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文化软实力”富有新的内涵。“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和谐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辐射凝聚功能的载体,“中华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的身分认同,“文化创新”则是保持”文化软实力”在现代世界中产生影响力的经典方式。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2010,(2):50-50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 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该贸易区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与东盟双方90%的商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中国13亿人口与东盟地区的6亿人口因此被联系在同一个市场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文化软实力研究已成为学界的热门议题。学者们主要从文化层面、国家战略和中国语境下来界定软实力的内涵.从五个维度论述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对策和建议。目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已取得了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应用理论研究的可行性尚待实践检验和创新性少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应在遵循国际软实力建设基本规律的同时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之路,要以国家价值观软实力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国家外交软实力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使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应在遵循软实力建设基本规律的同时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国家软实力建设之路,要以国家价值观软实力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国家外交软实力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使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房桦 《理论文萃》2008,(6):33-39
自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也译为“软权力”、“软力量”)以后,在国际政治理论和新闻报道中就频频出现软实力一词,软实力日益引起世界上众多国家学术界乃至政界的高度关注。中国也不例外。总结和梳理近十年国内关于软实力的研究,出现两个发展趋势:一是由解释说明性研究逐渐转向结合中国实际的研究;二是由纯理论的研究转向如何去指导软实力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的主导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主导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较强的普世性、后发性、开放融合性、和谐共赢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有诸多的表现形式.我们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钊 《唯实》2008,(3):47-50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提供了一种分析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权力地位的新角度。历史上的大国崛起都离不开软实力的创新和发挥。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和平崛起”更离不开软实力的创造。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本文揭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一致性,阐明必须从两者内在衔接性的角度,全面把握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完善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万希平 《唯实》2008,(8):44-48
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已经被国家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因为中国文化建设在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着双重压力,所以当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软实力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支部生活》2011,(4):55-55
很少有一个概念像“软实力”(soft power)那样,一经提出就获得高度认同,被西方各国和中国都普遍接受;也很少有一个概念像“软实力”那样,在广泛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太多的误解和滥用。“软实力”概念的首倡者、曾经担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和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的约瑟夫·奈在自己的著作中,  相似文献   

12.
卓纳新  黄向阳 《世纪桥》2009,(5):36-37,45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要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就必须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重视农村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就必须对农村文化软实力进行合理的评估,只有在合理评估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推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3.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标志邓小平国家软实力思想的最终形成。在理论上,从精神内核、物质基础、承栽主体和内在驱动等四个维度总结了国家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在价值上,助力中国社会全面改革与发展、丰富邓小平理论内涵、“中国模式”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谋求自身发展的模板;在意义上,国家软实力既要内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发展多元包容的中国文化;又要外展,充分利用国家硬实力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广泛开展“国家形象”营销。  相似文献   

14.
民族性与感召力的统一是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在当代出场必备的理论自觉意识。民族性是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增强的历史“源头”,感召力是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增强的时代“潮头”。在当代中国,要增强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的民族性与感召力,就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这是一种新的民族文化省思。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而道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正确处理科学发展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逻辑关系。本文拟从五个维度探讨科学发展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系,二者逻辑关系的深刻理解利于其良性互动.进而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探讨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就颇为重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文化软实力是助推国家富强的强大动力,是衡量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尺,并且有助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及凝聚中国力量的关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消弭世界对中国梦的误读,增强中国梦在世界的传播力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后,世界各国在制定其新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时,都将文化产业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来研究和思考,并认真谋划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使文化产业成为了21世纪的朝阳产业。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张国祚 《党建》2014,(8):44-45
近日,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第五届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化软实力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主题,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界定,文化软实力与智库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联系等进行了深入研讨。现摘录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英 《实事求是》2008,(2):76-78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实力中以思想观念及附着于相关文化产品中的文化精神为主要内容、能够对国家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进步起到推动性作用的非物质性力量。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目的在于对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支持,对外为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确保和平发展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精神。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要路径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软实力的资源、效用与局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软实力资源日益丰富。诸多软实力资源的增强,改善了中国的形象,同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尽管软实力的运用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中国在文化推销、发展模式、外交影响力等方面存在的局限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的缺乏,也使其软实力的发挥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