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未对商标“平行进口”作出明确规定。依“权利穷竭理论”和“地域性理论”,对商标“平行进口”问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在立法时对商标“平行进口”是禁止还是允许,一定要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和国际公约、条约的有关规定。商标领域的“平行进口”、专利产品的“平行进口”、版权领域的“平行进口”的立法倾向应有所不同,对商标“平行进口”应允许并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2.
商标平行进口是涉及知识产权和市场经济两方面的问题,各国对此的规定也各不相同,有的国家规定许可平行进口,有的国家规定区域内许可商标平行进口.有的国家规定禁止平行进口。可从法理学和经济学角度提出我国商标平行进口的立法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揭示商标权领域平行进口产生的原因及问题,并在分析有关国际公约、欧盟以及美、日等国对此问题的态度和法律规定的基础上,提出并阐释了我国在商标权领域应根据国情及对外贸易的需要,以允许平行进口为原则,以禁止为例外的立法和应对策略。最后从法理上论证了国际贸易中商标商品平行进口的合理性及赋予其合法地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商标平行进口具有合法性,但在允许平行进口的同时应对违反公平原则的行为予以限制,以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上海利华诉广州进出口贸易公司商标平行进口案,再次向立法机关提出对这一问题进行立法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商标平行进口具有合法性,但在允许平行进口的同时应对违反公平原则的行为予以限制,以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上海利华诉广州进出口贸易公司商标平行进口案,再次向立法机关提出对这一问题进行立法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贸易的激增,商标平行进口问题日益凸显与严重。国际法以及各国法律对该问题尚无统一观点,而我国不论是在立法领域还是司法实践上都对该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使得这一问题成了法律上的空白。商标平行进口不同于商标法上的侵权行为,应当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给予其适当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7.
商标平行进口不仅是知识产权问题,它涉及诸多问题,各国要综合考虑进出口贸易等多方面因素,才能确定对平行进口的认同与否。因此,对国外立法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吸收,可以为我国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依据,以避免走弯路。  相似文献   

8.
欧盟在欧盟条约、商标法体系等法律中已经确立了平行进口的一般合法性。在考虑平行进口的例外时,欧盟2002年的一个案例表明要考虑下列条件:平行进口商的行为是否受欧盟条约竞争规则保护,是否属于“客观必要性”,是否具有一般必要性的情形,是否履行了重贴标签的通知义务。这对研究我国平行进口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权利用尽原则、地域性原则与商标平行进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平行进口问题是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相结合的产物,其相关的理论主要是商标权人的“权利用尽”原则和商标权的“地域性”原则。“权利用尽”原则往往是对商标平行进口持肯定态度者的理论依据,而“地域性”原则是对商标平行进口持否定态度者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浅论知识产权平行进口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平行进口的理论研究平行进口(Parallelimport)指知识产权在本国受保护的情况下,一进口商在未获外国知识产权人授权或许可而将购得商品输入本国。平行进口涵盖了专利、商标、版权等领域,其特点是:其一,发生前提是第三人从一国进口到另一国的产品是通过购买等合法方式取得的。假冒他人商标或者未经专利权人同意而制造的产品,要受到法律的惩处,不属于平行进口的范畴;其二,涉及两个地域:第三方从一国得到知识产权产品后进口到另一国,这两个地域的法律是否允许平行进口要依国内法律决定;其三,有两层法律关系:一是知识产权人和…  相似文献   

11.
对商标犯罪对象的甄选 ,反映了立法者的认识能力、立法时的犯罪态势以及立法者对社会利益的综合衡量。目前我国刑法中商标犯罪的犯罪对象均为注册商标 ,对未注册商标不予保护。在注册服务商标的保护方面 ,我国刑法仍然存在漏洞。借鉴WTO规则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 ,结合我国商标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进一步扩大商标犯罪之“商标”范围。但同时应注意刑事司法应当恪守罪刑法定原则 ,不能超越刑事立法任意扩大犯罪圈。  相似文献   

12.
商标权的保护是各国商标法的核心问题。强化对商标权的保护 ,是中国商标制度发展的关键。 TRIPS协议对中国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我国于 2 0 0 1年 10月 2 7日通过的经第二次修改后的《商标法》,吸纳和借鉴了 TRIPS协议中的有关规定 ,增加了商标确权的司法审查程序 ;确立了商标行政诉讼第三人主体资格 ;明确了销售侵权责任 ;对侵犯商标权的赔偿数额做出了较详细的规定 ,便于司法审判机关实际操作 ;为及时有效地保护权利人的利益 ,规定了诉前临时措施 ;加强了行政机关的执法力度。从多方面完善了商标司法与行政执法 ,提高了商标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国驰名商标保护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商标法》对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 13条和第 41条 ,本文认为前述规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 ,商标法为鼓励当事人注册 ,以加强对商标的管理 ,规定未注册驰名商标不能实行跨类保护 ,有以工具理性取代自然理性之嫌 ,值得检讨 ;其二 ,在恶意注册他人驰名商标场合不规定撤销期 ,有违民法一般法理 ,在实践中亦弊端甚多 ,如容易滋生新的恶意和导致注册秩序的不稳定 ;其三 ,缺少“先用权”制度和赋予在先驰名商标所有人对后注册人在撤销期使用商标行为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制度。针对前述立法不足 ,本文提出了相应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标侵权如何进行判断,是商标法理论与实践中极其重要的课题,由于我国商标法立法中关于商标侵权判断的规定存在较多争议,司法实践中也遇到各种问题均难以解决,文章就商标侵权的判断核心进行论述,分析了各国立法例,探讨了有关商标侵权判定标准的合理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加强对商标权的保护。各国开始将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对象扩展到场地出租人提供侵权便利的行为。虽然我国《商标法》并未将出租人违法行为明确列举为商标侵权行为之一,但仍可在我国立法中找到有关出租人责任的法律依据。为了明晰商标侵权案中出租人责任的法律构架,本文从法律规定、法学理论、司法实践等方面剖析了出租人责任的法理所在。  相似文献   

16.
商品化权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一种权利类型.国际组织及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其纳入法律保护的范围。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商品化权,有关权利只能通过《民法通则》中的人格权相关规定或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特别法予以保护。但按照上述保护方法和途径只是保护商品化权的某个侧面,在保护范围争强度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目前没有明确立法的情况下,我们只有通过现有法律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来逐渐实现对商品化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试论商标的"反向假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2月1日实行的《商标法》将商标的“反向假冒”行为规定为商标侵权行为。国外的法律规定中或将之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或视为商标侵权行为。本文通过对一起案例的分析,在探讨商标“反向假冒”构成要件的基础上,认为将此类行为规定为侵权行为,在立法选择和法律政策上是完全可行的。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认定并禁止商标的“反向假冒”,在理论和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新商标法的实施,对加强商标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其立法的缺漏和理论上的争议依然存在,表现在商标权与商标专用权的概念界定、商标侵权的归责原则、以及商标淡化等方面。商标权与商标专用权的含义不同,但在立法中却是作为同义语来使用的,其侵权行为的归则原则是一个突破于传统民法理论的混合原则;另外,在侵权界定时应将淡化侵权行为明确于立法当中,以做到司法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