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7年 4月,我由山东平度县西海中学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医大, 8月份被分配到前卫华东第三野战军九兵团十九院任护士,由此开始了难忘的战地救护工作。其间,先后经历了三年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参加了许多著名的战役和战斗。先后 8次荣立战功,并获得 2枚功勋奖章。 8年的军旅生涯,最难忘的是在朝鲜战场的日日夜夜,那里的战地救护生活,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轻装入朝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也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新时代的开始。那时,祖国大陆就要全部解放,人民大军正以摧枯拉朽…  相似文献   

2.
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政当局根据作战战区不断扩展的形势,为了组织和协调各战区的战地救护和医疗工作,更便于集中领导与管理,于1938年6月在长沙将战时救护委员会及有关医护、医疗事业的人员,改组成立了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救护总队与国民党行政院卫生署在长沙合办“卫生署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总所”,招收社会上医护人员及流亡青年,  相似文献   

3.
那是援越抗美战争如火如荼进入第二年的1966年春节前夕,大队f团)政治处宣传股周茂典股长推荐我去支队(师)政治部参加筹备一份叫《战地黄花》的小报,以便在全师交流战况和各种信息。这期间,经历了一件使我终生难忘的事:我参加接待并见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在越南,我们中国战士和越南人民都习惯称他胡伯伯。  相似文献   

4.
正祖国,对于我这个曾经在战火中淬炼的"驻外记者"而言,是最强大的依靠,最坚固的后盾。新中国70华诞之际,年近70岁的我也不觉回忆起自己在境外一段段心系祖国的难忘经历。作为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记者,早在1979年,我就应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义无反顾地穿起军装,随军做首次战地采访。那年,我和女朋友计划年末结婚。她到火车站送行时,手中挥舞着国旗,令我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5.
从学校毕业到纪委工作的 8年间,我轮换了 3次岗位,当过秘书,查过案,搞过教育和宣传报道,每个岗位都留下一些让我终生难忘或痛苦或快乐的故事。   有人冒用我的姓名向省、市领导反映市纪委   1993年 8月,我大学毕业拿着厚厚的作品集和政法学院的毕业证、自学取得的会计大专证自荐到家乡所在地的市纪委工作,成为当年 400多名毕业生中唯一一个直接进入市级单位的人。在我参加工作第 8个月的一天,市纪委姜书记突然将我叫到办公室,问我是否给市委书记写过信,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递给我一封反映信,信是打印的,署的竟然是我的名字 !…  相似文献   

6.
难忘巴黎地铁徐振强作为新华社记者,我在巴黎工作生活了4年有余。有人说,一个国家地铁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象征,对此,我深有感受。巴黎的地铁如同举世闻名的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塞纳河一样,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巴黎的地铁四通八达,既方便,又...  相似文献   

7.
我1989年任虎城区楚家乡副乡长,邓平寿当时任乡党委书记。到2002年我离开虎城调大观镇工作,已和邓平寿共事14年。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口头禅,叫我难忘。  相似文献   

8.
回顾与思考     
我于1979年9月调入自治区党校从事教学工作,2002年退休。在我23年党校教学生涯中有22年是在新疆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度过的,可以说是亲历了经济管理教研部的成立和发展,这也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教学经历。  相似文献   

9.
从80年代初开始,根据原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工作安排,我与其他几位同志参与了“战动总会”史料的征编工作,和当年曾在战动总会工作过的许多老同志有过多年朝夕相处的交往。老同志们不顾年迈体弱,严肃认真、孜孜不倦的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予了我深刻的教育。“战动总会”的全名是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它是抗日战争初期,由周恩来与阎锡山谈判商定,在晋察经战地建立的、吸收各党派、驻军、政府、群众团体代表参加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战时政权组织。邓小平、彭雪枫、程子华、南汉定作为中共代表参加,实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0.
薄老是我崇敬已久的老一代革命家。我在中央档案馆工作期间,曾经接触过一些牺盟会、决死队的历史档案,看过以后,薄老在我心目中,又增添了一层传奇的色彩。万万没有想到,1993年,在我64岁以后,居然有幸到这位传奇老人的写作班子里工作,一干就干了将近10年。这10年,在薄老的亲切关怀和严格训迪下,我得到的教益是终生难忘的。  相似文献   

11.
我作为一名保健医生,很荣幸地在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了三年。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伟人的风采,亲耳聆听了伟人的教诲,他那浓重的四川乡音至今萦绕在我的耳边。小平同志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那么亲切,富有启迪意义。那时,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经过十年动乱,中国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日夜操劳,呕心沥血。为了进一步确定党的大政方针和国家的前进步伐,他经常到全国各地视察,不辞劳苦,调查研究。我在小平同志身边工作期间,他…  相似文献   

12.
张序江 《湘潮》2008,(9):4-9
1965年,我和外交学院研究生班的几位同学被提前抽调进外交部工作,就此走上了外交工作岗位。外交成了一生的事业。回忆起周恩来总理当年对年轻人的言传身教,至今倍感亲切,永久难忘……  相似文献   

13.
吴晓燕:我在进京“红旗”车组——T/8次客运列车上工作已经13年了,通过公开竞聘担任列车长也有5年。算起来整整有6年的时光是在列车上与旅客一起度过的,客运工作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夏天,我经历了最难忘的一件事:就在列车执行北京——成都的运行任务,开始  相似文献   

14.
我是山西人,1958年6月我被分配到沈阳的东北制药总厂实习了两年。两年的实习生活中,我感受到了东北人的直爽、豪放与热情。特别是师傅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心更是让我永生难忘。当时我就已经把沈阳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5.
1981年1月至1986年2月,项南主持福建省委工作。当时,我在省人事局工作,多数是主持日常工作,经常得到项南的教诲和启迪,留下了许多终生难忘的记忆。 在福建期间,项南高瞻远瞩,勤政爱民,胸怀开阔,光明磊落,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福建的改革开放费尽了心血。  相似文献   

16.
援藏记事     
张少宝 《求贤》2014,(1):58-58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岁月令人难忘,总有一段经历让人刻骨铭心。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我作为天津市第六批援藏干部,也是全国老干部工作系统的首位援藏干部,在西藏昌都担任昌都地委老干部局副局长。3年援藏的工作经历和生活感悟,让我永生难忘。  相似文献   

17.
难忘的三天竟日长谈──缅怀敬爱的任弼时同志李新自从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和领导、和下级、和左右同志不知有过多少次谈话,但连续三天做竟日长谈,却只有一次,那就是1948年夏天和任弼时同志的谈话,因此毕生难忘。大约是1948年的8月末,我在永年接到党中央的来...  相似文献   

18.
1946年12月,我在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侦察营二连一排三班任班长,许世友同志是我们第九纵队司令员.由于侦察营的活动直接由纵队司令部直接指挥,因而我们这些侦察兵见到纵队首长的机会比较多.从那以后的十几年中,我与许世友司令员有过多次接触,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朱镇中 《党史纵览》2009,(12):47-51
1938年3月,我被分配到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通信排任班长,从那时起,认识了支队司令员张鼎丞。1938年7月至1939年5月,我担任了他的警卫员,同他密切接触了10个多月时间。他那突出的组织领导能力、忘我的工作精神、严于律己的高贵品质、以诚待人和关心爱护战士的长者风范,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0.
师友相逢手足亲,同舟共济迎新春。难忘战地办军校,多亏校长指迷津。1998年的春节过后第一个星期日——2月1日,我和5位年逾古稀的战友,确切一点说是学友,欢天喜地来到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徐深吉将军的住处拜见这位老将军。75岁的学长王枫林首先向徐将军报告:“徐副校长,我们几个人都是你的学生,也都是1945年至1948年晋冀鲁豫军区军政大学的毕业生,来看望你,给你拜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