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关于教育价值观的探讨于月洁1.教育价值观所谓教育价值,是指教育满足主体(个人与社会)的一定需要的性质。简单地说:就是教育对人对社会的意义。理解教育价值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教育与主体——人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教育价值观则是人们对教育满足社会与个人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一、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面对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发生的深刻变革及其多样化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和我们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及其带来的多方面的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经受着这样或那样的重塑和考验,在进行着这样或那样的判断和选择。课题的研究就是结合新的实际,科学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并以此为指导,通过深入地调研和分析,着重阐明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价值选择,积极地引导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寻求其实现价值的正确途径,自觉地把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 ,大量的思想认识问题 ,都是以价值观的形式来突出和表现出来的。价值观所涉具体方面甚多 ,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则是其中居于中枢位置的基本问题。它之被了解为价值观问题 ,乃是最为熟知的理解。事实上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也只有突出表现为价值观问题的时候 ,才会在社会层面上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注意和重视。这确实是一件习见的事情。在价值观的意义上来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实际上是把问题转换为关于二者意义和价值的询问与选择这一形式。其中 ,在个人与社会之间何者为本位 ,何者有价值 ,像这样的问题都要…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时代背景出发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历史合理性,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产物,并回应了现实社会的需要;二是以辩证思维正确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立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但是国家、社会和个人不是泾渭分明的,在现代社会中,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了各自的边界,但在价值上三者仍是相互支撑的,割裂地阐释三者是完全错误的;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因此,可以从正式制度和社会性机制的互补关系入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胡孝四 《学理论》2009,(27):153-15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价值观研究的核心问题,同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回顾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演变,以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作为理论依据,对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建设提出如下基本见解: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与社会互为价值主客体,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最高价值目标。国家社会要不断创造条件以实现上述目标,同时,个人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心智及道德潜能,为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只有这样,个人与社会之间才能逐步建立起真正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的价值观是毛泽东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关于人的价值的科学理论.毛泽东特别注重人的价值观的塑造,尤其强调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之间的关系.在现今社会,尤其是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对于我们实现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4)
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价值归旨。这一思想借鉴个人本位特征的近代自由主义以及黑格尔的国家理想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所有制的经济价值观,超越政治国家,建立真正联合体的政治价值观以及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伦理价值观。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建设需从中汲取智慧,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目标,明确价值评价标准,做出正确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既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对中国传统诚信价值观的继承。作为中国传统价值观,"诚信"不仅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准则,也是社会交往和国家治理的价值规范,是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次的有机统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同样也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任何一个层面缺失诚信,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而也是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的核心价值规范。传统诚信文化的丰厚资源,也为倡导国家诚信、社会诚信以及个人诚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贯穿于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史争论的自我与善(good,意指广义的价值)的关系问题,本质上乃是个人与其社会历史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里,个人与其社会历史是一个相互生成的过程。借助这样一种辩证统一的理解,那么,自我在生活世界的真实存在也许应该是:自我只有介入了他者的视野,自我才成为自我,才具有独立性和自由,才能现实地选择和拥有目的与诸善。进而,自我正是处于社会中才能变革社会,正是处于历史中才能推动并创造历史。  相似文献   

10.
各种价值观的相互冲突,以及整个社会价值观的颠倒、混乱、失衡、乃至断裂,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价值观建设。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又是和谐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对于建构和谐社会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共组织的伦理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静 《行政论坛》2006,(5):41-43
现代公共组织是一种科层组织,具有“科层结构”。科层化的公共组织虽然提高了效率,但同时也难以避免地面临着伦理困境的问题。公共组织的伦理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组织权威造成组织与公众的对立;组织制度和组织结构排斥个人的伦理判断;组织价值与组织价值观优先于个人价值与个人价值观。重新设计公共组织,支持组织成员的道德行为是公共组织走出伦理困境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在他的正义理论体系中假设了一种"原始状态"和"无知之幕"的理想社会状态,认为只有在"无知之幕"的状态下,人类才可以实现绝对的正义。同时指出了两大正义原则及其优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理论价值的三个公正,即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罗尔斯正义论具有社会契约性、理论直觉性、集体道德性、有限自由性和正义至上性的特点。他的理论虽然开创了对自由平等关系理解的新境界、推动了政治哲学主题从自由向平等转变、修正了自由主义的个人优先性以及对弱势群体给予了人道主义关怀,但是他运用的是非历史主义的推演方法,其理论只是暂时性地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维护或改良了资本主义的价值框架,却没有从根本上指出资本主义的矛盾,其价值观依然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其理论中设想的社会形态是假设的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具有较大的差距,难以实现,且在其正义论中过度地讲平等,患有绝对平均主义痹症。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价值观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拓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这必然引起人们价值观的增变,对人们的价值标准、价值取向、行为取向、行为模式发生重大影响。所以,对怎样认识这些变化,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在舆论、法制、教育宣传等方面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是完全必要的。所谓价值观,它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意义的评价,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决定于社会经济基础。因此,科学的价值观就一定是与它的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价值观。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年来中国青年价值取向的演变”,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价值观与社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中国社会这十年来的变化超过了近代的任何时期。最震撼人心的变化又是价值观的演变,其中青年的变化又是最活跃的部分。正如该课题的课题论证报告中所说,对青年的“价值观的演变过程,运用社会学的方法,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掌握青年一代思想发展的动向,有助于结合实际对人的价值、个人与集体、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青年价值观变化呈多元化趋向。就整体而言,青年价值观变化的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由于青年人吸收能力强、分辨能力差,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加之人生阅历浅短又自我感觉良好,在新旧体制交替之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价值取向的混乱、偏离与失范。目前这种价值失范集中表现为“三重三轻”。  相似文献   

16.
科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社会性,它是在一定的社会体系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因为创造它们的科学家是社会存在者,他们的思想要受到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制约,要受传统文化的左右。强调科学的实用价值,就是强调科学的社会性。现代科学研究已经更多地和社会其他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目标是严肃的——生产精神产品,为社会增加财富,这种劳动又是有报酬的。当科学研究成为一种“职业”和“谋生手段”时,科学家不再被允许沉溺于他自己的个人嗜好,随心所欲地凭意志行事。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科学家作为一个专家、顾问、发明家、甚至决策者,这种科学活动的社会性对科学家有重要影响,影响了他的教养,扰乱了他的内心世界。因此,科学社会学在研究科学家行为和价值观念时,不能忽视社会的文化及各种力量对科学家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对科学的影响,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对科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化选择中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平 《理论探索》2007,(1):16-17
文化的价值取向是文化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一种文化价值的主观认定、理性判断、情感体验、意志保证及其综合。文化的价值取向问题,是文化建构中一个带根本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体现着不同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其内涵是为社会行动确定"目标"和"依据"的"信念",包括"价值追求"和"价值律令"两种形式。现代社会大部分社会行动都是个体经过"价值理性"、"目的理性"与"工具理性"思考后的选择。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价值认同"、"利益奖惩"、"舆论压力"、"行动指南"四种力量,对个人物质利益的"价值信念"、以交换为核心的"市场逻辑"与"个人本位"的"价值律令"、等级观与特权意识等与之相悖的价值观进行批驳和抵制,引导公众进行"理性"思考,将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4)
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背景、意义及其可行性这些前提分析后,着重探讨如何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制度、教育、学生以及国家、社会、个人等角度着手探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这样才能做到自觉地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0.
张友峰  刘晓涓 《学理论》2013,(16):207-208
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层次把握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统一,是强化核心价值观认知的重要前提。个人价值信念的生成是个体生活实践感悟与外在社会引领相互作用的过程,寻找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满足的契合点,是深化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内在机制。培养大学生应对价值冲突的能力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担当和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