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读诗有感     
正一个没有经过正规旧体诗词训练的人,可不可以写旧体诗词?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范曾先生暂住在日坛羲和雅居,我常去他那里盘桓。有一天在夕阳中的日坛漫步,谈起旧体诗词,范曾先生说,以后会是"绝学"。在封建时代,为参加科举考试,蒙童自入私塾,就要读诗,掌握平仄、押韵、粘对等写诗的技巧,一些基本的工具书如《千家诗》《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龙文鞭影》等等都要熟读。科举要考试帖诗,五言十句,严格的粘对、押韵,还要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她自报家门:"我是汪曾祺的女儿——汪朝,正在编我父亲的全集。前些天碰到你们作家出版社的萌娘,谈起此事,说她手头还存有我父亲给她的信件。她提供给了我,真还挺有意味。我想你手上也会有我父亲给你的信吧?麻烦你也找一下好吗?"我一想,明年该是曾祺先生逝世20周年了,能出他的全集,当然是件好事,便答应王朝:"我马上就找!"曾祺先生1997年5月16日逝世之后,我搬了一次  相似文献   

3.
爱的灯亮着     
正"有你在,灯亮着。"巴金曾这样说冰心先生。冰心先生离开我们已20个年头了,但她一直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国文学史里,而且越活生命越是芬芳。她是文学精神与人类文化的一座长明灯塔,永不熄灭。2016年6月18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值得牢记的日子。这一天,第七届冰心散文奖颁奖会在承德市兴隆县剧场举行,我的散文集《无花》,迎来了属于它的花期。当我步入颁奖会场的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冰心先生青年时期的照片和老年时期的照片分外醒目,让人一下子联想到她从一个文学青年到文坛祖母的辉煌历程。眼角倏然被热泪盈满之际,我听到冰心先生微笑着对我说:四毛,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你拥有爱情了吗?  相似文献   

4.
张虎 《海内与海外》2007,(10):10-11
今年是赵朴初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忆起上世纪90年代初,我有幸接触赵朴初先生,并亲自聆听他谈佛教、谈书法、谈诗词韵律,谈改革开放,谈  相似文献   

5.
正毛主席握着他的手问:"你觉得《离骚》能够翻译吗,嗯?"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主席,谅必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可以翻译的吧?"……认识画家赵蘅有很多年了,她是我恩师赵瑞蕻先生的女儿。她曾经多次问我:"要不要带你去认识一下我的舅舅?"她舅舅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宪益,曾任英、法文版《中国文学》的主编。在赵蘅看来,像我这样资深的文学编辑,结识她舅舅无疑是受益无穷的事,而由她来引见,也责无旁贷。说实在的,我也很想结识杨宪益先生。  相似文献   

6.
这个残腊新正,是在一种绵绵的思念中寂然度过的。因为,三十年来高擎中华诗词大旗的吟坛巨擘李汝伦先生在这时节突然离我们而远行了。一副挽联几首悼诗,书不尽对他的哀思。前几日,汝伦老师的女儿文心女史说,希望我有一点追怀她父亲的文字。  相似文献   

7.
西凡 《新青年》2007,(10):32-33
一、离去小井是在那个风高月黑的夜晚离开我的。那天我送她到火车站,我第一次有了拥抱她的冲动。"不回来了么?"我眼巴巴地看着她头上的蝴蝶结,紫色细绸带在她头上一动一动的,我的心也跟着一跳一跳的。"不知道。"她含混不清地回答我,口里嚼着口香糖,那是我在路上给她的。她的目光应该是越过我的肩膀,一直看着我的身后。"哇,你后面有一个帅哥  相似文献   

8.
八十感怀     
我非常感谢中华诗词学会和北京诗词学会的老师和诗友们,为我80岁生日举办这场亲切而隆重的祝寿活动。我虽然几次恳辞,都被郑伯农和张桂兴二位先生拒绝。我非常珍念,我就任北京诗词学会会长18年来,与两会诸公所结成的真诚友谊,领会各位老师与诗友对我生日的热情祝愿。  相似文献   

9.
她觉得90后的孩子非常善良,通情达理,都是一群有担当有责任,很懂事的孩子。90后们拥有无限未来。作为2011年湖南卫视"快乐女声"全国亚军的她,有着酷似韩国热门偶像剧《原来是美男》女主角高美男的外形,明亮且极具爆发力的嗓音。作为一个90后,她小小年纪,却唱作俱佳。她推出了《爱多少》、《72小姐》、《眼泪太年轻》、《误以为爱情》等多首热门歌曲。经过两年的成长与磨砺,她成长为歌坛一颗偶像与实力兼具的潜力新星。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说,没问题。她说:"那好,等我走遍了世界,就和先生、孩子回去,南方是不去了,就在北京定居,你们说好吗?"我们连声说好。离开餐馆时,她又要送我们硬币做纪念,我们每人都选了几枚,说,下次还要到你这里来。进退两难的另一位女士,向我们诉说苦衷......也是在这个餐馆里,也是在这个夜晚,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女士。她也姓叶,清瘦、干练,说话的态度很诚恳。她带了一个19岁的女儿来这里吃饭,她和这里有亲戚关系,吃饭是肯定不付钱的。听说我们是从北京来的,她主动和我们聊了起来。她来这里也快十年了。在温州,她是国家正式职工…  相似文献   

11.
王改正同志是位军人,退休后到中华诗词学会工作。我们同在一个机关,隔三岔五就要见面叙谈。在我的印象里,改正热忱、随和,是一条很敬业的汉子。什么任务交给王改正,他准会兢兢业业地去完成。到诗词学会工作的人,免不了喜爱诗词,不过走上诗词的道路是不一样的。改正出生于农家,小时候尚未迷上诗词。初中毕业后参军,当时正是"文革"期间。有一天从已封存的"封资修"书籍里看到一本《唐诗三百  相似文献   

12.
正1我对萧山充满了亲切的向往,因为她是我的忘年交来新夏先生的故乡。在我们近30年的交往中,来先生经常跟我提起家乡萧山,充满着无限的骄傲与怀恋。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他到我家小叙,吃饭时,我拿出从万客隆超市买来的一瓶泥螺,可把来先生高兴坏了,竟连声问我:"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这个?"我说是想象的,江南人应该都喜食此类河中之物吧?他就像过年  相似文献   

13.
段天顺先生所著《竹枝斋诗稿》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段天顺先生现为北京诗词学会会长,年近八旬,仍不辍诗词创作,尤倡导力行竹枝词的写作,在诗坛具有影响。已出版的著作有《燕水古今谈》、《燕水竹枝词》、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仍然很感激他"笔者很早以前就得知吕恩的前夫是吴祖光先生,但是一直没有也不便向她提起这件往事来。等她到了晚年以后,在一次不经意的交谈当中,才听到了那真实、生动、深刻、得体的叙述——"我仍然很感激他!"这是吕恩说出的第一句话,也是最重要的一句话。接下来,吕恩非常平静地说着:"吴祖光和新凤霞结婚以后,生活美满。我就淡出了。"吕恩停了一下,"我在1938年去重庆的时候,就认识吴祖光了。我从老家江苏常熟  相似文献   

15.
记得德国著名的革命先驱罗萨·卢森堡女士说过:如果街头上只剩下一个人,那一定是女性革命家。1919年1月15目,她与李卜克内西一起遇害,至今逢到她的遇害日和"五一"节,仍有很多德国人到她的墓前敬献鲜花。这样一个受人敬仰的女性为何有如此预言?对她的信仰我固然钦佩,而对她的预言,我确一直存疑。以我的感觉: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人,那必定是男人——格瓦拉、白求恩,或者是抛弃富贵繁华的释迦牟尼、李叔同这样纯粹、高  相似文献   

16.
正读段天顺先生的《诗稿》,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样的诗句:"一枝一叶总关情。"我在段老领导下工作过,这种感觉就更深。段老16岁即加入,后又长期在北京市水利和民政部门做领导工作,可以说是典型的政府官员。他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养成了吟习诗词、寄意竹枝的习惯,离休前即出版了《燕水古今谈》、《燕水竹枝词》、《民苑集》、《新竹枝词集》等著作。离休后,又主持北京诗词学会工作近20年,出版了《竹枝斋诗  相似文献   

17.
正我在美国,有一次历史学者怀特先生领五岁女儿到我家吃饭。上菜后,黄毛小丫头居然不欣赏,并嚷着要"世界最好吃的菜",嚷得我雾迷山罩。经怀特先生解释,才知她认为天下第一的菜不过是蒜薹——北京叫蒜苗儿,东北叫蒜毫儿。小丫头人不起眼,却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是李春辉先生逝世20周年,也是我国拉美通史的开山之作《拉丁美洲国家史略》问世50周年。作为50年前李先生拉美史课程的助教,我早就想写点纪念文字;先生长我20岁,先生病故的年龄(77岁)正是我今年的年龄,再不写恐怕就要留下终生的遗憾了。破天荒开设的拉美史课程我认识李先生是在50年前的1963年暑期。那是一个"五洲震荡风雷激"的年代。自1959年古  相似文献   

19.
魅力永存   杨绛先生近年过得不容易。 1997年 3月 4日, 59岁的独生女儿钱瑗不幸病逝。钱瑗是北师大博士生导师教授,先前,每逢节假日,她都会回到爸妈身边,陪二老享受那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女儿病逝,“老年丧子”,甚是难过,痛苦之后,钱钟书先生便常常生病住院。更不幸的是, 1998年 12月 19日,钱钟书先生驾鹤仙去。更大的痛苦压迫着杨绛先生。   今年 90岁高龄的杨绛先生与她的丈夫钱先生一样学贯中西。她是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最令人感佩的是,她对名与利及其他身外之物,看得淡淡泊泊,始终与纸笔和书本…  相似文献   

20.
正林斤澜先生久负盛名,以小说享誉。我和老先生不熟稔。和他的女儿林布谷女士,在一次小范围朋友的聚会上相识。她的性格很爽快,似乎与他父亲的性格不同。我让她提供父亲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帮我查到:2010年第一期《收获》杂志"集外遗文"栏目,曰《滴水不漏》。还附了林布谷的一首诗:《我想我爸》。细核对这是篇小说,后面附了一篇文章《忏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