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传统法系文化的组成之一就是中国军事法律文化。我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受到了中华法系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军事法律文化:兵农结合、国防法制观和义战实行奖励耕战制度、国防法制将慎战作为原则;法律由君主制定,不可更改;依法治军思想为"制必先定"、"以治为胜";法制方针为兼容礼刑,当出现违背礼的行为就需要进行处罚等等。  相似文献   

2.
为把我国建设成更好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重视文化的作用,法律文化作为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完善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法律文化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要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吸收借鉴我国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并完善法律法规和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是影响顽强而坚韧的,西方思想输入以后,往往会扭曲、变形,法律的形式与精神之间呈现出分裂、背离的状态,这是中国前期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4.
刘清 《法制博览》2013,(11):114-115
道家是以道为其思想体系核心的一个学派,其法律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法自然的立法理论基础,则充满着智慧的光辉,对中国法律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也可吸收其有益成分。  相似文献   

5.
传统军事法律文化是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法律文化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军事战争的实践中,中国的传统军事法律文化形成了诸多的自身特点,并且对现代军事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和研究的价值。本文将就传统军事法律文化的特点及现代价值研究等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张治华 《法制博览》2013,(3):131+129
法律意识形态是理论法学重要的概念及术语的一方面,同时也是法学理论组成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我国法制社会正处于发展阶段,立法及执法情况不容乐观。因而,法律意识形态体系的研究,对我国法制发展过程中确立理性的主导地位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文对中国法制社会发展中法律意识形态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何建 《法制博览》2013,(5):216+215
民法的出现,使中国的法律文化由传统偏重刑罚的刑治逐渐趋向民法时期,强调损害赔偿。梅因定律谓言之"中国的法制则以逐渐扬弃身份导向,而逐步进入以契约为导向的法律时期。"在民法中,虽说公民权利受到侵害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但民法、侵权责任法未能涵盖完善所有合理的赔偿,侵权行为发生后,往往求偿不可期待。既定法律在实际中并不是都能按照理想的预期发展而成立的。此时,就出现了需要社会的"网",从而来进行一定的社会补偿①。  相似文献   

8.
对文化的定义及法律文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观点不同,本文在界定文化的概念之后,对法律文化进行界定,而法律价值观念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诉讼法律意识属于法律价值观念。本文提出了诉讼法律意识由"无讼"向"正义"转变的观点,并通过列举实例,分析导致不同的诉讼法律意识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樊盈 《法制博览》2015,(3):63-65
传统法制文明延续了数千年从未中断,但是在近代却不得不发生了转型。那么女性婚姻在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进步性呢?这时期的婚姻近代化转型是否一帆风顺呢?它对当代社会又会有着怎样的启示呢?文章在分析女性婚姻近代化的背景下从女性订婚权利、婚姻生活、离婚权等角度来分析女性婚姻近代化的特征,并对其中所存在的阻碍因素进行了剖析。总体上,近代社会女性婚姻是朝着独立、平等、个人本位的方向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刘柳 《法制博览》2013,(8):26-27,23
法律理性化是西方法律文明从古希腊以来一以贯之的传统。在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重提法是理性这一命题,不仅要求我们正视理性在法律中的地位,而且要求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法律发展的主要问题,并能够果断的提出解决方法,使中国社会主义法律能在法治发展的长河中准确定位,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