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列杀人案件及其侦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列杀人案件的作案时间、作案地点有规律性,作案手段习惯化、定型化,侵害对象有明显的特定性,犯罪人心理具有异常性.认真勘查案件现场,积极并案,多种侦查措施并举,充分调动群众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积极性,是侦破系列杀人案件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系列杀人案件的作案时间、作案地点有规律性 ,作案手段习惯化、定型化 ,侵害对象有明显的特定性 ,犯罪人心理具有异常性。认真勘查案件现场 ,积极并案 ,多种侦查措施并举 ,充分调动群众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积极性 ,是侦破系列杀人案件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分析作案人数是犯罪现场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判断作案人数有助于确定侦查方法、侦查方向和范围,对进一步开展侦查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案人数分析的基本方法是:根据被害人或知情人的陈述进行分析,根据现场上发现的痕迹进行分析,根据现场的遗留物进行分析,根据罪犯实现犯罪行为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根据尸体上的伤痕进行分析,根据现场手机使用信息进行分析,根据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信息进行分析,根据现场电子监控信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足迹是痕迹检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场勘查的内容之一,它在揭露和证实犯罪的斗争中起到过一定的证据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趋智能化。有的作案时带手套;有的作案后在现场洒水、汽油、石灰、六六六粉或扫地等方法,破坏足迹;有的鞋外套袜、脚上包棉花,或换穿他人的鞋,以此进行伪装;甚至有的案后毁掉作案时用的物品以及放火破坏现场,这就给全面采痕取证和进行检验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5.
采用逐步向后法的二元Logistic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对案发于东莞地区2013-2016年期间已侦破的138例机械性窒息死亡的他杀案件中相关信息,其中包括:案件类别、第一现场位置、作案工具的择取、尸体的暴力损伤、案犯的反侦查情节、悔过情节及案犯动向等相关信息与案犯同被害人间熟悉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是否熟人作案与案件类别、第一现场位置、工具选择及其他暴力损伤相关性大。故意杀人案、绑架杀人案多为熟人作案,第一现场为郊外的多是非熟人作案,自备工具的多为非熟人作案,无其他暴力损伤的多为非熟人作案。而在案犯的反侦查情节、悔过情节以及案犯动向方面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绑架、因感情或谋性而非谋财的杀人,案发于被害人居住场所,徒手或现场获取作案工具,尸体存在多种"致命"损伤,是推断熟人作案4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郭玉良 《公安研究》2008,(12):33-35
刑事案件现场犯罪证据的收集是整个犯罪证据收集过程的关键环节。发现并提取现场直接物证固然十分重要,对现场各种物品变动情况反映犯罪活动过程的状况物证的收集、固定,同样十分重要。认真收集研究状况物证是获取其它直接物证的前提和先导;认真分析状况物证的形成原因、过程,能够确定案件性质、作案人数、作案手段;通过若干状况物证,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能够形成证据锁链。收集状况物证要注意现场变动状况和原有状况,注意现场保护工作,认真进行静态勘验。  相似文献   

7.
工具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作案的过程中,使用工具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留下的痕迹。工具痕迹在刑事案件现场上出现率较高,这种痕迹在刑事侦查中和其他痕迹(手印、足迹)一样,在揭露和打击犯罪,为侦破工作提供线索、确定方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现场工具痕迹并串案件是工具痕迹在刑事侦察工作中重要作用之一。并串案件是刑侦部门的基础工作之一,它在打击流窜犯罪团伙作案,系列性案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串案件相对于个案来说,具有获取的现场痕迹多,作案手法多,犯罪分子的个人特征多,现场信息多等优势,因此,刑侦部门特别是刑事技术部…  相似文献   

8.
都市村庄入室盗窃案件的高发,严重侵害了居民的财产安全。文章以第一手资料分析了作案成员的构成、盗窃选取的目标对象、作案所留现场等方面的特点,并提出了侦控都市村庄盗窃案件的对策,为侦破该类案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当今,砸破轿车玻璃施盗案频发,作案人的作案方法和作案手段也趋于模式化、系列化。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判断该类案现场痕迹物证的方式和途径,并进一步研究了利用痕迹物证串并这类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锡纸开锁”的工具和原理的了解,分析总结出此类案件的发案规律和特点。通过对开锁痕迹和作案手段的深入研究,提出对此类案件现场进出口、中心现场、作案路线勘查方法和提取痕迹物证应注重的方向。在宣传指导、社会面巡防、基础阵地管控、高危人员管控、侦查破案手段等方面提出该类案件防范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