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能相信吗?在人类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全球平均每天竟然有两万多人饿死。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今年公布的统计数据,目前世界仍有7.77亿饥饿人口。不仅如此,从世界谷物的供求情况来看,未来的粮食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世界粮食的产量和可供量都在减少,而世界重点缺粮地区形势更为严峻。有35个国家的6000万人面临着粮食紧急状况,其中有16个国家由于严重自然灾害、内战或冲突,需要国际粮援。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为什么还会面临吃饭的难题呢?世界范围内粮食分配严重不均、南北间贫富差距日趋扩大是发展中…  相似文献   

2.
所谓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的变异使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受到损害。自然灾害的发生,既是自然环境自身变异的结果,也深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互动的影响。不论何种自然灾害,都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3.
民族和国家     
这是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带有的血色烙印!人类是一种喜欢并且需要划分群落的高级动物,什么群落都不属于的人其实归根结底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一分子——说得不好听一点,闲云野鹤到极端,遗忘这个世界,也被这个世界所遗忘,那么他的存在或者不存在,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4.
赵青 《党史文苑》2008,(8):9-12
人类的生存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历史。大自然既赐予人类阳光、空气和水,同时也赐予人类灾害。  相似文献   

5.
魏天悦 《党课》2011,(16):115-116
你是否也曾害怕过?是不是觉得这是懦弱的表现呢?其实大可不必为此纠结,害怕是我们人类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本能。如果没有这种本能,人类肯定早就灭绝了。  相似文献   

6.
陈晓华 《学习导报》2010,(10):12-13
(一)劳动是什么?《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即劳动力的支出或使用。劳动是人类对客观自然世界征服的直接的、唯一的手段,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陈晓华 《新湘评论》2010,(10):12-13
(一)劳动是什么?《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即劳动力的支出或使用。劳动是人类对客观自然世界征服的直接的、唯一的手段,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书荐     
《当代贵州》2013,(1):60-60
摘录:人类的命运和生存,是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当今人类世界的文化张力发生着剧烈的震荡,原因在于现代人类文明的失衡。我们应该清醒、理性地注意这个时代的病症了。我们还能再漠视人们的心灵中所不能缺少的文化力、精神力的孱弱匮乏吗?  相似文献   

9.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世界历史潮流,首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成为引领人类社会前进的鲜明旗帜,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深感于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实践,本文旨在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间的逻辑关联,尤其是后者蕴含的世界历史逻辑:由世界历史特征、态势与中国角色构成的时代性逻辑层次,由世界历史目标、方式与价值导向构成的内涵性逻辑层次,由世界历史交往、修正与危机应对构成的实践性逻辑层次以及由世界历史谜语和斗争构成的策略性逻辑层次。  相似文献   

10.
叶彤 《支部生活》2005,(6):38-39
纵观世界历史,任何文明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水。水,孕育了人类,如果这个世界缺少了水,我们拥有的一切将化为乌有;水,繁荣了人类,如果这个世界缺少了水,我们憧憬的未来将不再辉煌;水,是生命之源,如果这个世界缺少了水,我们……  相似文献   

11.
施玮 《理论研究》2009,(3):41-43
依据西方理论,当下世界处于风险社会,风险包括自然灾害风险和人类自身所制造的各类风险,而自然灾害风险是人类面临的严重危险,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国家之一,因此,灾后救助制度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在总结传统社会灾后救助经验并考察现有救助法律的基础上,本文将给出一些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赖富春 《党课》2010,(17):61-63
马克思曾指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感情并影响着人类发展进程。”在这个世界上,最难还的是恩情,最难求的是真情,最难得的是友情,最难分的是亲情,最难受的是无情。古今中外,各种感情一直影响着人类行动。小到处事管家,大到安邦治国,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3,(11):56-56
摘录:脑容量可以判定物种聪明程度吗?不行,例外太多。蓝鲸大脑是人类五倍大。用大脑身材比例呢?老鼠的大脑比例比人高。用同身材的物种比较呢?尼安德塔人脑容量比人类多出30%。结论?聪明程度主要是看结构,不能只看容量。  相似文献   

14.
城市最本质的定义是什么?从人类发展史或人类文化发展的高度看,城市是人类的一种居住方式,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组合。纵观城市发展史,引起城市产生的原因很多。有政治的,如:都城、州府县治所在地;有军事的,如:关隘、要塞、口岸;  相似文献   

15.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全面论述了人类普遍交往活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扩张、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等内容。“世界历史观”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逐渐生成,其包括霸权政治、普世价值、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等主要内容,这种“旧世界历史观”给整个人类社会都带来深重的灾难,已背离当今人类历史发展的价值诉求,现实呼唤“新世界历史观”的出现。习近平总书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新世界历史观”,继承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精华,凸显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诉求。这种“新世界历史观”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战略构思,必将在重建世界秩序的过程中逐步取代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旧世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历史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交往也由区域交往向世界普遍交往转变。世界普遍交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共同的生活实践的形成,推动了世界交往形式的发展,推动了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这为促成人类价值共识提供了现实基础、合理途径和主体力量。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不同的价值主体以各自的价值立场出发表达自身对人类价值共识的看法。“普世价值”由于价值立场的倒置、逻辑方法的偏差以及本真目的的错位,不能真正地促成人类价值共识。全人类共同价值能够真正地促成人类价值共识,原因在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不同文明的视域交叉融合以及坚持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7.
艾迪 《党课》2007,(11):104-106
人类的表情是如此的丰富。而人们最喜欢、最愿意看到的表情是阳光般灿烂的笑脸。有一句老话说得好,日出东海落西山,喜也一天,愁也一一天。既然如此,何不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过好这一天呢?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导源于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理论是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历史性选择的基本依据。“世界历史”理论有一个提出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是提出者,列宁是继承者,邓小平是发展者。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对“世界历史”格局中的中国国情分析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作出过不朽的历史功绩。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世界历史”的未来发展将表明:人类世界历史的未来是美好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在人类实现美好未来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低碳”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世界性话题。为什么这个话题会热起来呢?这是因为,工业化的几百年来,人们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导致高消耗、高污染的“高碳”式不良循环,使地球表面气温不断变暖。这种情况对人类生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低碳”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世界性话题。为什么这个话题会热起来呢?这是因为,工业化的几百年来,人们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导致高消耗、高污染的“高碳”式不良循环,使地球表面气温不断变暖。这种情况对人类生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