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中的一种。该制度保证了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也降低了诉讼成本,提高了诉讼效率,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对公民的人身自由的限制。但是由于我国在取保候审制度立法上的不完善,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制度的实施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如何结合现今的司法实践来不断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立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取保候审制度的适用范围,本文在解读我国立法对取保候审的具体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刑事司法现状和借鉴域外经验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问题进行解决,达到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取保候审制度性质和功能定位的偏颇,导致刑事司法实践中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最近出台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虽然在立法上对取保候审制度做了某些修改,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修改后的取保候审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因此,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仍是我国一个重大而现实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有力的保障了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的保障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有效的缓解了看守、羁押压力,节约了司法资源,但由于我国取保候审制度起步较晚和历史的局限性,在立法和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其固有的缺陷和不足。本文主要分析了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我国立法对取保候审的功能定位重在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虽然如此,但不可否认取保候审制度也包涵着保障人权的价值追求,但从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来看,取保候审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对取保候审制度的功能定位的偏差。改革取保候审制度,正确地定位取保候审制度的功能应是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取保候审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致使超期羁押、变相羁押已经成为目前刑事诉讼的最突出问题。文中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基础进行了反思 ,认为应当将取保候审确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权利 ,并借鉴英国的保释实践 ,提出了构建程序化的取保候审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是当前刑事司法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取保候审作为一项重要的强制措施,对于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取保候审制度上的一些不足,导致取保候审率低,超期羁押严重。而西方国家将保释制度作为羁押的一种替代措施,目的在于限制国家权力,实现程序正义,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也更加完备,在人权保障和节约司法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在建立之初是为了通过强制性的手段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从而维护公民对于刑事诉讼的权利.然而,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刑事诉讼案件的进展,维护了公民权益,但是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还存在着不足.它适用率不高,也没能发挥制度的公平性保护全体公民的人权,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取保候审制度对于有着特殊社会地位的未成年人却没有采取相应的特殊待遇,没能真正的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所以为了保障这一制度的适用性和公平性,使这一制度能够真正的发挥出维护人权和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功能,就必须对取保候审制度加以改革,使其在今后的刑事诉讼案件中,表现出司法实践上的优势.本文就针对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又对其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迪 《法制与社会》2010,(31):56-56
取保候审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对保障人权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取保候审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取保候审适用率低,超期羁押现象严重。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司法实践,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适用问题,直接关系到来成年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人权保护及特殊司法保护。本文认为,转变理念是建立健全我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的根本前提,并就如何转变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的基本理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取保候审制度是关系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一项重要的强制措施,若能准确有效地适用,必能在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和保障被追诉者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现行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司法实践中操作混乱,导致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从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现状入手,主要提出了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几点建议,指出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出路是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从现行取保候审制度着手展开。  相似文献   

12.
王会 《法制与社会》2010,(4):131-131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历经改革、不断完善,但仍存在其固有的缺陷和不足,它的适用也引发了学术界和司法界的激烈讨论和评议,本文从立法的层面提出了取保候审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诚信的角度分析了完善取保候审的道德因素。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中国取保候审制度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该制度的实施既保证了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又可以尽量减少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益,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立法对于取保候审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在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申请时限、取保候审的期限、司法救济及适用条件等方面规定的不明确,易产生歧义而导致执法的随意性。因此,结合司法实践工作对取保候审制度进行深入剖析,对改进与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法律制度中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对司法机关依法办案,保障人权,有着重要作用,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的立法规定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当前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提出了具体的完善设想,如变革我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的基本理念,保证方式的多元化及完善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风险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在我国是一项强制措施,其使用范围、保证方式、决定程序以及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履行等均受诟病,羁押的实质是拘留、逮捕措施的必然状态。羁押是常态,取保候审是例外。遵循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有关保释的精神,借鉴法制发达国家保释制度之长,以改革和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从而使取保候审成为一项保护公民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无罪推定原则为刑法的核心原则。未决羁押有背离无罪推定原则的嫌疑。现代法治国家,主要通过取保候审制度限制、减少未决羁押的适用。我国新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制度有这较为详尽的规定。但是,也存在着不尽完善之处。本文比较分析了两岸的取保候审制度,针对我国大陆地区取保候审制度的一些不完善之处,在吸收借鉴台湾地区司法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殷一琪 《法制与社会》2010,(32):40-40,44
与西方国家的少年保释制度相比较,我国涉罪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呈现出程序保障性、适用非常态性、适用非专门化的特点,出现保证方式单一、监督手段缺乏、监管措施缺失,适用难以统一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完善我国涉罪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司法实践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保释制度,我国在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中规定了取保候审制度。本文拟从英国的保释制度入手,剖析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之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借鉴国外保释制度之长以改造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之短,改变我国在这一制度上的权力配置,实现从"权力主导型"向"权利与权力混合型"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年来一直将限制适用逮捕强制措施作为司法改革的目标,而取保候审作为替代逮捕的强制措施,必将得到扩大适用.新刑事诉讼法已经对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进行了完善,通过实务调研,能够发现取保候审的扩大适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土壤.构建以检察机关为审查主体的取保候审司法审查制度,将取保候审设置为权利与权力的结合,加强对违反取保候审义务行为的处罚,建立全社会连动的信息平台,并辅之以科学的考评机制,可以促进取保候审的扩大适用,更好地实现这一制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