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2月17日至24日,在解放军政治学院举行了军队院校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旨是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等不同侧面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问题。会议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关于《决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许多同志认为,《决定》是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大体概括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  相似文献   

2.
当代,在整个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在我们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的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我们正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稳步前进。在此形势下,如何在近几年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提高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水平,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五月二十一日,本刊召开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对象、体系和方法的再认识”座谈会,目的即在于对此进行一些探索。北京地区部分理论工作者出席了座谈会。自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登座谈会的发言摘要,并欢迎广大读者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4)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革,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理念发展的根本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伟大创建者,立足于当今时代,结合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再认识十分必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时间,明确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再到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三次大飞跃,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与此相适应,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过程,同样有三次大的飞跃。我们当前正处在对社会主义第三次再认识的时期。第一次飞跃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开始打破理论和观念的局限,直接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从而改变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许多固定观念。正如列宁当时所说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列宁选集》第4卷第687页)第二次飞跃打破了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的局限,人们开始在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相互比较中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多样性和民族特色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模式的问题等,被愈来  相似文献   

5.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再认识是以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基础,遵循科学所应有的道路前进再认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列宁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列宁全集》第38卷第208页)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无论是就其作为一种理论、运动或制度,都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往复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俄国把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随后又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此过程中,列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俄国的具体实践以及当时整个时代发展的特点相结合,对社会主义理论作出新的概括,解决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获得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角度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大师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进行了历史与逻辑进程的考察。指出 :从马恩的社会发展“基本矛盾动力论”到列宁的社会主义发展“非对抗矛盾动力论”、斯大林的“完全适合动力论”再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 ,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和推进 ,特别是我党第三代领导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同志在《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从学说到实践,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都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扩展和深化,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各国实践和时代发展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抛弃前人?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必然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必然要根据新的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到新的发展。”这里就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理解,是近几十年社会主义事业出现挫折与失误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迄今已经十年了。这是改革开放的十年,也是对社会主义重新认识的十年。改革,批判了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错误,变革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再用这些新认识去指导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合。在这个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赵曜,祖籍山东龙口(黄县),1932年4月出生在哈尔滨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5岁时在哈尔滨上小学,之后入长春第二国民高等学校读中学,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品学兼优。生活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他在学生时代就亲身感受了"9.18事变"后东北会主义伟大旗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的工作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和责任。中央党校,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学府,培养党和国家中高级领导干部的主阵地,是党的理论创新和学术研究的思想库。新时期党的事业要大发展,党的干部教育事业首先需要大发展,党的理论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因此,作为新一代党校人,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新工作也有了新的优势和条件。在谈到这一点时,赵曜同志曾特别强调指出"到中央党校工作以后,得到我们学科的前辈范若愚和江流同志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他们在学风上的启示是:一是坚持个人的学术风格和独立见解;二是坚持唯物主义原则,力求做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一致。我的成长是和这些因素分不开的。"②在中央党校科社部工作的30多年中,赵曜同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一方面教书育人,在科学社会主义教学和教学组织方面做了大量的创造性工作;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外,还卓有成效,完成了学科建设和学会活动的服务和领导工作,为党校教育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学术界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站在学术前沿,组织并引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领军人赵曜同志,才华出众,博学多识,显示出科学社会主义学界的大家风范。首先,他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原著的学习和研究,有一个"大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他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有深刻的历史把握和系统的科学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性质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大社会主义学,"③从此出发认识和对待科学社会主义,赵曜同志不仅注重研究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还十分注重从马克思主义整体去研究把握科学社会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主题和主线。他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各部分自身的独立价值和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强调要下功夫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完整地、准确地、发展地学习和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文化革命后初期,我党理论上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实行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是新形势下党的事业发展对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素质和党的培训工作的迫切要求。赵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原著、原理学习研究方面有高度的自觉和深厚的功底,可以说,对科学社会主义原著原理的学习研究,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在赵曜同志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和教学过程之中,也因此,使他的社会主义的教学研究有更广阔的研究思路和更坚实的理论基础。而理论基本功扎实这也正是以赵曜同志为代表的这一代科学社会主义教学研究工作者的传统和优势,很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赵曜同志先后写下了多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原著研究的力作,不仅教育培养了一届届在中央党校学习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高级理论人才,而且对科学社会主义学术界也发挥了引领作用。其中《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的两大理论贡献》、《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读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列宁的〈论我国革命〉———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等有广泛的影响,都是赵曜同志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第二,他重视国际共运史、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思考,有一个"大的社会主义研究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历史走来,与当代世界发展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着广泛的联系。赵曜同志有着深厚的史学研究基础和广泛的研究领域。他十分强调并身体力行地重视历史和联系地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使他具有一个非同寻常的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大视野。一方面,他注重历史,注重国际共运史、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研究,尤其是善于以史为鉴,认识规律,引领现实。历史研究必须要结合现实。中国学术界在这方面既有优良传统,又有不少的经验和教训。赵曜同志对联系实际进行历史研究有高度的自觉和科学的态度。他强调不论是现实研究,还是历史研究都要心怀敬畏,"尊重现实、尊重历史,强调主观要符合客观",努力探索规律。在拨乱反正,真理标准讨论之后的大背景下,赵曜同志坚持历史与现实结合,认真研究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系统展开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他指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理论建设面临的任务很多,但其中最根本的是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社会主义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只要这个客观历史过程没有完结,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的过程就没有完结"。1986年,他下大力气,科学把握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写出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长文,从"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分配原则和经济实质、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阶级斗争和社会力量、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职能、社会主义的特征和模式、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等方面对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这篇长文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一项有开创意义的研究,论文在《瞭望》杂志1986年第9、10期一经发表,便引起广泛的社会反映,许多期刊竞相转载,学者之间竞相传阅,起到了很好的解放思想和深化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积极作用,文中的一些观点、概括和认识后来逐渐变成人们的共识,今天读来仍有认识意义。此外,赵曜还结合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研究和讲授过《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和《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认识,写下《社会主义的四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纪思索》等文章。赵曜同志在研究工作中,有许多历史联系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成功范例,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好的学术影响。另一方面,赵曜同志重视研究现状。他重视研究国情、尤其是重视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所面临的"世情",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他能够更好地从实际出发,大视野地思考问题,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做出成绩。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而从实际出发,首先就要研究现实,研究现实在国内就是要认识本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今天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外,就是要准确地把握世情,认识世界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赵曜同志对世情的研究有特殊的敏感和执着,他反复强调"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正确制定自己的策略,才能认识一个国家更具体的特征"(列宁语),他认真总结"在认清国情和世情上我们有过的沉痛的经验教训",清醒地看到,"在我们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相对地说,(存在着)对国情和国内问题重视和研究得较多,而对世情、时代和形势则重视和研究不够"。针对这种状况,赵曜展开了有关世情和时代的系统研究。写下了一系列专论和著作。《关于时代问题的新思考》在指出时代问题重要性和时代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经济与政治联系、大小时代结合、经验总结和现实分析互补,把现时代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即世界范围的人类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时代;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和进行历史性竞争的时代;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体系彻底崩溃和民族解放的伟大时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大发展的时代;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取得伟大成就的时代,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情。《资本主义在20世纪为什么能够‘死里逃生’和‘转危为安’》是赵曜同志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深刻认识世情的研究成果,文章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出发,深入分析了变化的原因,指出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掀起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不再用战争手段解决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把危机和灾难转稼给发展中国家等,是使资本主义能够‘死里逃生’和‘转危为安’的因素,说明战后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这些措施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能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八大课题》、《社会主义在20世纪为什么没能保持住大好形势和走向低潮》、《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向现代社会主义模式的转变》、《20世纪末苏联剧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的态势和走向》等一系列文章,内容丰富,立论深远,概括有大思路,给人以广泛思考的空间。这样的大思路、大视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有着特殊的学术影响和意义。人们普遍感到赵曜同志学术研究善于把握事物整体,勤于进行过程梳理和理论概括,其学术观点和认识成果易于被人接受,有些最终还能成为学界的共识和党和国家政策的参考。第三,他重视一元多样发展,有一个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为中心"宏大的研究领域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界研究的主题。赵曜同志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但有一个中心,就是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这个中心;赵曜同志研究成果丰富卓著,但其主要的成果还是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和贡献。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方面:一是客观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努力做好跟踪研究和逻辑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是一个过程,理论工作者是参与者和见证人。赵曜同志十分关心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理论创新,他严肃认真,笔耕不辍,写下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论文和学习宣传文章,很好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内在逻辑。比如《全面系统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学总结建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认真研究这一新理论,对于加深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总路线的两个基本点的理解,指导正在深入进行的全面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集中地概括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的规律性,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旧世界中发现了共产主义新世界,提出了未来新社会发展阶段的构想,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转变。列宁在帝国主义条件下,依据其政治经济发展不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重大历史命题。邓小平理论是将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具体的社会时代相结合的典范,既是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的逻辑使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结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邓小平理论探索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命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时代主题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阶段论、社会主义发展观、社会主义改革观等一系列具有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意义的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意义的论断,彰显着建构现时代科学理论范式的基本遵循和理论气质,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从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的价值意蕴视角来看,邓小平理论是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把钥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块基石,是第三世界实现发展进步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期间,与会代表围绕“改革开放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9)
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和伯恩施坦基于对所处时代的不同认识及对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不同理解,在科学社会主义必然性问题上存在理论分歧。考茨基在《疑问的社会主义对抗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中,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判断问题的分析,回应并批判伯恩施坦的改良社会主义观。探究考茨基和伯恩施坦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为人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4.
“迎接新世纪新千年: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于 2000 年 11月 13日至 18日在广东省顺德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顺德市委党校、深圳市委党校、广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赵曜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社会主义和人类文明是不可分割的”开幕词。15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72篇。经过评委会的认真评审,共评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19篇。与会代表围绕“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这一主题进行了广…  相似文献   

15.
华东地区科学社会主义研讨会暨华东地区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络网成立会议去年12月13——15日在上海纺织局党校召开。与会代表结合十年改革实践。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一、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空想成分值得反思与会者认为。十年改革之所以成功,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归功于破除了空想论。其主要表现是:破除了两个“凡是”,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破除了社会主义时期超阶段发展的空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破除了离开发展生产力来谈论社会主义建设的空想,确立了“生产力标准”:以及在经济形态上破除空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等等。有些同志认为,当前,在经济建设中,还有一些空想因素和空想错误有持反思和清除。例如:过分追求高速度。由此带来的经济过热、积累过高、消费早熟等现象。二、对“三权分立”和“议行合一”必须重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改革的大趋势如滚滚洪流在我国大地上汹涌奔腾。短短几年时间所取得的成效,已为国内外人民所瞩目。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对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科学回答,对社会主义及其发展规律进行再认识。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矛盾。因而,只有暴力革命才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根  相似文献   

17.
这次会议于1987年8月17日至21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是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与广东、新疆、陕西、黑龙江、四川、贵州等省区的社联共同发起的,会议讨论的题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改革。来自全国的13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供论文70篇。与会同志一致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提出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成果,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大家围绕如何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的题目展开了讨论。其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范畴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等问题。议还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改革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讨论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是为社会主义奋斗的90年,也是将科学社会主义运用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90年,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16日,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编译局、学习时报、中央党校哲学部的专家学者和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的全体成员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王怀超教授主持,科社部主任严书翰教授致辞.与会专家围绕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发展的主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基本内容、核心问题及其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世纪、新千年来临之际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于2 0 0 0年 11月 13— 18日在广东省顺德市召开了题为“迎接新世纪新千年 ,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的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第五次代表会议 ,来自全国各地的近 15 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大会收到论文 80余篇。代表们以“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为主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果的讨论。现将研讨会中提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  一、关于在新形势下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互动关系问题  与会学者认为 ,冷战结束以后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调整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也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