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与黄立贵同志相识在革命发生重大转折的关头,又在三年游击战争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是我最崇敬的师长,对我的戎马生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挥笔撰文回忆黄师长,仿佛那过去的此起彼伏的游击枪声在激荡着我的心扉,那逝去了的忽明忽暗的林中篝火在召唤着我的魂魄……"  相似文献   

2.
王尧  王景义 《党建文汇》2002,(10):40-40
“如果现在让我回部队当个师长,我还愿意。”2002年2月,个人资产超过36亿元人民币的孙广信这样说。这位新疆首富今年40岁。而在他27岁开始创业时,手里的钱只有3000元.那是他全部的复员费。  相似文献   

3.
著名军事家刘伯承元帅与战将贺庆积将军,不仅是师生关系,而且都是在战场上痛失了一只眼睛的指挥员。 贺庆积将军今年已86岁了,每当谈起他崇敬的师长刘伯承元帅时,他那仅有的一只右眼就流着激动的泪水,深情地说:“刘帅虽然离开我们好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和他那沉静智慧的形象,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特别是他的军事著述乃是我军的宝贵财富,在我军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962年6月9日下午,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哈尔滨电机厂高大的厂房。厂房内,机车轰鸣;厂房外,宁静庄重。在这里我们要迎接一位尊贵的客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我们的期盼中,周总理终于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出现在当时的水轮机车间。他满面春风,步展稳健,边走边和身边的随行人员交谈。当时,我是国家重大稀有设备九米立车的操作者。总理走到立车旁时,厂领导把我介绍给周总理。总理慈祥地微笑着用那温暖而有力的大手一下子握住了我那沾满油渍的手。当时我又兴奋、又紧张。我激动地说了一声:“总理好!”总理拉着我的手,走到操作台前,…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演艺生涯道路上,我感到始终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地召唤着我,明白人、好心人、师长拦住了我,并告诉我说“这条小路不能走”!可我自信满满地踏上了这条小路,踏上小路的我虽然有时也感到了阵阵轻风,花香袭人,但也不可避免地经常被路上的碎石绊倒,虽没有摔得头破血流,但一次次的摔倒却让我开始怀疑,怀疑自己是否是当演员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戎装巡礼     
毛泽东夫妇都是典型的红军装束——八角帽、布质红五星和棉布军装;贺子珍扎着腰带,打着绑腿,更是英姿勃勃。 头顶青天白日,那不是投降国民党了吗?在八路军一二○师的战士中,甚至有人用树叶伪装帽套在头上,盖住帽徽。师长贺龙率先戴上了新军帽。  相似文献   

7.
化作春泥更护花———怀念革命老战士郝谦同志吴康零1997年12月8日,96岁高龄的郝谦老人溘然与世长辞。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凝望着郝老慈祥的遗像,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好师长、老领导,失去了一位难得的忘年交,怎不令人悲痛万分。一、郝...  相似文献   

8.
张彦 《红岩春秋》2011,(3):77-80
今年5月20日,是我89周岁生日。回顾这89年以来风风雨雨的历程,酸甜苦辣成五味俱全。但是,一个灼热的“情”字始终温暖着我的心。父母、妻儿和兄弟姊妹的浓浓亲情,自然是支撑我一生的支柱;师长、同学和朋友的深深友情,也是我不断前行的源源动力。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我与祖国和人民同步前进,没有虚度岁月。  相似文献   

9.
1982年4月,春日融融,大地吐翠,洪泽湖西岸的雪枫陵园来了两位特别的客人:一位是彭雪枫的妻子林颖,一位是彭雪枫的儿子彭小枫。在彭师长的墓前,林颖对陪同她的中共淮阴地委和洪泽县委的领导深情地说:“请你们在彭师长的墓旁竖起一块石碑,写上‘哑巴同志之墓’,这是我多年的心愿。”  相似文献   

10.
1942年5月,面对日军“铁壁合围”、“‘捕捉奇袭”和“三光政策”等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原“晋豫边游击支队”(简称店支队)改编到八路军129师新1旅第1团和第2团的指战员,在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直接指挥下,充分利用我军对当地人情地貌了如指掌的优势,对入侵之敌进行狠狠打击,我当时作为第2团卫生队队长,跟随刘伯承师长左右,目睹耳闻了刘、邓首长的高风亮节,至今思之,今人感怀尤深。6月8日,当我二团部队按照师、旅的作战部署,行进到黎城东山宋家庄和黄岩地区后,先后接到刘伯承师长和邓,]、平政委两次任务截然不同的作战…  相似文献   

11.
不知何日开始,每每于干部晋职之后,总有些“获喜”者以金钱和精神等方式“答谢”相关领导。此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被纠治时,有人却抱着灰色心态:感恩是人之常情。不由想起一个感恩“传奇”:1948年,我的一位老领导才16岁,因父母双亡流浪他乡,后被解放军师长陈仁洪特批入伍。老领导英勇杀敌,战功赫赫,于入党当日,直奔陈师长跟前跪下:“首长,我入党了,您是小辈的大恩人呀!”  相似文献   

12.
从小生活在陕西南部汉水流域,离开家乡的17年来,我始终眷恋着故乡那一年四季的青山绿水。那里不仅有我许多童年的梦。更珍藏着我那充满希望的绿色心情。  相似文献   

13.
正街上新开张了一家照相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我和萧军在吉林省舒兰县的一个步兵营,与营长马玉刚共同计划举兵抗日,不幸中途失败。11月间,上级派我去哈尔滨,与当时的护路军司令丁超、师长李子铎、团长冯占海联络。哈尔滨当时人称"东方小巴黎",很是繁华。在护路军司令部我见到了丁超,在师长公馆见到了李子铎。冯占海部队是在阿城和宾县一带,我在宾县见到了冯占  相似文献   

14.
陈琦 《广东党史》2011,(12):45-46
童年的时候,常常回到住在乡下的祖母身边。祖母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莫过于她那挑着一担沉甸甸的水桶的身姿了。记得,每天清晨,祖母总是很忙碌,她早早地起床,然后,便挑着一担水桶到井边挑水。有时,还在梦乡中的我,被祖母往水缸里倒水的声音惊醒,当看到祖母那瘦弱的身躯时,我便盼望着祖父有一天能从遥远的地方回来,帮祖母挑水。  相似文献   

15.
曹岩柏 《奋斗》2005,(6):52-54
总有一片青瓦躺卧在寂寥的旷野里,在眩目的阳光下,回忆着往昔王宫的辉煌;总有一弘江水流淌在古老的夜色中,在清凉的月光下.回味着旧日蹉跎岁月的沧桑。因为.在美丽的牡丹江畔,曾有如虹般灿烂的古国,曾有如峰般挺拔的城池.曾有如虎般威严的古镇。我披着金色的阳光,找寻那片经历了千年风雨的青瓦.我踏着月色,聆听那古老江河的歌吟。  相似文献   

16.
那是6年以前的事了。可是至今回想起来,那些画面是多么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强那信任的求助的眼神,强的母亲那焦急的面容,甚至那湛蓝的天空以及我和强的母亲站着谈话的走廊旁花坛里的一朵朵怒放的菊花,都像用数码摄像机录制下来一样清楚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而我,就那么简单地决定了一个孩子兴趣的走向——虽然现在还说不上是不是像我想象的那么糟糕。  相似文献   

17.
将军的脚步     
不要让返乡的脚步惊动那些往事,不要。 在那密密的林子下面,埋藏着八十年的故事, 故事里有你有我,有火光有血流…… 如今在那高高的山岗上,  相似文献   

18.
他心里总有一团炽热的火李育凡转眼间,和谭谈相识22年了。那时,我们同在一座煤矿,都是青年工人;不同的是,他长我几岁,且在文坛上已小有名气,是我写作的启蒙师长。后来,他蜚声文坛,我们终于分别了。我仍在煤矿,他进了省城,当记者、当作家、直到担任省作家协会...  相似文献   

19.
受的味道     
每到夏天,我们家便飘散着绿豆汤的清香。妻用一个紫色的砂锅,文火慢熬,一粒粒绿色的小豆在汤中拥挤着摇摆身子,最后那一锅浓浓酽酽的汤也变成浅绿色的了。我们家住七楼,厨房在阳台边。整个大楼的人在夏天总能闻剑我家熬绿豆汤的香气,所以每当我汗淋淋地上楼回家,碰见邻居,他们总会笑着说:“哟,回家喝绿豆汤啊?”这一声问候连同楼道里吹过的凉风一起沁入我的肺腑。当我轻轻旋转钥匙推开门,桌上早已盛着一碗微温的绿豆汤,在妻的凝视下,那碗绿豆汤我一饮而下,顿时,温润的感觉一下涌向我全身四脉八方……  相似文献   

20.
我与乔木同志相识于 1974年,在后来的年月里曾多有来往。他年长我24岁,我心中一直视他为师长,他的博学、睿智、谦逊、平易近人,简朴的生活,尤其是他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令我十分敬佩。时间飞逝,转瞬乔木同志离开我们已经 8个年头了。往事萦怀,心绪难平。爱写此文,以抒怀念。 乔木邀我谈话 “九一三事件”后,小平同志出来工作,大张旗鼓地搞整顿,他让乔木同志出来主持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工作,并要他了解思想、文化界的情况,于是乔木要找一些同志谈话。萧卓能是我多年的朋友,“文革”中我们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那时我与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