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新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既源于生态文明,又高于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和"五化同步"的最高层次和时代创新。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当前和今后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科学认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目标,全面确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新任务要求,在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领域实现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  相似文献   

2.
绿色发展理念包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低碳循环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三个层面的内涵,其提出是我们党在新时代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的积极回应。绿色发展理念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其理论依据在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古代生态哲学关于对"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和西方生态思想学说;其现实依据则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和提高生态意识、改善生态行为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财富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追求。不同的财富观引导人们追求不同的财富并实施不同的财富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社会结果。在一定意义上讲,财富观决定着人类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类的发展路径、方向和生存方式。农业文明孕育了黄色财富观;工业文明打造了黑色财富观;生态文明时代呼唤的则是绿色财富观。在生态文明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地研究和培育人类的绿色财富观,对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文华 《实践》2004,(9):22-23
所谓政治文明是指人类在政治领域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攻治价值、政治行为的进步.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文明程度源于人类漫长的政治文明史上一切进步成果的量的累积,其发展过程充满着文明与野蛮、进步与倒退的对立统一,其发展趋势历经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起伏.因此,政治文明的本真意蕴,应在辩证法的语境下进行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意味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具有特别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改革、完善政绩考评标准,试行绿色GDP考核地方政绩;要建立健全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机制;必须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就是人类在处理社会政治关系上所创造的那些以人为本、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它包括政治制度文明、政治意识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等要素,是和政治愚昧、政治野蛮、政治腐化相对立的范畴,是一个人类社会不断趋近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将生态文明建设嵌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凸显了生态文明的战略地位,展现了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与当代和历史上生态环境理论的高度契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嵌入经济建设是因为对完整的经济再生产过程要考虑原料从哪里来等问题;嵌入政治建设是因为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这一优势来遏制腐败问题和形式主义;嵌入文化建设是因为文化是影响人类行为的最深层次力量,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嵌入社会建设是要通过社会力量来监督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  相似文献   

8.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首先考察了资本文明对人的传统生存方式的彻底颠覆,接着着重论述了由于资本逻辑自身内在的矛盾性,必然造成人的生存方式的非生态性,以至于必须对之进行第二次否定,构建真正的联合体,才能使人获得适合自己个性的生态生存方式。当前全球共同战"疫"背景下,迫切需要以《共产党宣言》中的生态生存思想为指导,超越资本主导的、冲突型的文明形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以人的生态生存方式为目标的、以和谐、共生为特质的生态文明转型升级,携手并进应对人类共同的敌人。  相似文献   

9.
绿色发展是以实现人类绿色资产不断增殖、绿色福利不断提升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人类行为模式,旨在突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关于绿色发展的思想观点,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还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一脉相承,更是在对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知灼见充分吸收基础上的升华和创新。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执政环境的绿色化、主流文化的绿色化等诸多方面。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指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方向,以及彰显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生态责任担当,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董彪  张茂钰 《求实》2017,(4):4-12
生态危机直接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其实质是人的生存与发展危机。从人学的视阈来看,生态危机源自现代性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一是近代以来的认识论的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了人对自然的客观主义、物质主义和工具主义态度;二是工业革命以来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资本主义利用,导致了资本对人和生态的双重掠夺。要化解生态危机,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绿色发展"融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模式之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谋求人类发展的共同福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基础上的。发展是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文明和资本主义文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阐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研究和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同研究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关系,从而深刻理解这个命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自由和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论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出是有客观依据的 ,它是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社会进步的一般趋势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 ;必须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1)把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模式确立起来 ,是中国共产党正确总结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结果。由于受苏联模式的束缚以及缺乏现代化经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现代化的认识有明显的局限性 ,在领导现代化建设中 ,长期缺少具体的和阶段性的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目标。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现代化的现实目标 ,是我们党长期犯“左”倾错误原因之一。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 ,从中国实际出发 ,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使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 ,在现代化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全面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 ,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现代化的实际 ,并进行国际比较 ,从而对中国现代化战略进行调整的结果。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目标模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的一种和谐、文明的生态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自然观,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两代领导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都对"两个务必"作出了要求.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重新强调"两个务必",对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十六大制定的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陈云始终从战略高度、唯物史观的角度和辩证法角度论述"三农"问题,从而形成了有着自己特色的"三农"思想,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振兴"三农"之路.研究陈云"三农"思想,对当前制定正确的"三农"政策,正确解决好"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的全面小康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就儒学与现代市场经济、儒学与精神明建设、儒学与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展开了认真热烈的讨论,总的倾向是摒弃简单的否定,进入理性地思考和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三个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三个文明"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们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要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