,地面均铺木板条,在进雏前屋内未经消毒。7~11天后开始发病,有3只鹌鹑病死,数日后相继发病,死亡900只,发病期间曾用痢特灵治疗无效。 (二)临床症状 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缩颈闭目,羽毛蓬乱,双翅膀下垂,排白色稀粪便,中后期有的出现趾关节肿大,跛行等症状。有的呼吸困难,发生抽搐。一般经2~6天死亡, (三)病理剖检 先后对20余只病死鹌鹑进行削检观察,其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皮下呈紫红色或黑红色,有红色渗出物,皮肤和胸腹部肌肉出现点状出血斑;肝微肿,紫红色有花斑,个别病鹌鹑腺胃乳头出血,有肠炎变化,十二指肠充血出血,肠内充满黄绿色粘稠内容物,直肠充血出血,蓄积白色粪便。 (四)实验室检验 从病死鹌鹑无菌采取皮下炎性渗出物,心脏,肝脏,脾脏等病料。  相似文献   

9.
宁安市镜泊乡镜泊村曲某饲养水貂 1 5 7只 ,2 0 0 1年 9月 2 7日早晨有 6只水貂突然发病。病水貂主要表现精神不振 ,厌食 ,喜卧 ,喘息 ,于当晚 9时左右死亡 4只 ,至翌日又死亡 5只。1 临床症状病水貂精神极度沉郁 ,食欲废绝 ;呼吸迫促 ,头部频频上扬 ,鼻孔流淡红色液体 ;喜卧 ,站立不稳。多于发病后 1 2h左右死亡。2 剖检剖检病死水貂 ,肺体积明显增大 ,表面光亮 ,呈深红色 ,散在灰白色粟粒状结节 ,切开肺组织有大量淡红色泡沫状液体流出 ;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 ,支气管淋巴结肿大 ,呈暗红色 ;胸水增多 ,呈淡黄色 ;脾肿胀 ,呈桃红色 ;肝呈…  相似文献   

10.
1986年元月,成都动物园从四川凉山州金阳县收购短尾猴(M·S·thibetana MilneEdwards)38只,在观察室隔离观察期间发病,3~5天后死亡14只,30天后又死亡2只。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寄生虫学检查,确诊为针形结节虫(Oesophagostomum aculeatum linstow 1879)病。驱虫治疗后康复。 (一)临床症状及尸体剖检 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渴、腹泻,粪便带粘液。后期食欲废绝,稀便呈暗红色。尸体解剖,见小肠严重充血,结肠和盲肠粘膜层有许多水泡样暗红色结节,结节内充满黑红色粘稠液体,并卷曲一条乳白色线虫。用反复沉淀法检查肠内容物,未发现寄生虫。其它器官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9月 ,河南省浚县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 70 0 0只樱桃谷鸭于 15日龄时突然发病 ,死亡 3只。以后发病、死亡逐渐增多 ,死亡率达 11%。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镜检 ,确诊为鸭曲霉菌病。通过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临床症状 雏鸭卧地不愿走动 ,精神不振 ,采食减少 ;呼吸困难 ,发出沙哑声 ;眼流泪、结膜潮红 ;有的排黄色稀便。剖检变化 共剖检死鸭 6 8只 ,主要剖检变化是 :肺和气囊上有数量不等米粒大至绿豆大的结节 ,为淡黄色或灰白色 ,内容物呈干酪样 ,切面呈轮层状。有的病例肺和气囊上结节融合成大的团块。有的肝稍肿胀。  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东台市公园猴群发生以视力减退、嘴唇麻痹、流涎、共济失调为特征的疾病 ,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组织切片检查 ,并结合长期饲喂霉变玉米 ,诊断为霉玉米中毒。发病情况 猴群于 1999年 12月底开始发病 ,病初精神萎顿 ,低头嗜睡 ,视力减退 ,严重的病猴视力消失 ,嘴唇麻痹 ,吞咽困难 ,流涎 ,步态不稳 ,共济失调 ;严重者蜷缩于一角 ,最后衰竭死亡 ;前后死亡 11只 ,病程达 1个月。经检查 ,饲喂的玉米已发生霉变。剖检病变 皮下脂肪黄染 ,肝肿胀、硬化、表面散在有许多黄色粒状的小结节 ;胃粘膜发生出血溃疡 ,有弥漫性坏死灶 ;肾、脾出血。…  相似文献   

13.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人畜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肉鸽在我市尚属首次。 1998年 7月某肉鸽专业户鸽群发生结核病 ,经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该鸽场再无新病例发生。1 发病情况1998年 5月 ,我市某养殖专业户从外地引进 6 5日龄肉用王鸽 6 0只 ,7月初发现有 5只鸽精神沉郁 ,羽毛蓬乱无光泽 ,缩颈 ,闭目 ,垂翅 ,呆立 ;虽有食欲 ,但病鸽日渐消瘦 ,个别病鸽出现稀便。2 病理变化2 .1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鸽 5例 (2公 3母 ) ,鸽体极度消瘦 ,皮肤苍白 ,肌肉萎缩 ,胸骨显露 ,皮下和腹腔内脂肪消失 ;肝、脾、肺、肾、卵巢、睾…  相似文献   

14.
苍溪县印合水库引进一批绍兴麻鸭,饲养不久暴发鸭瘟和巴氏杆菌病,导致水库周围防护林中的20余只野生白鹤也发生巴氏杆菌病,病鹤多萎缩停栖在水库周边的水草上,已有5只死亡。我们在抢救病鸭时,对病鹤也进行了诊治。临床症状 病鹤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缩颈闭眼,不愿走动,废食,口渴增加;个别鹤站立不稳,闭目;排黄色、灰白色或绿色稀粪;体温42℃左右,呼吸困难;重症鹤发病1~2d死亡。病理变化 剖检刚死病鹤2只,主要表现为腹膜、皮下组织小点出血;心包内积有淡黄色液体,心外膜出血;肺充血并有出血点;肝稍肿,呈棕色…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8月初 ,吉林省某麝鼠养殖基地养殖的麝鼠感染了以发热、下痢、肺出血、呼吸困难、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及细菌学检查 ,确诊为麝鼠鼠伤寒沙门菌病。1 发病情况  某麝鼠养殖基地饲养麝鼠 198只 ,发病 2 0只 ,死亡 9只 ,发病率 9.9% ,死亡率 45 .0 % ;其中死亡仔鼠 6只 ,占总死亡数的66.6%。2 临床症状病鼠食欲减退或废绝 ,体温达 40℃ ,嗜眠 ,步态蹒跚 ,渐进性消瘦 ,下痢 ,个别有呕吐 ;粪便混有黏液 ,被毛蓬乱、粘结、无光泽 ;一般于发病后 2~ 7d死亡。3 剖检变化对 9只死亡麝鼠剖检 ,其…  相似文献   

16.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散发性人畜共患病,鸡李氏杆菌病极少发生,广西尚未见报道。2000年8月2日,南宁市某养鸡场1群雏鸡发生以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疫病,经诊断为鸡李氏杆菌病。1 发病情况该鸡场于2000年6月6日购进2200只1日龄雏鸡,1日龄时免疫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2日龄时进行新城疫免疫。该群雏鸡于4日龄开始发病,8月2日止共发病500多只,发病率为22.7%;死亡310只,病死率为62.0%,病程为1—3d。该场曾用恩诺沙星治疗无效。2 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闭眼、缩颈、震颤、行走不便,有的病鸡双腿呈前后叉开姿势。3 剖检变化剖检4只病鸡,其病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1985年,据县兽医站门诊记载,全县有39个鸡群,16000多只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平均死亡率为18.1%,给养禽户造成较大损失。为了探讨IBD对免疫的危害程度,正确估计IBD对生产中的危害性,我们对IBD病愈鸡再接种新城疫Ⅰ系苗后抗体水平进行了测定。 (一)材料及方法 1.试验鸡:选自经实验室确诊为IBD的S鸡场的两群病愈鸡,其中A群1885只,47日  相似文献   

18.
对两个鸡场发病鸡群的病理剖检发现,病鸡和死亡鸡肝、脾异常肿大,为正常体积的3~4倍,肝重为体重的13.83%、脾重为体重的1.87%。病鸡临床上无特异症状。用鸡大肝和大脾病(BLS)标准抗原和阳性血清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对早期发病鸡群进行调查,鸡场Ⅰ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10,抗原阳性检出率为6/39;鸡场Ⅱ未查出抗原。证实我国已存在BLS病。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病毒(IBDV)的自然宿主只限于鸡,但最近报告其它鸟类和实验小动物也有感染,火鸡为隐性感染(平井克哉,1979)。IBD是由于法氏囊(BF)受到病毒感染的结果,能导致免疫抑制。许多养鸡业发达的国家把IBD列为禽病的三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贵阳黔灵公园动物园从成都动物园来贵阳展出的黑豹发生疑似传染性肠炎而死亡(经剖检,未作病原确诊)。接着1只非洲雄狮发病死亡,经症状观察,剖检变化,组织学检查以及WBC计数、HA和HI试验,确诊为泛白细胞减少症。剖检变化 死狮尸僵不全,唇、齿龈、下颌水肿,手触有波动感,牙齿龇咧。①剥离胸部皮肤,皮下有淡黄色渗出液。②肺和气管充血和出血,气管呈红色,肺尖叶、心叶、膈叶等气肿,肺泡明显,肺门淋巴结出血。③脾萎缩,呈紫蓝色。④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