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全面制定和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标志着唯物史观的诞生。本文从唯物史观的前提、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五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属于国家上层建筑的范畴。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并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人民法院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并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的。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人民司法制度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经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理论是指导人民司法制度的重要理论之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任何社会形态都是以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竖立起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性质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性质的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并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各种历史形态中存在的两对基本矛盾。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两对基本矛盾的研究,往往局限于第一性与第二性、决定作用和反作用这样一些议论上,对它们之间的联系探讨不多。譬如生产力究竟是怎样决定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又是怎样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都有待于深入研究。现就这两对社会基本矛  相似文献   

5.
在律师研究中,许多学者、律师都认为,律师制度属于上层建筑,因此,律师也属于上层建筑。遗憾的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来分析律师(职业或行业)的状况,我们就会认识到,律师并不属于上层建筑,而是属于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楠 《中国公证》2001,(1):26-27
一、市场经济与传统公证结构的改造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发生变化之后,上层建筑必须与之相适应.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公证组织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王逸飞 《时代法学》2011,9(3):80-85
中国的法治发展不能脱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基于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分析,形成科学的意识形态。本文将从法治发展的合法性源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通过意识形态领导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塑造了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自主品格几个方面的论述为依据,试图阐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建立理想法官队伍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性质上讲,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和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转型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已经发  相似文献   

9.
公平与正义在国际私法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着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对国际私法及国际私法学的演进发展过程作一番比较性回顾。笔者深切地感觉到有一种力量在坚待地推动这一部门法及其各种学说的进展。这种力量不是我们经常所指的物质性力量——物质经济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经济基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两对矛盾运动,构成人类社会运动的中心内容。因此,法律——当然包括国际私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也只能从生产力与经济基础中寻求根因。然而,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特殊领域,并非完全由生产力或经济基础决定。有其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崇高理想,又是一种为之奋斗的现实目标。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文化基础作为支撑。文化基础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是长期起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千百万人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习惯,往往决定着社会的走向,这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列宁曾讲过,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十分可怕的。这启示我们,如果整个社会有一种积极向上、以和为贵、崇尚和谐的社会意识形态,并形成一种大众的社会文化倾向,那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比较容易了。普遍的社会文化意识和舆论,会形成一…  相似文献   

11.
一、税收、税收杠杆与税法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是按照国家的经济政策,调节生产,调节收入,调节消费,调节分配的重要经济杠杆,也是国家进行宏观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手段。税收、税收杠杆和税法是三个不同的范畴。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所体现的是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税收杠杆是国家影响和调节经济的手段,它是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一种媒介,因而它是介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范畴;税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无疑,它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税收、税收杠杆和税法虽分属三个不同的范畴,但并非孤立存在的。在这三个范畴中,税收具有决定  相似文献   

12.
<正>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就其性质来说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正如它们各自的名称所形象表述的那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并不是消极地被决定,它一经产生,就对经济基础发生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法(包括法律制度和法律观点)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能动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对法的这种能动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化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乃是一个具有极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不揣冒昧,仅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结构与功能作些探讨。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个政治历史范畴,属于上层建筑,任何民主都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都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因此,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反映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和  相似文献   

14.
《法学》1986,(7)
为了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搞“四化”一定要有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搞社会主义建设,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法制作保障,就会受到干扰、破坏,甚至走到邪路上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能动地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方面,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并非只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它不仅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起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上层建筑中的法律更是这样。与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相比,法律更能影响经济基础。这是社会的客观规律。当人们认识和利用这种客观规律。制订出反映经济发展要求的法律,就能够促进经济关系的发展。当前,在我国的改革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正在被新体制所代替。这种新旧体制的交替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内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说到底是一场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革命。既然是一场革命,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思想和旧传统、旧习惯的矛盾和斗争,因而它不是一个早上、一纸命令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渐变的过程,要经过我们艰苦工作去完成的。经济、法制协调发展,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必经道路、必要步骤。它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不仅要采取行政手段,而且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来调整改革中的种种矛盾,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再从我国所有制结构上看,虽然仍然是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二种社会主义公有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宪法学中的经济制度应该属于上层建筑。分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内涵,宪法学的学科性质以及宪法学中的经济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关系等方面可以得出此结论。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质,对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质,必须用哲学的方法从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加以思考和分析,才能够深刻地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伟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第四章是全书的逻辑终点,恩格斯简明而又系统地叙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历史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有客观规律;隐藏在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阶级社会的发展动力阶级斗争后面隐藏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习《费尔巴哈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翔 《行政法制》2003,(2):20-20
市场经济与法律是密不可分的。法律是上层建筑,植根于经济基础,法律必须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如果法律与市场不相适应,就会束缚和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规律所决定的。我国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广大公民必须强化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哲学家马克思曾经教诲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诚然,上层建筑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基础,法律法规作为国家统治的工具,无一例外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为了发展经济,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我国申请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配合这种变化,在更早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机关加紧了对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工作. 在上述事例里,我们不难看出,上层建筑伴随着经济基础的调整而变化,然而,您知道当年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吗?本期,国家专利局的第二任局长黄坤益将结合他本人的工作经历,和我们谈谈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20.
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恩主义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彻底批判了以往一切错误的唯心史观。对唯物史观的前提、分工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