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毛泽东一生高扬"自由"、"平等"、"生存"和"发展"的人权旗帜,圆满地解决了近代中国最大的人权难题--国家独立权,为根本改变中国人权状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争取国家独立权,实现民族生存权;争取民主自由,保障平等人权;争取经济和社会文化权利,改善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重视社会底层群体的人权,保证少数民族和妇女享有同等人权;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特殊人群享有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中都有关于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自觉意识和观念形态,都并存有绝对自由和相对自由两种传统观念:以亚里士多德、老子为代表的绝对自由观念和以毕达哥拉斯、西塞罗、洛克、孔子为代表的相对自由观念;都有关于民为国本和执政为民的政治思想。在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观念是一种国家政体观念,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观念是一种国家治理观念;都把人权理解为与生俱来的东西,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生存权,西方近现代文化则强调人的自由权。生存权可理解为"天赋人权",自由则不能简单纳入"天赋人权"范畴。人权是一种自然历史权利,在现实性上就是人的劳动权利。在知识经济时代,建立一种人人共享信息资源的社会制度,是人权赖以充分实现的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阶层人权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其人权现状不容乐观。在农民工阶层存在着阶层歧视、低工资且无保障以及工伤、职业病高发和工作时间长、健康无保障等问题。农民工阶层的人权内容包括宪法层面的平等权、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迁徙自由权、政治权利和民法层面的健康权、财产权以及劳动法层面的工作权、社会保障权等。农民工阶层的人权必须得到政府、政策、司法和社会组织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生命权作为首要人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我国现行宪法未对其予以明示而导致理论上争议不断和实务上操作困难。应基于宪法学视角,就生命权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生命权为身体利益与精神利益之统一,兼具有自由权和社会权属性。我国生命权的保障应依赖于伦理、哲学和法理并行,需对其采取平等对待与倾斜保护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究竟什么是生存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存权应当只有一种含义,那就是相当生活水准权,是指人们获得足够的食物、衣着、住房以维持相当的生活水准的权利。将生存权界定为明确、单一的相当生活水准权,既有利于深化对生存权本身的研究,又与国际人权宪章的规定相适应,并符合我国政府人权白皮书的精神,还有利于我国公民生存权的实现。生存权与生命权、社会保障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6.
龙晟  覃敏珍 《人权》2011,(1):13-18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人权保障事业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与此同时,也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保障。具体而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权保障事业呈现出以下趋向:人权保障位阶从法律保障提升到宪法保障,人权保障内容从社会权保障复归到自由权保障,人权保障方式从国内保障延伸到国际保障,人权保障密度从形式保障拓展到实质保障,人权保障主体从集体保障回归到个体保障。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自由权的局限性和政治权的虚伪性,但是仍然肯定了人权在推动政治解放和促进人的解放中的作用。人权的存在及作用取决于历史条件,如果人类社会还没有实现人的解放,人权就会存在并发挥作用;人的解放是社会不再需要人权、人权逐步消失的自然过程。社会主义中国建立在人权观念和制度没有充分发展的历史基础之上,人权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只有置于人的解放的视域中才能准确界定其价值。其价值内核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具体形态取决于社会主义和中国这两个基本规定性,表现为和谐的自主、公共的个体、深刻的平等、普遍的特殊、有形的实质、整体的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美国有那么一些人总喜欢把“人权”挂在嘴边上,以“人权卫士”自居。不错,美国是宣布了“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地方,杰佛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最先宣布: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它比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的著名的《人权宣言》还要早13年。难怪他们要摆出一副维护人权的老资格,到处教训别人了。  相似文献   

9.
网络言论自由权的宪政价值是指公民在行使网络言论自由权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民主、法治、人权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网络言论自由权是维护民主和实现民主的当代路径之一;它有助于实现法治、破除人治;它既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人权的保障工具.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为公民有序行使网络言论自由权提供了立法保障.无需质疑,网络言论自由权属于宪法上言论自由的保护范围,其实质是时代驱动下的传统言论自由权的更新与拓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人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些西方大国往往以人权为借口,采用双重标准,来干涉他国内政。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权的一个根本问题是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也就是人能够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人权是同每一个国家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江泽民同志的上述观点揭示了人权发展的历史规律,为我们科学地研究人权提供了基本思路。人权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人们的道德文化观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关系和人们道德文化观念的发展,人权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一)人权问题是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1.
载于《欧盟宪法条约》第二编的《联盟的基本权利宪章》,以人为本而非以权利为中心。它以社会中的人而非假设的自然状态下的人为起点,确立共同价值而非天赋权利为基本权利的哲学基础,从而将自由权与社会权统一于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团结诸项价值之下,修正了欧洲社会长期将自由权与社会权用两个不同文件分别予以阐述的历史,并通过法律形式赋予所有权利以司法救济的完全权利品格。  相似文献   

12.
邹晓巧 《人权》2004,(5):56-56
人权是眼下国际政治舞台炙手可热的话题。但人权不应仅仅被视为纯粹的政治理论,它更是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问题。人权是一种看得见的平等,一种看得见的文明。 作为政治话语,“人权”的提出源自欧洲,但“人权”并不是西方文化的专利。作为人类普遍的道德诉求,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尊崇这样一些人权的基本理念也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王丽华 《人民论坛》2010,(10):36-37
将中国人权观念的理论起点、价值取向、思想路径三个方面与西方人权观念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人权观念虽然源自于西方,但由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尽相同,因此,中国人权观念自发轫之日起,就带着与西方迥然不同的本土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朱海波 《求索》2008,(7):126-128
孙中山三民主义涵盖公民与政治权,经济、社会与文化权,民族自决与民族独立权三个方面的人权。其中,“平等”是三者之核心,利他主义和社会团结则为三者联系之桥梁。当代中国的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证明,必须在以平等为基础之上的团结社会中,人权方有可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5.
钮友宁 《人权》2010,(3):40-44
劳动就业是改善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人类共享幸福和谐生活之源。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权利是所有社会成员与生俱来的权利和自由,是国际社会普遍公认和积极遵循的人权核心价值标准,也是我国政府全面保障和实现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有效维护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迫切需要,又是实现公民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权利的基础内容。  相似文献   

16.
李俊兰 《人民论坛》2015,(8):195-197
中国传统文化以群体为基础,而西方文化以个体为本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文化价值观不断碰撞交融。这种交融表现在:一是礼治与法治的交融,二是科举与选举的交融,三是五权分立,四是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的交融,五是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交融。  相似文献   

17.
范国祥 《人权》2002,(1):50-51
人权理念来自人权实践,反过来影响历史实践。不同时期的人权观念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西方传统的人权观是“自然权利说”或“天赋权利说”,认为权利与生俱来,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思想启蒙等运动,出现了“社会契约论”。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称“人人生而平等。自然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指出: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权利,即: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人权主张,维护了统治阶级,也为人民群众争取自身权益提供了某些条件,推动了欧美各国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出行权是指公民依法在一定空间、一定时间内自由使用通行资源的权利,其外延主要包括出行通行权、出行占用权、出行选择权、出行知情权等.出行权作为一项宪法未明确列举的基本权利,是生存权的核心内涵之一,兼具有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双重属性.出行权的保障仰赖国家履行相应义务,国家义务是出行权的根本保障,具体涵摄国家尊重义务、国家保护义务和国家给付义务三个层次.对于出行权的保障,国家尊重义务是基础与前提,保护义务是延伸,给付义务是核心.  相似文献   

19.
付龙飞 《求索》2012,(9):111-113
社会保障权是现代公民的基本人权,其蕴含着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当公民社会保障权受到侵害时,国家有义务采取措施保障和救济该权利。因某种快捷、经济和专业化的优势,行政救济在社会保障权救济中应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世充  朱梅 《传承》2011,(11):36-37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视角梳理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可看出,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在中国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以社会主义革命和政权建设确立民族独立权和人民民主自由权、以经济发展保障和提高人民生存权与发展权、以宪法人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推进人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