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尽管我国古代没有明确提出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但“恤幼”思想和宗法伦理却如现代的刑事政策一样, 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在“恤幼”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古代法律在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诉讼等方面对犯罪未成年人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同时,为了维护家族内部的“尊卑有序”,宗法伦理要求对违背家族内部等级秩序的行为予以严惩,据此,我国古代法律设立“不孝”罪、“准五服以治罪”等制度,它们虽不仅仅指向未成年人,但却是古代未成年人特定犯罪定罪量刑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2.
“仁政”思想与我国古代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政”思想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政冶法律思想之一,其对我国古代刑法的制定与实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古代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在“仁政”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古代法律在刑事责任年龄、逮捕、审讯、收赎、监狱管理等方面给予犯罪未成年人诸多宽待,同时还通过强制性的规定推动宗法家族对未成年人的教化和犯罪预防。  相似文献   

3.
口供在中国的刑事司法史中占据着"证据之王"的宝座长达一个多世纪,这种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着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逐渐成就的。  相似文献   

4.
李丹宁  英雪 《法制博览》2015,(6):106-107
社会秩序表征社会关系的稳定性、进程的连续性、行为的规则性以及财产和心理的安全性。法律具有建构、维系社会秩序的价值,以法律建构并维系的社会秩序为法秩序。传统中国法秩序以宗法等级制度为基础建构,注重皇权至上、集体本位,具有超强的稳定性;近代西方法秩序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注重保障个人自由。当代中国并未形成稳定的法秩序,原因主要在于我们仍深受传统宗法思想的影响但传统思想却不再能维系社会稳定,法律移植的过程中我们又只学皮毛而不学其法律精神。笔者认为,当代中国法秩序的建构要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5.
《法制博览》2008,(7):24-24
如果想知道,中国古代休妻的七条标准,还得先说说七出和七去,其实七出和七去(也称七弃)是在中国古代的法律、礼制和习俗中,规定夫妻离婚时所要具备的七种条件,当妻子符合其中一种条件时,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即离婚)。从其内容来看,主要是站在丈夫及其家族的角度并考量其利益,因此可说是对于妻子的一种压迫。  相似文献   

6.
南方朔 《南风窗》2013,(4):95-95
一件事的对或错,在叙述该件事的语言上就应准确清楚,但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官僚,为了合理化他们的贪污文化,却将贪污这种事说得好像很正当,于是古代官场对贪污这种行为,遂等于根本没有道德防线。以前在读明清笔记和官场小说时,我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古代官场在叙述贪污这种行为时都是占用着道德语言。例如送贿给大官权贵叫做"孝敬"、"报效";送贿给差不多的平辈叫做"彼此关照";古代的《两淮盐法志》里提到官  相似文献   

7.
丁盼  薛欢 《法制博览》2013,(8):213-214,195
亲亲相隐制度自中国古代以来就已有之,它体现了伦理对中国古代法律的渗入和影响,是"礼法结合"的一个重要表现。然而该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被废止,最近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草案使该制度再次引起关注和热议,本文拟从亲亲相隐制度的概念、特征、历史沿革、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价值的角度来分析其重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楼争青 《法制博览》2013,(11):66-67
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而在我国当代法律事实中,也存在多米诺的实际效应情况,这种情况在侵权行为中最为常见。由于多米诺效应产生的效应是"连锁效应",因此,这种类似法律上的侵权行为,就被称为"连锁侵权"。  相似文献   

9.
正前言:在传统国学"六艺"中,"礼"位列第一,充分说明了中国人重视礼仪的传统。讲礼仪,我们就不能不学习一下古代士者必读之书——《礼记》。《礼记》亦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五经"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生动流畅,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中华礼仪之美。今儿,主讲人艾君就与大家一起聊聊关于《礼记》的一些话题——  相似文献   

10.
李蕾 《法制博览》2013,(9):53-54
连结点或称为连结因素、连结根据,是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时,用以确定应当适用什么法律的根据,它是冲突规范系属部分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冲突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区别之所在。形式上,连结点是"范围"所指的民事法律关系与特定地域之间的媒介,实质上,它反映的是该法律关系与特定地域法律制度的联系。随着国际间融合度的加强,涉外民商法律关系也日益复杂化,连接因素的选择也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就连结点的变化趋势简要分析其成因及路径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